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1)班的小云最近闹着不来上课,小云的班主任邀请西西老师一起去家访。原来竟是因为小云的好些同学都有A品牌的电子手表,但她的是B品牌,而且价格比A品牌的低很多。所以,她想让爸爸重新给她买一块A品牌的电子手表。被爸爸拒绝后,小云觉得自己很没面子,所以不愿意上学了。西西老师发现,是攀比心理给小云带来了极重的负面情绪。
比较并不全然是一件坏事,因为适度的比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清自己,大致了解自己擅长的、不擅长的技能。但像小云这样陷入不良攀比的怪圈,则会对自己的身心造成伤害。
现在,西西老师想邀请你完成一个简单的小测试,你可以看看下面哪几点与你的情况相符。
我总是暗中观察其他同学拥有的东西(如手表、文具),若是我没有,我就会感到自卑。
看到其他同学展示新买的东西,我内心的声音说道:“嘁,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可以买个比这更好的。”
我不敢跟比自己成绩好或者能力强的同学打交道。
就算我想要的东西超过了家庭的负担能力,可一想到别人都有,我还是会让父母买。
为了在同学面前“摆阔”,我会带很多零花钱。
我羡慕过家庭条件优渥的同学,还有过这样的想法:我的父母如果是百万富翁就好了。
你的情况与以上几点符合得越多,说明你的攀比心理越严重,更说明你正被这些坏情绪影响着!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原因,和西西老师一起看看,这种心理的产生因素可能有哪些呢?
家长溺爱或者从未停止拿孩子与他人作比较,都会潜移默化地令孩子产生攀比心理。
孩子在学校受到不公平对待;老师未能及时察觉孩子间的攀比之风,也未及时且适当地进行正向引导。
孩子目前处于认知发展的敏感期,对自尊的需求猛增,若引导不善则可能产生妒忌、自卑等情绪。
怎样对付不良攀比这股邪气呢?
1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及时进行夸奖,引导孩子专注于自身成长;父母要区分孩子的正常需求与过分需求,不溺爱也不打压。
2
在学校生活中,老师应该引导孩子良性竞争,评判过程公平公正,以完善的奖励机制鼓励孩子追求学业成就而非物质满足。
3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不要总跟别人对比,而应该多与自己比赛。让明天的自己总是比今天的自己更好一些,学会自我满足、自我肯定。
(本文选自《红领巾·成长》2024年第11期)
愿大家都能拒绝攀比,健康茁壮地成长!
编辑:肖 笛
复审:徐 斐
终审:鄢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