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安全防线,共促文明新风|我校组织“文明研究生工作室”和“文明研究生宿舍”评选活动

文摘   2024-12-06 17:30   江苏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我校于近期开展了2024年度“文明研究生工作室”和“文明研究生宿舍”评选工作。本次评选以德育建设、安全意识、环境卫生和文化氛围为主要评价标准,旨在让学生深刻领会新时代劳动精神,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推动形成文明、和谐、向上的宿舍和工作室氛围

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联合学生处、保卫处、后勤集团、校区管委会等部门深入研究生工作室、研究生宿舍等学生学习生活场所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全覆盖开展安全工作检查,及时排查各类安全隐患,织密校园安全网

经学生自主申报、学院自查自评、学校现场检查,共评选出16个“文明研究生工作室标兵”25个“文明研究生工作室”34个“文明研究生宿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南航“文明研究生工作室标兵”的风采,感受榜样的力量!


文明研究生工作室标兵风采展示





航空学院A9—617




团队隶属于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长期从事航空智能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变体飞行器和智能材料力学等前沿领域的研究。目前有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2名,包括3名外籍教师,共有博士、硕士研究生接近40人。

【党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

工作室与623所实现支部共建,由此成立“智航”航空智能结构与控制团队纵向党支部。团队高度重视成员的德育和思想建设工作,沈星教授以言传身教弘扬家国情怀,随着党员人数增加到22人,支部的入党率超过了65%,在思想进步的引领下,同学们在各方面表现出色,有国家奖学金5人次。

【成果卓著,放飞蓝色梦想】

工作室干净整洁,设备摆放有序。在舒适高效的工作氛围下,团队成员取得众多成果。近年累计发表146篇文章,发明专利44项;有省优硕论文3篇,航空学会优硕论文1篇。此外,团队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紧密围绕国家航空航天重大科研项目,攻克行业关键技术难题,并向611、609所等国防骨干单位输送人才数十名,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协同育人,构建和谐导学关系】

工作室导学关系和谐,学术氛围良好。根据研究方向将学生划分研究小组,各方向之间形成交叉特色,相辅相成,并形成了“以老带新、以博带硕”的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术上的双向成长。除此之外,团队强调合作精神,师生合力举办了PASM等多场高水平学术会议。

【开放包容,拓展团队国际视野】

团队重视国际化发展,成员曾前往英国牛津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交流访问。同时,团队与外国留学生及访问学者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文化交流,并与国外学者合作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能源与动力学院A10-331




A10-331工作室共有8名成员,包含2名博士研究生和6名硕士研究生,大家共同组成了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在这里,学术研究与学习成长相辅相成,大家携手共进、共同进步,关系融洽,学术氛围浓厚。

【坚定信念,一心向党】

团队成员们始终保持阳光向上的心态,热爱祖国,主动参与党团组织的各类活动,认真学习和领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目前有中共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其中支部书记1名、支部副书记1名、支委1名。

【科研创新,勇于挑战】

团队成员均来自张靖周老师团队,主要围绕发动机热防护、红外辐射特征控制、流动控制和传热强化开展课题研究。成员们积极投身科研,深入开展学术讨论,并定期与指导老师进行深入交流,不断推动科研工作向前发展,勇于面对各种学术挑战。

【文化建设,凝心聚力】

团队成员们满怀激情,积极参与班级、学院的各类学生组织活动,广泛参与校内外的志愿服务,不仅在学术上不断进步,也注重文化建设。定期组织春秋游、羽毛球等团建活动,既丰富了大家的课余生活,又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了学术与生活的完美平衡。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自动化学院3号楼218




超高速领航研究团队隶属于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系的高速电机研究室,成立于1999年。团队现有成员21人,包括1名教授导师、1名助理研究员、12名在读博士生和7名硕士生。

【蓝色梦想引领前行】

本团队面向国家多电飞机电气系统的战略需求,以高速电机为主要研究载体,深入开展现代电机及其控制技术、无轴承技术等领域的研究。通过深度钻研和高度协作,团队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致力于推动创新学习与成果转化,同时不断向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导学团队的目标迈进。

【军工精神融入文化】

团队植根于南航的军工精神,形成了“一心向党、科研报国”的理想信念和“严谨细致,坚忍不拔”的科研精神。团队内师生关系亦师亦友,氛围融洽,形成了“聚是一团火、散做满天星”的独特文化。

【学术科研累累硕果】

在王晓琳教授的带领下,近十年来团队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千人大厦9001




多功能光电超材料团队隶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微波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期从事电磁超材料、表面等离激元、纳米光子学和变换光学等前沿交叉领域的研究。

【立德树人】

课题组注重实现党建、思政教育与专业发展的有机融合,自党支部成立以来,支部成员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身,积极作为,在各方面均取得了优异成绩,是一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研究生党员队伍。

【争当表率】

截至目前,团队成员共获国家级、省部级科创赛事奖项 10 余项,包括中国传感器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兆易创新杯”研电赛二等奖、“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三等奖等。多位支部同志获评“三好研究生标兵”、“优秀研究生干部”、“科研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多人荣获国家奖学金、电科思仪奖学金和校一等学业奖学金等荣誉。




机电学院A15-426




目前团队共有15位博士生和24位硕士生,主要围绕数字孪生、大数据、人机协作等前沿方向,开展学术研究,为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做足了准备。

【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责任】

团队依托纵向党支部,全体成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我们定期举办专题党日活动和集体理论学习,以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关心时政,遵纪守法、锐意进取、积极乐观、团结互助,共同为实现团队目标、担负强国大任而努力。

【放飞蓝色梦想,引领科技创新】

作为国内领先的制造物联网、工业大数据、数字孪生、人机协作技术研究团队,我们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我们以国防建设和科技创新为己任,开拓进取、敢为人先,致力于成为科技创新的先锋。

【注重文化建设,凝聚团队力量】

我们的宗旨是“让同学们感受到家的温暖”。通过春秋游、趣味运动会、集体年夜饭等丰富多彩的团建活动,我们不仅强身健体,还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我们坚信“心情好才能科研好”,并以此为科研准则,营造温馨和睦的氛围。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楼221B/222A/223/224/202




核技术与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中心 (IINT)历经十余年的磨炼,目前已成长为具有多学科交叉研究、攻坚、创新能力,同时兼具人文情怀和特色文化的团队。在团队创始人陈达院士的精神感召下,师生们践行“勤学,笃志,真材,励行”的八字箴言,在科研中奋发进取、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生活中把优良的思政学风、培养模式、文化建设赓续绵延,逐步成长为领域内在国内、国际具有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团队。

【思想品德优】

团队成立了研究生纵向党支部和纵向团支部,党团支部定期开展党史、党纪学习等主题教育,至今已开展40余次党团日活动,党团共建提升团队的思想凝聚力和战斗力。

【安全意识牢】

团队成立安全卫生专项巡查组,每周汇报检查工作室卫生、安全用电情况,组内通报,督促整改。团队每学期会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保密教育培训。

【环境秩序佳】

明确工作室负责人及其职责,每周安排工作室值日生。在洁具采购、分配摆放、值日排班、负责区域、检查监督等方面,工作室已经形成了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

【文化氛围好】

秉承“格致穷理、知行合一”的学术理念,团队定期举行陈达院士纪念活动,开展新生科研技能培训活动、新生入组仪式、新年联欢会、红色观影、运动会、高校支部共建、支部宣传墙等具有IINT特色的德育建设活动。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数学学院1号楼12110




团队学术氛围浓厚,近两年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如澳大利亚院士等)累计举办学术交流10余次,参与专家30余人。团队成员获得奖励35余项,其中省级及以上奖励10余项;承担科研项目15余项,包括个体流动性与异质性影响下肺结核传染病建模与研究、异质性和气候驱动下的反应扩散传染病模型的建模与研究等。团队共发表文章180余篇,其中SCI论文130篇(中科院一区50篇,二区40篇)。

【传承创新精神】

团队致力于培养严谨的学术态度与创新意识,通过定期举办学术交流与研讨会,吸收国内外知名学者的先进思想,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和深度。团队成员深入参与高水平课题研究,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赢得学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聚焦科研攻关】

团队勇于担当,利用数学建模优势,针对武汉、南京等城市的疫情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向相关部门提出科学的防控建议。部分成果已发表在SCI期刊和《工程数学学报》等学术刊物,极大推动了疫情防控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团队的研究事迹多次受到工信部官网、新华社和中青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践行社会责任】

团队成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与志愿活动,通过“三留守”人群爱心托管活动、聋哑学校志愿服务等项目,向社会传递温暖与关怀。

【注重团队建设】

团队氛围和谐,成员关系融洽,定期组织各类集体活动,加强师生交流与协作,增强团队凝聚力与归属感。通过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团队成员在科研之外能够保持身心健康,更好地投入到创新创造中去。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经济与管理学院楼312




【思想道德】

312工作室团队由党耀国教授和王俊杰副教授共同领导,目前,博士党员覆盖率80%,发挥带头作用,积极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题组拥有十余位全日制博士生和二十余位全日制硕士生,形成了多层次的学术环境。

【安全意识】

团队成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利用计算机进行非法活动,维护个人及团队的网络安全。

【环境秩序】

工作室严格执行卫生值班和签到值班制度,其中卫生值班是学生轮流执勤,维持工作室卫生整洁;签到值班促进了学生积极出勤,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文化氛围】

团队充分利用节假日等空暇时间,组织团建活动,例如紫金山活动出行,“南山竹海”团建等,增强团队的文化氛围。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楼116




南航法律援助中心位于人文学院116工作室,面积大概50平方米,分为研讨区和接待区,空间内学习、研讨和接待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氛围良好。

【弘扬法律精神】

法律援助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始终,以“一体两翼三特色四融合”为建设方向,组织学生志愿者深入学习法律理论,通过参与真实案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践行“依法服务,奉献社会”的理念。

【助力法治建设】

法援中心在教师的带领下与学生共同建设,依托线上+线下为服务平台,开展普法宣传、法治讲座、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参与决策等活动,为法治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秉持服务意识】

团队成员始终秉持服务理念,积极参与法律援助案件的处理,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当事人解决法律难题。法援中心定期进行案例研讨总结,力求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

【注重团队建设】

法律援助中心注重团队凝聚力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通过定期组织援助活动等方式,加强团队成员间的联系与协作,同时提升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艺术学院楼207




2020年8月,艺致思政工作室与新华社《温度》栏目组达成长期合作,成立社会实践基地——南航艺术学院温度工作室。

【成果丰硕,影响广泛】

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在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社微博号以及新华社音视频部公众号“秀我中国”上共发布了六十余篇视频稿件。工作室的成就包括入选中国记协“我的代表作”。成员们参与制作的视频稿件平均浏览量超百万,超千万播放量的稿件达到十余篇,并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央视频等平台转载。

【剖析热点,传递温度】

工作室依托新华社这一广阔平台,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以青年人的视角和口吻,通过街头采访、深度报道等方式,对社会热点进行剖析和解读,旨在弘扬时代精神,勇担时代使命,引导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团队还从国际传播视角出发,以小见大、以情动人地讲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强大师资,培育人才】

温度工作室的师资力量雄厚,由新华社江苏分社全媒体报道中心主任李雨泽、资深记者毛俊,以及艺术学院新闻传播学系副教授禇儒、讲师高娜担任主要指导老师。目前,该基地已吸纳艺术学院广播电视学、新闻与传播、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等专业的学生二十余人次。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外国语学院楼510




【思想道德修养】

在日常工作与学习中,工作室成员普遍展现出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他们不仅具备强烈的自信心,更尊重道德规范,强调奉献精神。成员们深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必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与党中央的高度一致,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安全意识强化】

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各类安全教育活动,不仅理论学习到位,更将安全教育实践融入日常。成员们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确保工作室环境的安全与稳定。在使用工作室设备与网络时,他们时刻牢记法律法规,严于律己,不仅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更致力于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环境秩序维护】

工作室的环境秩序始终保持较好状态,成员们自觉遵守值日安排,积极参与到工作室的日常清洁与维护中,确保工作室始终保持干净整齐。同学们在值日时能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清洁任务,这种良好的习惯不仅提升了工作室的整体环境,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与归属感。

【文化氛围营造】

同学们的学习氛围浓厚,工作室内部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气息,在学习上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此外,同学们积极参与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活动,传递正能量。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航天学院楼D11-B508




【思想引领,使命为先】

依托“天巡一号”微小卫星研制团队的精神指引,凝聚航天报国之志,团队教师扎实开展校内外课程思政教育,“微小卫星空间操控实验室纵向党支部”以党建引领科研、科研促进党建,定期开展德育建设活动。

【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师生双向互动,积极引导团队氛围。师生坦诚交流互相理解,开展丰富多彩的常态化团建活动。研究生助教团队带领本科生开展“微纳卫星实践课”,接收气象卫星实时传输的彩色气象云图。

【科研文体,全面发展】

由本团队研制的导航增加载荷将已于2024年11月在俄罗斯发射入轨。团队成员在众多高水平全国/国际赛事中屡获佳绩,在连续三届导学运动会上荣获二等奖。

【特色鲜明,标兵形象】

以“好奇、协作、引领”为特色,打造特色鲜明的工作室。获院级“五好”导学团队立项并于终期评审获评“优秀”,连续获评“五星研究生工作室”、“文明研究生工作室标兵”称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学院楼D08A-213




【思想引领,铸魂育人】

导师身为党支部副书记以身作则,通过开展思政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以及科研过程,培养时代新人。团队成员曾参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前往四川山区、西藏拉萨支教。

【科研文体,全面发展】

多名团队成员获得“优秀毕业论文”荣誉及“优秀毕业生”称号,基本每位成员都有优异的论文产出;在校篮球赛和校足球赛的赛场,也有团队成员的矫健身影。

【良师益友,关系融洽】

导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判断力和创新精神;与此同时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身心健康。团队定期组织春秋游、球类运动等活动,团队成员在科研之余能够放松身心,同时也对团队更有认同感与归属感。




物理学院楼438




团队内有1位博士生和4位硕士研究生,主要围绕激光技术与应用、超构表面两大方向,致力于多学科交叉研讨。

【扬红色传统】

团队成员脚踏实地践行红色精神,依托党团支部深入学习和传承革命传统,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各项学生工作中,多名成员在班级和学院担任团学干部,并获得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践行红色精神,服务广大师生,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为实现更高的目标而努力。

【树优良学风】

团队在学术研究和学习中追求卓越,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成员间互相学习、分享经验,通过定期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会,激发创新思维。每位成员都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形成良性讨论,推动共同进步,并在《Advanced Science》、《激光技术》、《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展示了团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影响力。

【创和谐关系】

团队致力于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让每位成员在这个积极友好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共同推动团队的进步与发展。在工作和学习之余,成员之间相处融洽,充分继承和发扬了438工作室互帮互助、携手共进的优良传统。每位成员都非常珍惜这个环境,每周定期进行清扫,为大家创造一个干净整洁、温馨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空间。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尚德楼E301




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E301工作室现有成员24人,均为2023级硕士研究生,其中中共党员5人,共青团员23人。

【党建引领有方向】

工作室依托研究生党支部,组织了10余次主题教育活动,在2024年五四评优中,3人荣获优秀团干(员)称号;在2023—2024学年评优中,8人获个人类荣誉称号。

【科研实践有特色】

工作室聚焦“民航飞行、航空器、通航运行”三大安全领域,围绕“通航”与“飞行”两大特色开展课题研究。不同课题组在同一工作室内共同进步,有效拓宽了科研视野。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室成员已累计发表7篇高水平论文,并申请了7项专利(2项已授权,5项在审)。

【文体建设有活力】

工作室重视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在2023年学院篮球赛师生友谊赛中获得冠军,并在羽毛球赛小组赛中包揽第一、二、三名。




集成电路学院工程训练中心8311




工程训练中心8311研究生工作室秉承“敢闯敢拼、开放包容、用芯报国”的团队建设理念,将科研创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助力一流集成电路学科建设,为红色中国芯贡献南航力量。

【砥砺创新 勇攀高峰】

团队聚焦新兴计算与存储技术、硬件安全、锁相环等集成电路领域的重难点问题,在相关领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

【团结协作 追求卓越】

团队获得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三等奖、文明研究生工作室等多项荣誉。

【凝聚合力 矢志报国】

以工作室建设为核心,以文化阵地建设为基石,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团队不断提升“双芯”文化,即上下求索,追求创“新”不止,十年一剑,励志造“芯”报国。

安全无小事,文明你我他

此次评选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广大研究生学子的安全防范意识,激发了大家共同维护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的热情。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工作室和研究生宿舍的规范化管理,积极营造矢志一流、追求卓越的浓厚氛围

出品 | 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责任编辑 | 徐艳惠 范伟 钟佳

值班编辑 | 张宇晴


南航研究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培养工作、学位工作综合信息推送平台,南航研究生学术沙龙、研究生素质文化提升活动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