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一部无惧风向与舆论的作品有多难?

体娱   2025-01-23 18:06   北京  
此番借《白蛇:浮生》略叹环境的变化,只因为还想看到更多更好的作品,无论是真人电影还是国漫,保护主创们的创作初心,做一部大胆的,不需担心风向和舆论的作品,让文化价值真的能得到保证,才是从长远看来需要关注的事情。
作者 | 王重阳LP
编辑 | 小白
排版 | 板牙

虽然直到现在,还没有和追光动画正式合作过。但不妨碍我对其的仰慕和肯定。
我甚至觉得只要是追光动画的作品,就一定要尽力捧场。
这样想倒并得出于“支持国漫”这类宏大理由,而是着实喜欢追光动画的创意和说故事的水平。
包括《白蛇》系列确实勾起了我的童年回忆。
作为80后,可称记忆的东西很多,《新白娘子传奇》绝对位列其中,这也是我看《白蛇:缘起》时惊为天人的原因。
当《前世今生》的音乐响起时,我想追光动画是懂拿捏观众的。
而第三部《白蛇:浮生》也是如此——
电影放完后我就等彩蛋,彩蛋尚可,片尾一段由叶童、赵雅芝演唱的《千年等一回》还是“杀”了我“一回”。
所以也许其他人是冲“故事”去看电影的,我不是,我主要冲的是“情怀”。
第三部片尾说明了这个系列必须有第四部,甚至第五部。对此我还是很期待。
第三部《白蛇:浮生》故事线承接第一部《缘起》,青白二蛇短暂争执过后,小青勉强跟随白娘子去找寻今生的许仙,算是继第一、二部之后,让故事重回“白蛇传”主题。
说实话,刚开始看的时候我略有失望,毕竟有第二部《青蛇劫起》的铺垫,人家甚至去了趟异世界,小青跟机车党妖怪们打了一架,末了还演出了一场催人泪下的姐妹情深。因此第三部回归主线剧情时我有些不适应。以至于片尾姐妹要去金山找法海讨许仙时,我又想起了第二部的开场,然后我在想第四部该怎么拍?这必然是一个极考验头脑和创意的事情。
但回到《浮生》的精彩:
这一版许仙改得好,他少了影视剧版里的唯唯诺诺,虽然缺失了前世记忆,但又让观众看到他多少保留了一些熟悉的感觉,尤其是姐夫李公甫(第一部里的狗狗转世),几乎就明着告诉大家主创不想让故事与第一部完全割裂。
所以先说结论:
一、《浮生》塑造的“白娘子”与“许仙”很符合中国传统中推崇的夫妻关系,举案齐眉又不刻板,它足够古典,也足够说服现代观众——爱情是件很美好的事情。爱对了人,婚姻也不会是坟墓。
二、法海也回归“传统”印象,对人妖相恋本着咸吃萝卜淡操心的原则横插一脚。着实让人讨厌。
三、串联三部的狐妖宝青坊主几乎在每一部里都让人产生新的认知,这只大妖可能不只是“妖”,或者细节处如坊前九尾狐石像等暗示,结合《山海经》等神话素材,我猜测她可能是青丘之国的九尾狐族,如果真是如此,那就属于“半神”了。
四、第二部彩蛋隐于西湖底的神秘怪爪在第三部还没有交代身份,相信续作一定有交代。
五、《白蛇:浮生》整体情节基本按照大家熟知的故事推进,白娘子生下了孩子,许仙为救白娘子耗尽心力,法海不忍见其丧命,将其带入金山寺。终于没有让许仙成为“渣男”,事实上第一部的人设就决定了许仙人设不会崩,就看续作怎么让这对爱人再度令人泪目。但我相信一定是大团圆结局,毕竟“许仕林”都生下来了,追光动画大概率会按照“新娘子传奇”的结局设计,区别只是亮点部分。
综上,尽管也有人说《白蛇:浮生》故事不够出圈,但我觉得总要给到一个大家都接受的过程,毕竟第二部已经足够“出圈”了,至于现代元素肯定也会在续作中呈现,对于追光动画主创团队的脑洞,我一直是认可的。
第三部里有个新角色“金毛犼”,平时化作法海的念珠,吞吃妖物后等于将其禁锢于佛珠中,这个设计也很有意思。战力拉满时是巨兽,白青二蛇纵然显露真身也斗不过它,嗅探妖物时却是长了龙角的狗形象,呆憨模样却有极大的反差感,也算是国漫构建角色的特点之一。较为典型的如《魔童》系列等,通过制造反差萌圈粉观众。
另外说些观看时的随想:
我对“小白”的眼距暗感无奈——
毕竟第一部开始就是这类形象设计,我相信追光动画也从未有过其他心思。因此只能说这个系列“命好”,形成IP的时候没赶上互联网舆论开始玩极端的时代,大家还都本着看“好东西”的心态品鉴作品本身,不会有人带节奏然后一堆人看都没看就“啊对对对”。反正大家玩的是氛围,不是文化。
说到文化,从2015年开始国漫电影隐隐崛起之时至今,很多年轻创作者对国漫经典贡献甚大,其中不乏学富五车的达人铸就了可称传世的作品,如《白蛇》《魔童》和《长安三万里》等,每次看这些作品,我就有一些得罪人的念头。
比如看国漫无需争咖位,配音演员协调好时间就可以了。还能省下一大笔钱用在后期制作上。对于主创团队而言压力会小很多。
最重要的是,国漫角色不会塌房,没有那许多是非。
它们唯一要面对的,就是网络上的无名火。
此前我看一篇文章怀念互联网古典时代,有人说“文化下沉”有利有弊,利者是大家都能接受熏陶,文化传播快。弊者则是同以前网民的主体阶层,即家庭条件和教育程度相比,下沉后的网民普遍素质较低,戾气较重。任何人和事都可能成为网暴话题。对于文化本身而言,多少存在掣肘。
我认为所言极是。
还是拿《白蛇》系列来说,它第一部成为爆款纯靠映后口碑提升,这对于一部国漫,包括对于追光动画来说都是不容易的事情,加上当年国漫电影较少,“回忆杀”的加持与当时整个社会环境尚处于良好的时代背景,让这部作品横空出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追光动画继续发展的底气。
如今业内再想复刻,难度较大。
一是市场环境,电影市场总体遇冷不是什么禁忌话题。似乎大家每拍完一部作品,首先讨论的不是故事内容,而是票房能否过亿,似乎不过亿的情况下讨论起来就没了意义。这种功利主义间接导致了部分主创偏离初心。
二是文化环境,游戏短剧等用户端感受决定市场走向和消费选择。“爽”成了唯一的诉求,这让许多人慢慢接受不了“细糠”,或者说吃“细糠”成了一种奢求。对于文化产业而言不是好事,反正我是不愿意和一群动辄上价值浑身敏感肌的人坐在一起讨论“文化”的。
此番借《白蛇:浮生》略叹环境的变化,只因为还想看到更多更好的作品,无论是真人电影还是国漫,保护主创们的创作初心,做一部大胆的,不需担心风向和舆论的作品,让文化价值真的能得到保证,才是从长远看来需要关注的事情。
因此,很期待追光动画和其他所有有心人未来的创举。


四味毒叔


出品人|总编辑:谭飞

执行主编:罗馨竹

商务合作:13671275210

联系邮箱:siweidushu@126.com

微信公众号lD:siweidushu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

四味毒叔
《四味毒叔》是由谭飞、李星文、汪海林、宋方金等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垂直文字、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