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航向标|南航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展示

文摘   2024-12-10 18:08   江苏  



研途航向标·国奖微展


多年来,南航学子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勇于攀登,本期“研途航向标|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展示”特别专题,将通过展现本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风貌,激励学子们锚定逐梦航向,扬起青春之帆。

榜样引领,励志笃行。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逐梦故事!

航空学院 费钟阳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

人物介绍

费钟阳,航空学院2022级飞行器设计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直升机综合隐身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期刊发表8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包含2篇SCI和2篇EI重要核心论文申请8项发明专利,已获得授权4项。

人物事迹

初尝挑战,筑基固本

在研究生生涯的起步阶段,费钟阳便遭遇了全新研究方向的挑战,一度陷入迷茫。然而,在繁重的课程学习之余,他仍能有序地推进新领域的基础研究这一过程虽充满艰辛,却也是他知识积累、自我磨砺的宝贵时光,为日后的学术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独辟蹊径,创新启航

不甘循规蹈矩,费钟阳选择从工程实践入手,敏锐地捕捉到直升机靶机相似性设计广阔的研究空间,并以此为契机,成功申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在课题探索中,他更是勇于挑战,直击直升机雷达目标特性领域的难解问题,以此为创新突破,撰写出首篇EI核心论文。


厚积薄发,科研硕果

此后的他,科研信心倍增,深刻体悟到创新对于科学研究的关键意义,以及将创新转化为实际成果的不易。凭借不懈的努力与钻研,费钟阳在科研道路上持续绽放光彩,不断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华丽蜕变。

能源与动力学院 蔡常鹏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人物介绍

蔡常鹏,中共预备党员,能源与动力学院2022级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发表SCI论文10篇(TOP7篇),EI论文1篇,发明专利5项。主持多项科研项目,获数学建模竞赛多个奖项及航心、航空工业奖学金等荣誉,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毕业生”。

人物事迹

追求卓越,矢志航发科研创新

蔡常鹏,南航本硕博连读生,专注航空发动机研究9年,博士期间致力于研究燃料预冷宽速域变循环发动机建模与控制,针对薄弱基础,求教于哈工大研究团队,成功发展飞行器/预冷涡轮发动机一体化优化设计方法,突破推力精确控制技术,获国内外专家认可。


兼收并蓄,力争个人全面发

身为中共预备党员,他高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参与公益,博士期间志愿时长45小时,兼任多期刊审稿人,审稿40余次。同时,带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航空创意挑战赛,屡获佳绩。

展望未来,蔡常鹏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将持续投身先进航空发动机科研,致力于让中国的飞机用上更加强劲的“中国心”,为建设航空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不懈奋斗。

自动化学院 马梓元

仰望星空逐梦想,脚踏实地筑完美

人物介绍

马梓元,自动化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多次获得“三好研究生”以及“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并获得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等,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录用学术论文19篇,授权申请专利9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项

人物事迹

仰望星空,对科研的执着投入与热爱

马梓元主要专注于多飞行器编队控制与任务规划研究,有一次他为了解决异构多飞行器完成多种不同任务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大模型和仿生算法相结合的任务规划方法,显著提升了飞行器在复杂任务环境中的任务完成效率。他积极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分享研究成果,并在国内国际期刊上发表19篇论文,为学术界提供理论支持。马梓元坚信,科研需要不断努力与创新,以实现更大突破。


脚踏实地,从实验中追求“完美”

马梓元在实验室中展现出对科研的极致追求和严谨态度。他常说:“实验的核心在于细节。”马梓元经常承担最具挑战性的任务,多次提出改进方案。他在团队中倡导脚踏实地的科研精神,注重实验细节和高质量成果。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施天玥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人物介绍

施天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曾获“三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科研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TGRS、GRSL等顶刊,博士期间发表SCI论文4篇,发表国家发明专利6项。

人物事迹

深耕科研,突破创新  

2021年,施天玥怀着对科研的热爱开始了博士求学生涯,专注于SAR信号处理研究领域。博士期间她突破研究瓶颈,潜心钻研,逐步找到双基SAR成像技术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创新解决方案。相关成果陆续发表在IEEE TGRS等顶刊,获得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认可。  


全面发展,行稳致远  

在科研之外,施天玥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和专业竞赛。她作为团队主要成员荣获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银奖,并担任雷达探测成像一支部纪检委员为同学服务。此外,她经CSC资助赴瑞典Lund University交流学习,与国际学者深入探讨,拓宽学术视野。  


初心不改,砥砺前行  

三年的科研积累让施天玥坚定了科研的初心与热情。博士求学虽已接近尾声,但她将以此为起点,执着和毅力谱写未来的青春篇章。

机电学院 陈涛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

人物介绍

陈涛,机电学院2021级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研究生,21级春博班班长。以一作身份发表SCI论文8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主持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与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青年学生项目各1项。

人物事迹

把握科研规律,探索事物本质

科技工作者的职责就是从复杂现象中抽丝剥茧发现真理。他将课题研究与辩证法结合,逐渐认识到事物运行规律的共性与特性。这使他掌握了抓住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方法,也成为了他科研分析的准则。


平衡生活节奏,提升团队协作

劳逸结合,全面发展。面对科研路上的挫折,他注重在绿茵场上放松思维,许多难题常因运动后得到新思路。并且,他也认识到了良好的团队沟通至关重要,唯有协调一致才能达到1+1>2的效果。


严谨思考实践,实现家国情怀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对陈涛的科研思维培养影响深远。“大道至简,灵感源自长期积累。”在科研过程中,他秉承严谨思考与脚踏实地的态度,以国家需求为己任,努力实现自己的科研目标。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杨秋成

探索实践真问题,启发科研求真知

人物介绍

杨秋成,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曾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江苏省“云说新科技”科普新星秀最高奖项、全国机械工业设计创新大赛银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嘉许金奖等荣誉,并发表论文5篇,其中3篇1区TOP期刊,授权发明专利6项

人物事迹

做科创奋进者,勇于开拓创新

博士期间,围绕型材自由弯曲技术及装备研究方向,发表1区TOP期刊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同时以赛促学,多次参加“互联网+”等大赛,聆听专家建议,将反馈带回生产线,完善技术和产品。


做技术传播者,坚于科学普及

他致力于将科研技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在公众面前,赢得全国五星科普新星荣誉,全国仅10项他还将科研成果推广到生产实践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做产业推动者,勤于实践应用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每一步,他都精益求精,弯管实验超过5000次,轨迹控制算法超过200次,只为达到更精密的工艺要求和更高的质量标准。相关技术已在关键领域得到应用,如航天器热控管路、汽车A柱等。

民航学院 谭洋伟

恒心铸梦,智慧远航

人物介绍

谭洋伟,中共党员,民航学院2021级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博士期间获得国家公派留学资格,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8篇。曾获“三好研究生标兵”“科研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人物事迹

科研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

谭洋伟坚持规律的作息,保持精力充沛和思维敏捷。面对科研难题,他适时抽离,让大脑休息,然后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问题,这种策略常常帮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从而在科研的长跑中稳步前行。


追求卓越,融合实践,热爱科研

谭洋伟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追求论文的高标准质量,并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以实际需求为指导,深入探索解决方案。他体会到科研的乐趣在于不断的发现与创新,每次实验的成功都给予他极大的满足感。他坚信,是热爱让科研之路充满乐趣,即使面对挑战和枯燥,也能保持积极态度,全情投入。

谭洋伟将以恒心和智慧,将科研之路走得深远而坚实。

数学学院 李广慧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人物介绍

李广慧,数学学院2022级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荣获“三好研究生标兵”“优秀研究生干部”和“科研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4篇,主持国家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及校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各1项。

人物事迹

求知若渴:学习路上的探索者

李广慧在编码与密码学领域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卓越的学习能力。她对每一门课程都抱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不仅深入理解理论知识,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定期自我反思,李广慧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确保高效学习。这种学习的态度让她在学术道路上不断进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勇于突破:科研路上的创新者

李广慧积极参与各类学术研讨会和暑期研修班,这不仅拓宽了她的学术视野,也让她有机会与同行学者交流心得、碰撞思想火花。面对传统思维的局限,李广慧敢于质疑,勇于尝试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径,力求在科学探索中有所突破。她的这种精神为她赢得了更多的研究机会,并促进了个人及团队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

经济与管理学院 来奥林

开机即工作,关机即生活

人物介绍

来奥林,中共预备党员,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能源与环境金融。在攻读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SSCI论文5篇,主持校博士学位论文创新项目1项、省级创新项目1项,并荣获“三好研究生标兵”“三好研究生”和“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人物事迹

在科研之路上,来奥林同学最感谢的人是导师王群伟教授。导师的勤勉、严谨与宏大视野是需要用一生去学习和体会的。无数个夜晚,每当他从学院楼下经过,看到导师办公室的灯光依然亮着,总不禁感叹自己的努力程度不够。“运气就是机会碰到了努力”,“要多维发展,提升综合能力”。读博初期,来奥林时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力不从心时,他都会抬头看一眼墙上导师写下的“每天有效工作八小时”,每一次看到都能所有领悟他渐渐做到了“开机即工作,关机即生活”。

在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来奥林同学对科研工作充满了激情。老师经常鼓励他“要努力提升科研质量”。为此,来奥林不断思考自己和前辈们在研究思路上的差距,努力寻找制约论文质量的因素。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够有所突破。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袁梦迪

勤学修德,守正笃行

人物介绍

袁梦迪,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22级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曾获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三好学生、校特别奖学金、“三好研究生标兵”等荣誉10余项,发表期刊论文4篇,论文在学术会议中获奖4次,参加专业竞赛获奖4次。

人物事迹

学术之田常耕耘

潜心专业学习,以平均分92.5名列前茅,考取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并自考工科学位,通过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拿下知识产权双证。注重学术锻炼,读研期间笔耕不辍,发表期刊论文4篇,且两篇登上期刊封面。


竞技之刃常试炼

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会议,被会议收录论文7篇,并在南航第十届国际学术会议、全国研究生学术论坛、江苏省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等学术会议获奖4次,还在全国学术英语词汇竞赛等专业竞赛中获奖4次。


躬体力行多奉献

作为院研会学术部主席,参与组织国际学术会议,611杯学术论坛等活动,作为班级文体委员,领队获得读书分享会、导学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奖项。累计志愿时数59小时,累计服务超800人,获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志愿者表彰。

艺术学院 韩悦

奋斗创造明天,实干成就未来

人物介绍

韩悦,艺术学院2022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曾获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等荣誉20余项,主持省研究生创新课题1项、参与课题5项,发表科技核心论文1篇,待刊1篇、授权专利1项。

人物事迹

打铁还需自身硬,笃行致远肯奋斗

跨专业保研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成绩专业排名第一。坚持艺工融合,研究生阶段聚焦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可视化传播,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砥砺奋进励成才,躬身实践有理想

投身服务,青春奉献。她曾担任校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艺致思政工作室负责人等职务。任职期间,从思想引领到权益服务、再到校园文化生活,她参与筹办南航团代会等活动20余场。她曾在扬子晚报等省级媒体实习,累计发布微信推文、新闻200余篇,累计浏览量5w+。


不忘初心担使命,志愿薪火敢担当

志愿青春、科普筑梦。她曾连续5年去到西部地区开展支教,在雪域高原开展三航科普,多次获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研究生期间曾带队参与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大型志愿服务10余次。

外国语学院 刘亚娟

逐梦研途,星光不负赶路人

人物介绍

刘亚娟,外国语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获评202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连续两年校一等奖学金,还荣获“校三好学生标兵”荣誉称号。已发表4篇本科学报,主持省研究生科创项目1项。参加学术会议8次,1项国家级会议。获国家级、省级奖项二十余次。

人物事迹

梦想启航,研途的第一道星光

在众多专业课的熏陶中,刘亚娟从语言学流派这一门课受到的启发使她顺利修改了第1篇学术论文,同时也为第2篇论文的理论框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2篇论文在《外国语》主办的学术会议受邀发言。


科研荆棘,决心照亮前行的路

北外会议和中国神经语言学会的点评专家对她的项目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在导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刘亚娟进行了第2次、第3次实验,顺利完成了项目。即便坎坷,她始终坚信每一次的努力都是向着目标迈进。


人文之光,南航情怀温暖传递

担任助教期间,她认真负责的态度,有条不紊的工作风格获得了多位老师的肯定。得益于学院举办的一系列讲座以及导师的指导,刘亚娟的第3篇学术论文最终得以成功发表。

航天学院 胡锦程

天道酬勤,但问耕耘

人物介绍

胡锦程,航天学院2022级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多项,在航天动力学顶刊AIAA JGCD、中国科学院1区TOP期刊AST等发表论文6篇。获第13届中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甲组季军,第12届国际轨道竞赛世界第十等多项荣誉。

人物事迹

砥砺前行,不负青春韶华

研究生期间,胡锦程勤勉好学,不懈追求卓越。面对专业跨度,他常挑灯苦读,沉浸于文献与专业书籍中,以弥补知识差距,“读研之路,虽痛犹乐,修行之旅”,他深知科研需自主探索,耐得住寂寞,勤勉以求,终第一/第二作者身份在AIAA JGCD、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AST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收录3篇。


携手并进,挑战无界

在杨洪伟教授的指导下,胡锦程积极参与国家级创新实践竞赛及领域顶尖赛事,与团队并肩作战,共克难题,在第十二届国际空间轨道设计竞赛中荣获世界第十(国内第五),第十三届中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甲组摘得季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坚信,热情与汗水终将浇灌出成功的花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

吴日新

寻求人间大善,扎根科研沃土

人物介绍

吴日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学院2022级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感动南航年度人物”、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荣获“中国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发表SCI一区论文一篇。

人物事迹

挽救生命、义不容辞

吴日新捐献了164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学校首例造血干细胞大学生捐献者,拯救了一名9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荣获江苏省红十字会“博爱奖章”。


品学兼优、潜心科研

在校期间,吴日新荣获2023年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展现出他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才华和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现已完成科研论文2篇,其中1篇已被SCI一区期刊录用,公开发明专利2项,其中1项已授权。


以身作则、辐射带动

在吴日新的影响下,导师王然及课题组多名成员均已加入中华骨髓库,课题组形成了奉献、担当、互助的氛围。他的善举不仅是对生命个体的无私帮助,更是当代大学生勇担社会责任和弘扬奉献精神的充分彰显。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正辉

锚定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人物介绍

陈正辉,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各类国家级、省部级奖项9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国内本学科相关重要学术会议上作主题报告7次。

人物事迹

潜心钻研,提升自我

读博以来,陈正辉尽可能增加阅读量、提高知识储备;同时,灵活运用马克思基本原理的研究方法,撰写出了一系列高质量论文。在不断努力下,陈正辉的课程成绩平均分超过92分,也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科研成绩。


积极调研,拓展视野

2022年,江苏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基地在南航马院授牌成立,借助基地的平台优势,陈正辉多次参加由江苏省委统战部相关处室领导牵头的调研活动,在苏南各市展开实地调研,收集了许多珍贵的调查研究资料。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会议,多次受邀在学术论坛上作主题发言,在持续交流中拓展学术视野,在积极请教下努力产出创新成果。

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 王艳

恒心求学,勇攀高峰

人物介绍

王艳,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2022级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硕士期间发表论文2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主持课题1项,曾获“省三好学生”“校三好研究生”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国家、省级竞赛奖项。

人物事迹

初心如磐,以党员身份引领前行

在党支部活动中,王艳总是那个最活跃的身影。她积极参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并在社会实践中积极作为,参与了多次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风采,获得了“江苏省三好学生”等荣誉。


勇攀高峰,以优异成绩诠释奋斗

在国家“低空经济”发展规划的浪潮中,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王艳将低空空域态势感知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制定了清晰的研究框架,发表学术论文2篇,授权和受理发明专利各1项。此外,她将实践视为提升能力的关键途径,曾在“华为杯”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等赛事中取得佳绩。

物理学院 李宵杰

人生漫漫,可以做些自觉有用的事

人物介绍

李宵杰,物理学院2022级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曾获“江苏省三好学生”、国家奖学金荣誉,获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大赛一等奖,在通信领域顶刊IEEE TWC和IEEE WCL发表论文,硕士期间已作为第一发明人公开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一项授权。

人物事迹

把握科研重心

李宵杰在大四下确定读研,便在导师的支持下前往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访问学习,从而积累了宝贵的科研经验。在研究生学习期间,面对学术和学习时间管理的双重压力,他通过坚持不懈努力,克服了各种困难。尤其在参加3S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大赛中,他带领的团队凭借创新的智能反射表面辅助通信抗干扰系统荣获一等奖。除此之外,经过对小论文初稿近100天的反复修改和完善,他的小论文也成功被通信领域的顶尖期刊IEEE TWC接收发表。


践行使命担当

李宵杰连续两年被选为物理学院新生见面会的研究生代表,积极向新生们分享科研经验。同时,他还将自己在数学建模大赛中获得的经验传授给其他同学,用一言一行践行南航青年的使命担当。

集成电路学院 余天洋

新芯之火,薪火相传

人物介绍

余天洋,集成电路学院2022级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发表SCI期刊论文8篇,一作6篇;EI会议论文3篇,一作2篇。获202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三好研究生标兵”、2023年“科研先进个人”,并连续两年获评“优秀团员”。

人物事迹

新芯之火,可以燎原

本科就读于南航信息工程专业的余天洋在保研时,因立志为中国芯片事业做出贡献,而选择换方向到集成电路。大四一年他放弃休息,利用假期自学集成电路相关课程和技能,为后续研究打下良好基础。集成电路方向因设计周期长、系统工作量大等原因导致发表论文困难,而他抱着将冷板凳坐穿的决心迎难而上,用远超实验室要求的工作时长换来了十余篇论文的收获。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从自己创新到带领更多人创新”一直是余天洋追求的目标。他赴天目湖校区为低年级同学分享科创经验、主讲科创训练营十余次,指导数十名本科生参加学科竞赛、科创项目并取得佳绩。他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像他一样,为中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厚积薄发,创新引领

追求卓越,勇攀高峰

愿获奖同学们保持热忱

继续在追求卓越的路上奋楫争先

亦祝愿更多南航研究生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争做一名具有中国灵魂的卓越英才!



出品丨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素材来源 | 各学院

责任编辑丨徐艳惠 范伟 钟佳

值班编辑丨刘万红


南航研究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培养工作、学位工作综合信息推送平台,南航研究生学术沙龙、研究生素质文化提升活动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