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7家上市航空公司第三季度报告相继出炉。继2023年第三季度全部恢复盈利后,国内7家上市航企今年第三季度延续增长势头,再度宣告全部实现盈利,合计盈利超过150亿元。得益于今年行业整体持续恢复向好,今年前3个季度有5家上市航企的净利润大幅增长,为全年业绩向好奠定了主基调。随着民航市场进入淡季,我们不禁要问:上市航企今年第四季度将取得怎样的业绩?三大航今年能实现扭亏为盈吗?
单季全部盈利背后有挑战
第三季度历来是民航运输旺季。在全球经济增长基本稳定、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的背景下,国内航空公司第三季度运输生产呈现较快增长势头。7家上市航企披露的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7家上市航企营收整体保持增长,并集体实现盈利。多位专家表示,第三季度上市航企再度宣告单季全部盈利符合预期,显示出民航正在逐步恢复增长,行业整体经营效率持续提升。
民航局公布的数据也证明了出行需求对航企业绩的拉动。民航第三季度客运需求保持旺盛,货运需求“淡季不淡”,运输规模创历史新高。全行业共完成旅客运输量2.0亿人次,同比增长12.3%,较2019年同期增长15.2%;完成货邮运输量231.5万吨,同比增长19.4%,较2019年同期增长19.6%;飞机日利用率达到9.5小时,同比提高0.6小时。
多位专家表示,行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叠加暑运期间旅客运输量增长,加上航空公司优化航线网络、提高运营效率、成本控制得力,是航企实现盈利的重要因素。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民航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晓津认为,第三季度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和国际市场油价进一步下跌等外部因素,均利好航空公司业绩提升。民航新型智库专家于占福提到,政府对行业的政策支持,如减免税费、财政补贴等,也为航空公司实现盈利提供了帮助。
保障暑运的东航机队(东航供图)
在7家上市航企中,三大航今年第三季度合计实现营收1368.9亿元,净利润总额约100亿元。中国国航第三季度净利润最高,达41.4亿元;南方航空营收最高,逼近500亿元。虽然三大航营收同比保持增长,但净利润同比均有所减少,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对此,中国东航在第三季度报告中将其归因于“受到国内客运市场竞争加剧、部分国际市场运力尚未恢复、高铁竞争、油价高位波动等因素影响”。南方航空副董事长、总经理韩文胜在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第三季度消费降级、高铁冲击等因素给经营带来多重挑战,公司将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升经营效益水平。
事实上,7家上市航企中有5家航企今年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有所减少,仅海航控股、华夏航空同比实现增长,这也导致今年第三季度上市航企的净利润总和不及去年同期。于占福分析认为,这背后体现的是当前民航普遍面临的极具挑战性的运力投放与收益水平之间的平衡问题。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主要航企客公里收入水平同比下滑明显。虽然民航第三季度航班总量和客座率同比均实现正增长,但客公里收入下降的问题仍在持续,最终导致“增量不增利”,尽管总体实现盈利,但利润总额减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航空运输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俊杰认为,民航旅客出行结构发生变化,公商务旅客出行需求有所减少,休闲游、康养游出行旅客增多,叠加高铁冲击、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机票平均价格和旅客收益水平同比下降,导致航企利润有所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春秋航空今年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减少超三成,在上市航企中降幅最大。春秋航空在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主要是受去年不计所得税费用的影响,以及基数本身偏高。剔除税盾影响,今年第三季度利润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43%,是历史第二高的经营业绩”。
前三个季度业绩持续向好
虽然上市航企今年第三季度的盈利大多不及去年同期,但今年前3个季度的业绩明显优于去年同期。今年前3个季度,7家上市航企共计实现营收约4557.5亿元,合计净利润约95.4亿元。与2023年前3个季度相比,所有上市航企的营收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5家上市航企的净利润保持大幅增长。
在业内人士李瀚明看来,前3个季度营收保持两位数增长,是因为中国民航仍处在持续恢复阶段,国际航线恢复是主要因素。民航新型智库专家韩涛认为,主要上市航企前3个季度净利润大增,表明民航市场正在恢复,国内航企正在进入新的增长周期,表现为整体盈利增长、运输生产增长和货运需求旺盛。
根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2024年第三季度信息通报,在需求旺盛和人民币升值的共同利好下,前3个季度航空公司整体盈利201.2亿元,同比增长107.7%,累计实现盈利的航空公司达到20家。
李晓津分析称,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原因在于“运量大增运价稳,运营成本控制严”。2024年前3个季度,航空公司运输量大增,有力推动了收入增长。虽然受外部因素影响,客运票价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货运价格基本稳定,但运量增长抵消了价格回落带来的影响。同时,航空公司运营成本随业务量增长而增长,但增幅小于收入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7家上市航企中仅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和华夏航空实现盈利;而今年前3个季度,又增加了3家航企扭亏为盈。于占福评价说,第三季度最大的红利是较长的暑期提供了全年最有持续性的出行高峰,贡献了上市航企今年前3个季度最主要的盈利池。
具体来说,三大航前3个季度营收均破千亿元,总营收达3654.0亿元。其中,国航和南航前3个季度实现盈利,东航减亏24.6亿元。国航净利润增幅超过72%,在三大航中领先。中国国航和南方航空在各自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均提到,公司持续推进提质增效,提高飞机利用效率,增加货运收益,全力以赴降本增效,推动公司经营效益提升。
四大民营航企前3个季度总营收突破900亿元,净利润总计约63.5亿元。海航控股前3个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45.4%,增幅高居上市航企榜首。海航控股在业绩报告中指出,主要系航空市场复苏,公司积极抢抓市场机遇,扩大运力投放,持续完善航线网络,加强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业务量增加所致。
春秋航空依然是A股上市航企中最赚钱的航空公司,前3个季度实现净利润26.0亿元。李晓津表示,春秋航空盈利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研发投入高带来精细化管理水平较高,以及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行业资源。该公司明确打造根据地的策略,不仅享受了国内市场快速恢复的红利,还享受了日韩和东南亚境外市场需求旺盛的红利,实现了较高的收入和利润。
有意思的是,春秋航空还是所有上市航企中今年前3个季度净利润唯一下滑的航空公司。对春秋航空这样的低成本航企来说,高飞机利用率对降低单位非油成本至关重要。该公司今年前3个季度的飞机利用率为9.4小时,较2019年同期下滑16%,低于南方航空的9.7小时。该公司在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主要原因是飞行员缺口加上今年引进的飞机较多(8架),预计到2026年将恢复到2019年的飞机利用率水平。
淡季承压但全年盈利可期
自今年初以来,民航业注重运量恢复,在运输规模和客座率方面表现亮眼,但价格下行明显,且淡旺季波动较大。在经历暑运旺季后,航空公司现在已经进入传统的淡季。继2023年三大航全年大幅减亏、3家民营航企实现扭亏为盈后,上市航企今年第四季度将取得怎样的业绩?他们能在前3个季度的基础上实现全年盈利吗?
“上市航企机遇与压力并存”是多位专家的一致判断,他们认为第四季度业绩承压,但对全年盈利持谨慎乐观态度。张俊杰表示,9月、10月民航旅客运输量较暑运旺季有所减少,但同比仍有所增长,并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预计航企实现全年盈利的希望较大。但同时航企仍面临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资产负债率高、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冲击等不利因素影响。
李晓津认为,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这决定了民航市场潜力巨大。随着航空市场恢复,客货运输规模有望继续增长,“航企第四季度运输量有望实现同比快速增长,民航全年旅客运输量将超过7亿人次,货邮运输量有望超过850万吨,均创历史新高,上市航企将分享主要‘蛋糕’”。“现在的利润是建立在油价下跌背景下的,淡季业绩仍然不容乐观。”李瀚明坦言,“上市航企实现全年盈亏平衡应该不成问题,但很难有大的盈利。”
面对机遇与挑战,深入挖潜和提质增效成为航企共同的选择。在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中国国航董事会秘书肖烽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将全力以赴提质增效,推动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努力实现全年经营目标”。南方航空营销管理委员会主任王震表示,南航将根据航空市场淡旺季波动和客流趋势变化,持续优化航线网络和机票销售价格,在满足旅客需求的同时提升航班收益水平。春秋航空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国际航线目前的盈利波动有所放大,淡季将出现明显降幅。
“旺季看收益,淡季看成本”。于占福表示,鉴于目前已经呈现的出行淡季和同比下滑的票价水平,其对上市航企第四季度的业绩表现有些担忧。他强调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可变成本的严格把控。“自疫情暴发重创民航业以来,成本控制就已经成为全民航的持续性必选动作了。谁在可变成本控制上更早取得突破,谁就能在当下环境中取得更好的业绩”。
从国内市场来看,旅客运输量和航班量已超过疫情发生前水平;从国际市场来看,国内航企航班量已恢复至疫情发生前的90%以上。在韩涛看来,除了油价和汇率波动影响,国际市场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客群结构与疫情发生前有较大不同,航空公司需要适应这些变化,及时关注客流变化趋势。
于占福说,国际市场的持续恢复尤其是宽体机运力投放市场的恢复,对三大航业绩的提振作用是双重的,即国际市场的回暖和对国内市场运力过剩的校正。“国内航企发力国际市场,更重要的是对需求进行准确判断,节奏灵活地适时提供产品,争取率先入场,以优质的客舱产品获得最大的收益”。
李晓津则表示,国内航企在大多数国际市场上恢复很快,国内航企特别是三大航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是客观事实。“上市航企要实现全年盈利,在收入侧面临部分国际市场增班的重要机遇,结合年底‘两节’因素,将有效提升业绩,需要行业主管部门、航企、机场、空管等单位同心聚力,使所增航班尽早发挥最大效益;在成本侧短期看要控制成本,中期看要提升应对油价和汇率波动挑战的能力,长期看要持续提升航企的信息化水平”。(中国民航报 记者郑雪)
编辑|孙文瑾
校对|王亚玲
审核|程 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