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DONG
万物皆收藏也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黄帝内经》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值冬季,万物收藏。动物、昆虫开始蛰藏,树木绿植落叶,将养分储藏于根部,人们也将收成收藏入库。所有这般皆是在养精蓄锐,以待来年。
咱玉林中医特意为各位看官
归纳总结了立冬的
“三防、两调、一锻炼”
立冬养生
三 防
01
防中风
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寒冷的冬季更易发生。因此,需要及早预防,切勿掉以轻心。预防要做好几件事:一要防寒保暖,留意天气的变化,注意添衣保暖勿受凉;二要适当补充营养,增强体质;三要做好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的防治,已有此病者要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
02
防心梗
心肌梗塞也是老年人冬季的高发病。当人体受冷刺激后,由于血管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诱发心绞痛,若措施不力,会发生心肌梗塞,不可不防。除了重视防寒保暖外,室内温度适宜控制在18℃左右,外出不宜过久,并注意防风保暖,避免风寒交袭。平时可遵医嘱服用降脂、溶栓、扩血管和防心肌缺氧的药物,以免突发意外。
03
防流感
老人冬季感冒,说起来不算什么大毛病,但若治疗不及时,就容易诱发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据报道,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死亡率高达36%。故在寒冬季节,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耐寒锻炼,调理好饮食,最好每天用偏凉的水洗脸,热水泡脚,以提高免疫力,防止流感发生。
立冬养生
两 调
饮食调养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如牛羊肉、乌鸡肉、鲫鱼、豆浆、牛奶等。同时也要多吃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寒冷气候使人体维生素代谢发生明显变化,增加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
起居调养
立冬之后,要逐渐养成多睡一会儿的习惯,养护阳气。《黄帝内经》中指出:“冬三月,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人们应该早睡晚起,等太阳出来后再起床。早睡可以养人体阳气,起床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阳气迅速上升,此时起床则头脑清醒,机智灵敏。但上班族晚起可能很困难,这就要尽量做到早睡不熬夜。此外最好睡前热水泡脚并按摩脚心,不仅能去除污垢,还有御寒保暖、补肾强身、解除疲劳、促进睡眠等多重功效。
立冬养生
一锻炼
冬季养生,不能因为天气寒冷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也要适当感受天气间的寒凉之气,走出室外,激发身体潜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冬季锻炼,晨练时间可以适当推迟,“见太阳才运动”。户外活动应选择在上午9点半以后到下午4时之前进行最为适宜。要防止运动过度,避免大汗淋漓,以身体微热为度。适宜的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打太极、敲打健身球等。
耐寒锻炼有益于人,对人体的心血管、呼吸、消化、运动、内分泌系统都有帮助,从而能减少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感冒、咳嗽、关节炎、肥胖病等的发生。同时耐寒能使人长寿,对于年轻人来说,耐寒还可以锻炼人的坚强意志和顽强精神,尤应提倡。
联系我们
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坚持中医全科发展方向,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以传统中医为基础,中医特色治疗为主要手法,走中西医结合道路,是集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基公卫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科室。
中医科现有医护人员共12名,武侯“诸葛工匠”1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执业医师3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士1名。设有中医馆、中药房、中医诊室、中医治疗室、康复治疗室。
通过推拿、针灸、拔罐、敷贴等多种中医适宜技术,结合中药和现代理疗设备,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落枕、网球肘、腱鞘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退行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疼痛、面瘫病、周围神经麻痹、月经不调、胃痛等多种内外科疾病的诊治;并开展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肥胖病、中风病等慢性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睡眠障碍、慢性疲劳等症状的调理,以及美容调养、针灸减肥等保健项目,同时还开展特种针具如埋线、刃针、浮针、火针等服务。
成都市武侯区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信南街)中医科
地址:电信南街1号
电话:028-85564438
成都市武侯区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林荫街)中医科
地址:林荫街19号
电话:028-62336036转812
成都市武侯区玉林北路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科
地址:玉林中路7号
电话:028-85554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