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无界 生活有道
DONG
ZHI
严冬已至,春有归期。
冬至,一年中的第22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节气。这一天饱含希望与生机,也蕴含着中国人“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哲学道理。冬至后太阳回归,白昼渐长,但气温仍会持续降低,即将进入最寒冷的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
年关将至,时光镌刻了一年的耕耘与奋斗在冬至的一刻将所有付出化作对家人朋友深切的思念。
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亦或是一碗香喷喷的汤圆,再或是一碗浓郁的羊肉汤......氤氲的烟火气总不会辜负每一份热忱,在寒冬时节用暖意给予团圆的仪式感。
在冬季,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会增高。一项针对我国心血管疾病死因的研究发现,17.1%的心血管疾病死因与天气变化相关,其中15.8%是由于寒冷所致,1.3%是因炎热引发的死亡。也有国外研究发现,冬季心血管病死亡率比夏季高38.4%。
受环境温度影响,血压在寒冷的冬季会呈现升高的趋势。研究发现,在室外温度高于5℃的月份,温度每降低10℃,收缩压可升高5.7mmHg,尤其在老年人和体重指数较低的人群中更明显。受室内供暖影响,在寒冷月份,室内温度与血压变化的相关性更强,室内温度每降低1℃,可使日间收缩压升高0.22mmHg、晨峰血压升高0.34mmHg。
要重视居家保暖,保持室内温度温暖适宜。房屋保温对高血压患者和老年人的血压管理比健康人群和青年更重要。国外指南中指出,也建议高血压患者的家庭在冬季应充分供暖,尤其要注意厕所、浴室和更衣室的供暖。有研究发现,颈部皮温、额温明显下降后,会使血压升高。可见低温环境下头颈部的保温十分重要。冬季应适当减少外出活动的时间,如必须外出,一定要穿着保暖的衣服和鞋袜,戴上口罩和帽子,尤其不要让脖颈暴露在外,并且最好能捂住耳朵。
室内外温差较大时,不要骤然离开温暖的室内,可以在楼门内、楼梯口或门厅停留片刻,以适应冷暖转换。
突然的情绪激动也会威胁心血管健康。在冬季,气温寒冷,光照时间短,景物萧瑟,又常常无法外出,容易出现忧思恼怒,或抑郁焦虑。老年人应注意情绪调节,尽量保持心绪平和,避免大喜大怒。可以适度进行打牌、阅读、听音乐、看电影等娱乐活动,或与家人朋友多沟通交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健康生活方式医学
中心简介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旨在搭建国家级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学术支撑平台,推进“中国化”的健康生活方式医学技术和能力支撑体系。中心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临床康复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健康教育中心和社区防治中心整合为一体,建立生活方式干预技术体系,开具科学的运动处方、营养处方、睡眠处方、压力管理等生活处方,同时借助互联网+可穿戴技术、探索全生命周期的生活方式干预和健康管理模式体系。
交流与合作:
010-88398069、6087
官网:
https://hlm.nccd.org.cn/HLM2021
编辑 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