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天宫杯”研究生创新实验竞赛

文摘   2024-11-23 21:54   江苏  


||||||||||||||||

11月22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三届“天宫杯”研究生创新实验竞赛在将军路校区体育馆顺利举行。副校长施大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参加开幕式的还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各学院副书记、分管研究生工作副院长,竞赛评审专家及全体参赛队员。开幕式由研究生院副院长郑祥明主持。


施大宁指出,学校一直十分重视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近年来实施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引航计划”、本博贯通培养计划,设立了“博士论文创新与创优基金”、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项目、创新实验竞赛培育项目等,为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科研创新资源,有效激发了研究生创新实践热情。他表示学校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做优学科结构体系,做深质量保障体系,做强协同育人体系,扎实走好新时代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最后,他寄语广大研究生要敢担时代重任,勇攀科研高峰,争做基础扎实、学术志趣浓厚、学术视野开阔、创新潜力突出、引领未来的高层次领军人才。

经过为期一年的培育与宣传动员,本次竞赛共收到了105份参赛作品,最终有68份作品进入现场竞演,参赛项目涵盖材料与制造、电子电气、控制与导航、平台总体、系统仿真等多个领域,汇集了我校研究生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

本次创新实验竞赛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在上午的预赛中,68支队伍现场演示汇报了作品的成果及创新点,评审专家现场提问、互动,竞赛现场亮点纷呈。最后,经专家评议,共评选出15支队伍晋级决赛

经过决赛激烈角逐,本次竞赛最终评选出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优胜奖4项。来自机电学院的航空航天自主可控的自动进给钻驱控一体双电机控制系统团队荣获特等奖。该团队多名成员曾入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引航计划”,针对难进口成本高、钻不好钻不深、难以智能化等问题,团队研制了国内第一台自动进给钻装备,提出了双电机高低速协同控制技术和双电机差动驱动控制技术,自主研发了自动进给钻软硬件智能控制系统和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加工工艺数据库,并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竞赛组委会还评选出最佳组织奖4项,并根据现场微信投票结果评选出最佳人气奖3项,最佳大众评审奖3项,予以了奖励。除此之外,在赛前,有5个培育项目的科研成果获得了高水平赛事的奖项,被授予杰出成果奖。颁奖典礼上,决赛评审专家和到场嘉宾为获奖队伍颁发奖金和荣誉证书,竞赛在一片欢呼声中圆满结束。

左右滑动查看获奖图片

在竞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上,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宋凯致辞,代表学校向获奖团队表示热烈的祝贺。宋凯指出,自“天宫杯”研究生创新实验竞赛举办以来,不少项目已经落地转化成行业发展的新“引擎”,相信未来这些项目还会为解决国家“卡脖子”难题贡献新智慧。希望同学们能够再接再厉,勇于创新,在知行合一中练就过硬本领,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本次竞赛受到了社会高度关注,十余家媒体到现场进行采访,我校研究生创新实践活动受到广泛认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天宫杯”是我校研究生特色创新实践品牌活动,举办13年来,参赛队伍已达780余支,参赛研究生3300余人,获得立项的培育项目多次获得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机创新大赛等一系列赛事中最高奖项,创新实践成果显著。

学校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瞄准国际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持续优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创新交叉融合育人模式,深化开放合作,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真正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支撑。


出品丨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责任编辑 | 范伟 徐艳惠 钟佳

值班编辑 | 刘思宇


南航研究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培养工作、学位工作综合信息推送平台,南航研究生学术沙龙、研究生素质文化提升活动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