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李白《对酒》诗云:“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奉博正在展出的“巧同造化——中国古代科技文物精华展”中就有一件“锦靴”。这件锦靿绣靴来自甘肃省博物馆,是一件南北朝时期的文物。
锦靿绣靴 南北朝 甘肃省博物馆藏
制式源流
靴是连筒之鞋,通常以皮革为之,著时紧束于小腿,相对于履、舄来说,著靴可以将腿部的衣物塞进靿内,不仅可以保护脚踝,行动起来也更加方便。靴原为西域少数民族所服,战国时传入中原,遂为汉人所著。魏晋南北朝时期,一般只用于军旅,以便行军、乘骑。北方居民则用作常服,男女均可穿著。入隋以后,渐用作百官常服。除祭祀庆典外,皆可穿著。皇帝、贵戚亦多著之。及至唐代,又用作百官常服。朝见天子亦可著之(在此之前皆穿履舄),并赐于宫中女侍。除皮革外,靴亦可用锦缎布帛为之。唐后其制犹存。
锦靿靴,又称“锦靴”,是以彩锦制成的靴。其质厚实,外表美观,穿着轻便,多用于妇女。北朝以后较为常见,至唐代尤为盛行。这件锦靿绣靴由锦靿及绣靴两部分组成,靴靿为黄地褐花织锦,由一块长方形织锦和梯形织锦缝合而成,内有平纹暗花绮作里衬,绣靴靴面为绢地刺绣。
丝路开通与佛教传入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纺织技术互相借鉴,纺织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织物色彩及纹样更加丰富,除大量几何纹、动物纹、树木、花草植物纹样外,还吸收了一些佛教艺术常见的图案形式。这件南北朝锦靿绣靴集中体现了佛教题材的代表纹样,即莲花纹、忍冬纹、佛八宝纹样。
锦靿绣靴靴面为深浅褐色搭配组成的仰面莲花纹样,莲花呈一字型排列,靴面两侧对称各三朵,莲花中间为圆形莲蓬,外有两层花瓣,花瓣一层作波浪状,一层作圆弧状;每朵莲花上下缝隙中间装饰有忍冬纹样,忍冬纹有的呈现“S”形,有的只是简单的花叶状。
黄地褐花织锦的锦靿及绣有莲花纹的靴面
锦靿绣靴靴靿上多种不同的带状图案,仔细观察有瓶、盖、伞等佛八宝纹样。有研究资料认为“在汉族区域的装饰中,八宝纹样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的敦煌纸绢绘画上……到了元代,八宝纹样的装饰范围再一次扩大,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纺织品、瓷器上,更在金银器上也有所表现”。因此,南北朝时期锦靿绣靴佛八宝纹样的出现,对此纹样的源流发展及锦靿绣靴之背景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小小一双锦靿绣靴,其身上却兼具多种外来文化因素,它既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更是是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包容性的体现。
参考文献:
周汛、高春明:《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96年。
- E n d -
供稿 | 杜倩倩
编辑 | 谢祎宁
审校 | 梁晶晶
终审 | 张雪松 周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