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答好“强国建设 教育为何”的问卷
四天教师,钻研课堂,再传捷报
2024年成都市普通高中
“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
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中
徐寒老师荣获特等奖
黄倩、金静雅老师荣获一等奖
我校高中语文组徐寒老师以高新区说课第一名的成绩代表高新区参加2024年成都市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与来自其他区的28名优秀教师代表同台竞技,最终取得特等奖的优异成绩。
北京师范大学本硕,中学语文教师。
四川省作专题讲座一次
成都市“三新”课堂教学展评特等奖
成都市“课堂教学大比武”暨“基础教育精品课”一等奖
成都高新区“三新”课堂教学比赛说课一等奖
成都高新区新进教师说课一等奖
成都高新区第五届领航杯团队比赛一等奖
多篇论文在高新区、成都市获奖
在成都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课堂教学展评暨成都市第三届高中英语“一书一课”优质课展评活动说课展示中,我校黄倩、金静雅老师获得一等奖。
黄倩,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硕士学位。曾获全国外研社杯教学设计一等奖,省课例评选三等奖,市一师一优课一等奖,以及区级赛课特等奖,并获得区级教坛新秀荣誉称号。
黄倩老师的获奖课例为《基于思维可视化的英语阅读教学——以外研版新教材Book2 Unit1第一课时为例》。该内容包含了五个板块,即为教学理念,文本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流程。该课将课标有关学习活动观的要求与郑鸿颖教授提出的“思维可视化”有效地结合起来,利用问题序列、思维图示等教学工具,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的活动设计,达到促进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先后获得成都市“悦读”教学优秀课例评选活动市级一等奖、高新区第五届领航杯团队一等奖,高新区”教坛新秀“荣誉称号,连续3年入选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TESOL大会)论文发言嘉宾。
金静雅老师的获奖课例为《Cold Truths》。本课展示了五位不同职业、性别和年龄的人的冰箱及个人饮食习惯自述。本教学设计以问题式教学法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为指导通过问题驱动学生主动阅读,设计系列活动实践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引导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够评价他人饮食习惯,反思自身饮食习惯,建立科学健康的饮食观。
学科课程精品课
在成都市2024年课堂教学大比武
暨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中,
我校陈红梅、廖瑭芳、李雪萍、吴强、
曾祥梅、刘婷、徐寒老师获得成都市一等奖;
罗金平、曾华兰、金静雅老师获得成都市二等奖。
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教学风格轻松活泼,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树德中学教育集团教师赛课 获市一等奖
成都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获市二等奖
论文荣获郫都区一等奖,发表于《中学生导报》
陈红梅老师的获奖课例是《电功率》。本堂课聚焦初中物理电功率,以灯泡铭牌信息为主线,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通过真实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具体情景中培养学生分析及处理真实问题的能力。感受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重要意义。通过对电功率的计算,让学生认识到科技的发展既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便利,也赋予了我们责任,那就是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也要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树立节能减排的意识。
信息技术教师+信息学竞赛教练
全国青少年奥林匹克竞赛 CCF NOI指导教师资格证、中国计算机学会 CCF CSP-J/S 指导教师证书、四川省中科信息杯指导教师等
成都市国际理解赛课一等奖,高新区赛课一等奖。
参与学科科研课题《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
廖瑭芳老师的获奖课例是国际理解课程《与AI共创未来》。本堂课旨在培养学生从多元视角分析AI的利弊影响,用批判性思维审视AI技术。课程通过研究各国AI政策和治理方案,提升学生的信息检索、评估和表达能力,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多元文化理解。学生将探讨全球共识共治对AI合理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AI带来的全球性挑战,为未来在多元化世界中的合作与竞争打下坚实基础。
中共党员,四川大学文新学院硕士毕业,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七年,教学追求理性思辨和感性温度的融合之美。语文报杯全国微课大赛初中组一等奖,四川省作业设计二等奖,成都市精品课大赛一等奖,成都市作业设计一等奖。
李雪萍老师的获奖课例为《梁甫行》。在新课标和语文核心素养指导下,本课例以人为本,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绘制诗歌画面的方法,使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分析并总结诗歌写法。同时,鼓励学生根据本诗写法小结,模仿创作五言诗歌,感受其韵律之美,并体会建安诗歌直陈其事、慷慨刚健的魅力。最后,在学习和创作中,师生一同体会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情怀,传承中国传统诗歌中的人文精神。
毕业于西南大学
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
成都市学生组织优秀指导教师
成都市大中学生实习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成都高新区教坛新秀
成都高新区十佳团干部
成都市高新区少先队辅导员
成都高新区文明公益大使
四川省团校第493期优秀学员
共青团成都市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正式代表
省市区赛课一等奖
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美好!
吴强老师的获奖课例是《蛙泳完整配合技术》。本课旨在让同学们熟练掌握蛙泳臂+呼吸和腿的完整配合技术,对翻脚蹬水、滑行动作有更深的理解。通过学练有效地发展心肺功能,提升力量、协调等综合素质;同时消除学习疲劳,疏解压力、愉悦身心,增强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培养坚持不懈、勇敢顽强、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
石室天府中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教师,成都市王晓虹名师工作室成员。获四川省基础教育精品课二等奖,多次获得成都市公开课、论文、教学设计、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参与多项市级区级课题研究,科技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曾祥梅老师的获奖课例是《学画流程设计框图》。本节课基于地质出版社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流程设计模块,有机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扎染工艺,围绕扎染微项目式学习,通过体验实践,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流程设计框图绘制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运用流程设计的相关知识,划定环节和时序,围绕设计目标制订合理的工艺操作流程,形成个性化图案的扎染流程的设计并优化,通过完成项目任务,理解在实际问题中流程设计的思想方法。
初中信息科技教师。成都市王晓虹名师工作室成员,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辅导教师,信息2.0领航教师。曾获高新区多媒体赛课二等奖,成都高新区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活动融合创新一等奖,参与拍摄并制作生物实验操作示范视频。
刘婷老师的获奖课例是《量具和常用手动工具》。该节课知识点为通用技术地质出版社《必修 技术与设计 1》第六章第二节常用模型制作工具中的内容,主要讲解量具和常用手动工具。在通用技术课程体系中,模型制作是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实际物体的关键环节。而了解和掌握量具及常用手动工具的使用是成功制作模型的基础。本课程通过一个微项目自制时钟来开展,让学生在时钟制作过程中了解并掌握常用的量具和手动工具的种类、特点和使用方法,为后续的模型制作实践提供技能保障。
徐寒老师的获奖课例为《做理性的倾听者,品深沉的为民意——〈答司马建议书〉思辨阅读课》。本课按照“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步骤三探驳论,引导学生逐步探究《答司马谏议书》一文驳论说理的体现、力度以及谬误产生的根源,真正践行“做理性的倾听者”,并在经典文本的思辨阅读中“品深沉的为民意”,形成情理兼备的理性判断。
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石室天府中学高中历史教师。秉承“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陪伴着一群不完美的人一起追寻完美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曾获2021年四川省普通高中教师课堂展评活动一等奖。
罗金平老师的获奖课例是《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本课通过“交融、包容、繁荣”为关键词学习了解三国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的成就。通过了解儒学、道教、佛教融合过程,理解儒学主流地位的冲击和复兴。通过各种形式感悟这个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
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梧桐学院第一届贯通班数学竞赛主教练;高新区“教坛新秀”,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预赛)四川赛区优秀教练员,四川省数学奥林匹克二级教练员,阿思丹美国数学竞赛优秀教练员,辅导学生获得高中数学联赛省一4人、省二5人,东南赛二等奖3人、三等奖1人;数学教师精品微课大赛区“一等奖”、市“二等奖”;高新区从“课标”到“课堂”新课标解读“二等奖”。
曾华兰老师的获奖课例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本课首先通过一个数学小实验,使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手段,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又通过逻辑推理、说理证明等方式得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最后通过典型例题求解来应用两个定理。
金静雅老师的获奖课例是《B1U2 Exploring English Period 4 Developing ideas — Misadventures in English》。本课例以网上帖子的形式呈现了人们在不同场合使用英语时引起误会的小故事。本课从生动的对话出发,引发学生对英语表达不同含义的思考,通过课文学习和实践应用,感受语言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趣味性和差异性,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多样性和功能性,鼓励学生以开放、积极的态度对待语言学习。
推荐阅读:
图文 | 尹程薇
校审 | 廖洪强 陈娟
编辑 | 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