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园林专辑丨通过推出主题系列文章,深刻总结、思考多年项目案例,传承智慧,启迪未来。
TOPIC:
OPEN AND SHARING GREEN SPACE
以生活景观为特征的滨水空间更新初探
——以无锡梁溪河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为例
Preliminary Study on Waterfront Space Renewal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Living Landscape - A Case Study of Liangxi River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Project in Wuxi
作者简介 | AUTHOR
石志斌
1985年生 安徽合肥人
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一院四所所长
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二级注册建筑师
周慧敏 1995年生 江苏南通人
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一院四所设计师/工程师/二级建造师
1 城市更新背景下公共空间建设思路的转变
在国内多数城市进入存量更新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要求日益提升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思路也随之转变。不再只注重形式主义,以环境美学为基础,生活化、体验性、亲切感的生活景观空间逐渐变成了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的重要特征,一种自下而上的大众视角正在重新回归滨水景观的美感营造。
生活景观区别于城市景观中的消费景观与仪式景观,是一种基于大众日常生活中的交往与活动,鼓励通过身体参与和整体体验的方式获得精神上的审美愉悦,在人和城市之间建立和谐、亲密关系,赋予受众家园感及归属感的公共空间的设计和营造理念。
2 生活景观为特征的滨水空间发展初探
2.1 杭州西湖的生活景观特质发展
西湖的园林营造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与时代特点的烙印。从南宋到当代,数百年间,回归大众的西湖映射了周边市民丰富的生活形态、社会风俗及游赏活动。
从南宋起,作为见证大众日常生活与节庆风光的重要公共场所,当大众的风景偏好与场景体验成为西湖的另一张底色,便有了“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的佳句。
近代民国时期,在“西湖入城”的影响下,西湖再次成为城市生活场所的中心。众多湖上园林空间格局开始自发与西湖产生空间或视线的关联,比如西泠印社视野和朝向形成了以湖面为主界面的转变;郭庄的园林界面逐渐开敞化等皆因如此。
当代西湖更是与大众生活紧密交织,构建出风景与场景交互的美感体验。新兴的大众生活方式给西湖融入了新的生活气息,湖滨市集、喷泉演出、西湖诗会、音乐节、国风节等比比皆是。
2.2 生活景观为特征的滨水空间特质
生活景观是自下而上的美感体验诉求,聚焦使用者游、居、赏的美感体验。以层次多样,色彩斑斓的空间之美为基础;注重人与空间的互动性、参与感,在空间中注入情节,形成生活之美的生动场景;情景交融、时光变迁,场地文脉自古承今,人、景、情、境共同绘就了一幅美好生活的梦中画卷,最终构成了诗画般的意境之美。
3 梁溪河综合提升整治工程实践
图1 无锡梁溪河综合提升整治工程综总平面图
梁溪河是无锡最古老的自然河流,也是无锡的母亲河,全长约6.5公里。过去对梁溪河两岸风貌的整治建设曾造福了人民群众,但随着时代发展,梁溪河现有设施条件已然不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健康、便捷、绿色生活的需求。
本次改造聚焦两岸居民需求及梁溪河的实际问题,以“重塑诗意栖居母亲河”为理念,以有机更新、迭代升级为特色,对两岸生态、功能、风貌等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提升,以期重塑梁溪河“人、城、水”间的情感联系,创造新理念引导下未来诗意栖居水岸的样板。
3.1 蓝绿梳理,重塑空间之美,打造水清岸秀的“美丽之河”
设计通过植物空间梳理,改造更新滨水漫步道、广场平台等亲水节点,治理完善水系驳岸,实现对现状景观空间布局的优化提升,形成通透疏朗、环境怡人的蓝绿空间。
图2 新增主题活动空间
植物空间营造过程中,设计尽可能保留了上轮建设中沿线绿化的大树骨架,以修剪的方式形成林荫空间;移栽淘汰部分中小乔木,形成疏朗通透的林下空间;补植开花色叶乔木和地被,在夏秋季形成主题特色空间。
图3 保留大树骨架,形成绿色林荫空间
图4 补植开花灌木(垂丝海棠等),形成季相特色
水系空间营造过程中,设计通过建设完善的海绵体系,对雨水进行蓄滞和净化,减少河道雨洪压力;通过生态化改造驳岸,按照百年防洪标准进行两岸安全提标,对可淹没区域进行安全性处理,形成多重生境、安全稳定的亲水空间;通过形成多处特色水景,展示江南水乡乐水而居的文化特质,塑造活力有趣的活水趣水空间。
图5 蠡溪桥至隐秀桥段——亲水空间
图6 内水系梳理改造——仙蠡墩公园 “天地石溪”
3.2 贯通增趣,回归生活之美,塑造文昌人和的“人民之河”
设计通过增设水上栈道等方式连接通行断点,实现两岸慢行绿道贯通;通过新建1座别具特色的跨河慢行桥,改造市政桥下桥步道,改造建成主题多彩、内容多元的8座跨河市政桥桥下空间,实现两岸更加便捷舒适的慢行体验,成功打造出无锡首条高标准的骑行、跑步、漫步三道贯通的滨河慢行绿道。
图7 新建栈道连接断点
图8 新建如意桥,便捷两岸沟通
此外,针对梁溪河对外联系弱的问题,利用梁溪河面与市政道路及匝道的联系形成多处标志性主入口,实现梁溪河全线“可知、可见、可达”。
图9 梁溪河入口标识1
图10 梁溪河入口标识2
设计充分考虑周边居民需求,完善服务设施体系:在慢行绿道沿线设置多处服务驿站和主题服务建筑;通过梳理优化交通流线、调整路幅、改造既有停车场、新设集中式停车区域、增建立体停车楼、临时停车场等满足两岸居住区既有停车及出行需求,保障人民获得感。
图11 沿线新增服务建筑——鸿桥驿站
图12 沿线新增服务建筑——景宜驿站
3.3 情景交融,承引意境之美,塑造人文雅致的“魅力之河”
梁溪河全线景观形成“四章八景”的景观结构,依托三道慢行体系串联形成主题鲜明、特色各异的游赏体验。
活力篇(梁韵大桥-蠡桥段)以“梁运共舞、活力风采”为主题,以活力外滩、梁韵阁影为主景,通过打开沿河界面,展示新锐文化、潮流文化和承载城市活动;
图13 活力篇“梁运共舞、活力风采”——运河外滩
传奇篇(蠡桥-青祁桥段)以“文明起源、传奇风华”为主题,以仙蠡怀古、碧水长虹为主景,感受仙蠡墩良渚文明的隐秘,追忆无锡城市起源,体验范蠡西施水上巡游的壮阔风华;
图14 传奇篇“文明起源、传奇风华”——仙蠡墩公园
人文篇(青祁桥-鸿桥段)以“千年古韵、人文风雅”为主题,以梁溪晓月、鸿桥心缘景点为核心,共赏千年梁溪的人文诗画、雅韵情愫;
图15 人文篇“千年古韵、人文风雅 ”——梁溪晓月
生态篇(鸿桥-大渲桥段)以“梁湖之汇、绿茵风致”为主题,以乐溪风荷、清溪渔乐为主景,注重梁溪河汇入蠡湖的生态之势,体验宜人、亲切的绿色梁溪河。
图16 生态篇“梁湖之汇、绿茵风致”——梁湖生态园
4 结语
生活景观为主导的城市滨水空间更新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最直接体现。梁溪河蓝绿交织的空间之美的塑造,奠定了绿色的生态本底,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体验;同时,全龄友好的生活之美的营造,重建了人与滨水空间的联系,为居民提供了多元便捷的场景体验;此外,人文气息的意境之美的挖掘,延续了古往今来的历史与记忆,为居民提供了感知城市韵味的情景体验。自然风景、生活场景与历史情景三者互为补充,共同营造了梁溪河两岸丰富的生活景观,使得滨水景观空间更具亲民特质,更有生活气息,更显城市底蕴。
注:图1由项目组绘制,图2-12、14-16由刘瑜拍摄,图13由石志斌拍摄。
/ END /
监制丨魏成
责编丨宋雁
编辑丨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