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年少时不曾有过一个武侠梦呢?鲜衣怒马、快意江湖、飞檐走壁、刀枪不入……当然,这些大部分可能都停留在梦想的阶段,离城市中的我们有些遥远。
清代作为一个由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其尚武之风始终存在。在此次“山庄瑰宝 梵宇藏珍—避暑山庄·外八庙宫廷文物特展”中,那些源自马背之上、用于武备之间的诸多器具,你仔细看过吗?
展览现场
下图的这件索子甲为清朝文物,衣长85厘米,两袖间距130厘米。索子甲,俗称“铁布衫”,为清代较有地位的将军骑马作战时穿用。其工艺繁复,以硬金属丝编织,环环相扣,有“单环”和“双环”区别,可以防护和减轻刀、枪等对人体的伤害。
扁环索子甲 清 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藏
中国甲胄出现的年代十分久远,商周时期使用的主要为皮甲,随着冶铁业的诞生和发展,铁质甲登上了历史舞台。清代甲胄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铁叶甲,二是索子甲,三是棉甲。铁索子甲是中国西北边疆少数民族武备用品,此种甲上衫为套头式不开襟,有的在肩部和上胸部连有铁片,有的还配有下袴,将士着装在身极重,且有下坠感,行动不便,但可抵御砍杀横击之利器。
桃皮马鞍 清 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藏
此件文物,木制马鞍上包皮,仔细观察马鞍前部,仍依稀可见外部原本装饰的金桃皮连属菱纹,马鞍为铁皮包边,上面还装饰有戗金双龙戏珠纹饰。两侧连接马鞍的两个马蹬为铁鎏金材质,还在其上雕刻有龙纹。文物中所指的“桃皮”又名“金桃皮”,是出产于大兴安岭地区灌木。表面红黑色,里面金光闪闪,可用作武器装饰。据《黑龙江外纪》卷八中记载:“内府缠弓矢金桃皮,出齐齐哈尔城东诸山,树高二三尺,皮赤黑,而里如泥金,故名金桃皮,其实不结桃也。岁折春枝入贡。”
金字满汉文绿头红信牌 清 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藏
(左图源自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
信牌,相当于现在的通行证。在清前期,官员出行蒙藏等地时自由通行及索取役马和食宿的凭信之物。信牌正面雕刻有汗(皇帝)的字样或年号,背面或粘有汗(皇帝)的宝玺印模,或粘有汗(皇帝)的谕旨,或留出凹槽以便临时贴粘上谕,以保护易碎的纸质文书。
除了上述几件展品,在展厅中,我们还能看见来自清代的镶银把皮鞘番属刀、竹制角弓、箭头形态各异的鈚箭、骲箭、鱼叉箭等多件文物,从中一窥清代皇室在马背上建国,起源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历史。
▲
部分展览文物
身骑骏马,外着铁甲,腰跨宝剑、手持信牌,作为皇家使者往来于关内外……数百年后,我们仔细观察这些文物,仿佛透过它们,看见清代政权建立后仍不忘“尚武”之德,也从另一角度展现避暑山庄这座行宫作为清廷连接内外、巩固边防、维护统一的重要政治意义。
- E n d -
编辑 | 谢祎宁
审校 | 梁晶晶
终审 | 张雪松 周 芸
部分文字源自:故宫博物院官网、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