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中送走岁月,
实干中铸就辉煌。
过去的一年,我们风雨同舟,砥砺前行。四天校园里发生的一桩桩教育故事、一份份发展成就,不断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初心与使命,指引着四天教育战线向着更加优质、更高水平的教育公共服务持续迈进。
1月17日,成都石室天府中学暨附属小学2024年度全校教职工大会及成都石室天府中学第三届教代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旨在总结过去,凝聚共识,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紧扣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不断推动四天教育事业取得新进步、开辟新局面。
唐宇书记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为我们阐明了四天教育人的使命和担当。我们不仅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不懈追求卓越,继续向着更加明朗的未来冲刺!
难忘2024,全体四天人齐心协力谋划学校教育发展。这一年,我们取得的诸多荣誉和成就,都将深深嵌入学校发展的历史中。
李萍校长借用十个经典广告,带我们共同回顾了2024年的重点工作:党建工作、安全管理工作、贯通培养工作、质量管理工作、德育工作、教师发展工作、人事工作、后勤保障工作、对外交流工作、宣传工作。
十句四天版本的广告词,勉强装载了石室天府的2024的成绩亮点,却装不下石室天府人奋斗的欢笑与泪水,前行的艰难与毅然。
建校13年来,交子大道从郊区小路到城市主干,校园周围从油菜花田到高楼林立,校园景象从杂乱工地到一花一草都生机盎然,四天老师从青葱稚嫩到成熟练达。
“我们种子一样,一生向阳,在这片土壤,随万物生长……”
谨以此片献给13年来不断奋进的“四天”人!
权丽娜副校长在中学作《2024年度中学财务工作报告》,附属小学后勤保障中心主任卿罗国作《2024年度附属小学财务工作报告》。在报告中明确清晰地介绍了学校2024年学校财务的收支情况、财务工作开展情况以及2025年财务工作的基本思路,并指出学校将继续在廉洁奉公的基础上,不断开拓,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为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让全校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学校的财务工作中来,使财务工作更加高效透明。
权丽娜副校长作《2024年度中学财务工作报告》
卿罗国主任作《2024年度附属小学财务工作报告》
中学艾儒兵副校长和附属小学冯敏主任向全体教师进行职工普惠相关工作说明。借助职工普惠APP,教师们可以轻松享受专属福利。这一举措旨在让每一位教职工的辛勤付出都能得到暖心回馈,切实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大家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关怀与温暖。
艾儒兵副校长作职工普惠相关工作说明
冯敏主任作职工普惠相关工作说明
为了老师们和家人能度过一个“安全健康、愉快而美好”的假期,中学廖洪强校长助理、附属小学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一禾将后期工作安排、师德师风、安全工作等内容进行宣讲,希望各位教职工严格遵守相关政策,积极配合和认真落实。
廖洪强校长助理宣讲寒假后期工作安排
张一禾主任宣讲寒假后期工作安排
会后,学校为老师们发放学校文创产品礼包,祝老师们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假期!
上午10:40成都石室天府中学第三届教代会第六次会议、成都石室天府中学附属小学第一届教代会第二次会议,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正式开始。
本次教代会,中学由工会委员许川同志主持,主席团成员由唐宇、李萍、艾儒兵、权丽娜、李成斌、罗忠攀、饶玺7名同志组成。附属小学由安全管理中心主任、工会副主席冯敏同志主持,主席团成员由唐宇、罗净楠、李兴虹、毛丹、戴林玲、冯敏、陈睿7名同志组成。
大会全体代表齐聚一堂,群策群力,共商学校发展大计。
中学教代会正式代表和列席代表分组审议李萍校长所作《2024年度学校工作报告》和权丽娜副校长所作《2024年学校财务工作报告》。并就“石室天府中学暨附属小学探索12年一贯制贯通培养方案”主题进行讨论。
正式代表对李萍校长《2024年度学校工作报告》、权丽娜副校长《2024年度学校财务工作报告》进行表决,大会全票通过以上各项报告。
最后,唐宇书记宣布成都石室天府中学第三届教代会第六次圆满完成各项议题。
综合服务中心张一禾主任、课程管理中心钟滢主任、教师发展中心杨艳华副主任分别就过会制度、方案作相关说明。
唐书记和代表们分享交流。
随后,学校教代会正式代表和列席代表分组审议李萍校长所作《2024年度学校工作报告》和卿罗国主任所作《2024年学校财务工作报告》及相关方案制度,并就“石室天府中学暨附属小学探索12年一贯制贯通培养方案”主题进行讨论。
正式代表对李萍校长《2024年度学校工作报告》、卿罗国主任《2024年度学校财务工作报告》及部门相关方案、制度进行表决,大会全票通过以上各项报告。
山一程、水一程,攀高峰、涉险滩,这一路,我们走得很不容易,踏平坎坷方有今日成绩。翻开2025年内涵发展的时间表,每一页都标注新的任务,每一年都锚定新的目标。
唯有四天人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在爬坡过坎中再过一山、再登一峰,方能能看到更壮美的风景,拥抱更光明的未来!
推荐阅读:
校审 | 廖洪强 姜霖
编辑 | 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