正常的眼睛,远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而近视的眼睛,远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面。因此,近视的眼睛看远处的物体是模糊的。
近视形成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对于学生近视的形成,环境因素起更重要的作用,其中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不卫生的用眼习惯、户外活动不足是近视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阅读、书写、看电视、玩游戏以及使用电子产品等是近距离用眼的主要形式。
近视会导致眼睛视物模糊、干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等,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甚至高度近视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眼部并发症。
1.看远模糊:学生反映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迹,或常常抱怨屋子里的光线太暗。
2.看远处时经常眯眼:这是因为眯眼时上下眼皮可以遮挡部分瞳孔,形成了“小孔效应”,可提高视力。
3.写作业眼睛贴得近:学生写作业或看东西时眼睛贴得很近;在看远处后低头看近,或看近处物体后抬头看远时,出现短暂的视物不清的现象。
4.频繁眨眼:频繁地眨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视物不清的症状,暂时提高视力。
1. 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
让学生到户外阳光下度过更多时间,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要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使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2小时以上。已患近视的学生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2.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
家长陪伴学生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学生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3. 避免不良的用眼行为
引导学生不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写作业应使用适合的桌椅,监督并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写姿势,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与书本距离应约为一尺、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一寸,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
4. 保障充足的睡眠和营养
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多吃鱼类、水果、绿色蔬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营养膳食,均衡营养。
5. 早发现早干预
掌握学生的眼睛发育和视力健康状况,随时关注学生视力异常迹象,了解到学生出现需要坐到教室前排才能看清黑板、看电视时凑近屏幕、抱怨头痛或眼睛疲劳、经常揉眼睛等迹象时,及时带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14岁以下应在医疗机构眼科进行规范验光,遵从医嘱进行科学的干预和近视矫治,避免不正确矫治方法导致不良后果。
供稿|操小冰
编辑|王莹
审核|林沂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