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杭州园林专辑丨通过推出主题系列文章,深刻总结、思考多年项目案例,传承智慧,启迪未来。
TOPIC:
LANDSCAPE AND CULTURE
“山中茶街”山地环境中的文化博览园景观建设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Exposition Park in Mountain Environment of "Tea Street in Mountains"
作者简介 | AUTHOR
顾力天
1979年生 浙江宁波人
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集团副总经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二院院长/正高级工程师
高艳/1965年生/浙江杭州人/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技术委员会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摘 要:中国茶叶博物馆龙井分馆是中国茶叶文化传承展示的重要基地,是杭州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宛如从西湖山林中生长出来的一条“山中茶街”,从建筑设计、园林设计、茶叶博物馆的互动展示功能等等多方面都做了新的探索与尝试,让茶文化的展现融入项目的点点滴滴之中。
关键词:茶叶博物馆;山中茶街;茶文化展示;分散式展陈空间
1 项目基本情况
中国茶叶博物馆龙井分馆项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上满觉陇路,原龙井山园区块,距茶博主馆(双峰馆)直线距离1.5公里,周边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丰富。作为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发展建设工程,从2012年开始,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项目的规划设计,并于2013年下半年完成施工图设计并进入紧张的施工阶段,2015年4月完成主体建筑和环境的建设,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图1)。
◎ 图1 总平面图
龙井分馆具有风景观赏、登山健身、休闲品茗、茶学堂、茶研会、茶文化交流体验和品茗观景功能,包括各类茶文化展厅、观景平台、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采茶园等。整体建筑依山而设,北侧观景平台可以远眺西湖美景。建筑风格以西湖民居建筑为蓝本,结合园林景观建筑的风格,与山体环境融为一体,韵味独特(图2)。
◎ 图2 龙井馆鸟瞰实景
中国茶叶博物馆分馆项目是中国茶叶文化传承展示的重要基地,是杭州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将面向世界游客展示中国茶叶文化的博大精深。
2 新老茶博的定位研究
2.1 定位差异
2.1.1 功能定位差异
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主要展示的是中国传统的茶史、茶萃、茶事、茶缘、茶具、茶俗,兼顾茶文化和茶叶研究的交流、高端的接待、品茶以及茶艺茶道的表演。新规划建设的龙井馆则侧重国际茶的品种历史展示、茶文化交流体验活动、宣教培训、互动参与性的茶事(图3)。
◎ 图3 龙井馆茶事活动
2.1.2 环境空间差异
双峰馆占地面积较大,地势相对平坦,并被茶田包围,建筑风格是在坡屋面下的更倾向于现代风格的公共博览建筑。龙井馆则藏于山中,地势高差大,被山林包围,建筑风格为杭州山地民居。因此双峰馆区犹如展露于世的大学士,龙井馆区则如归于山林的真隐士(图4)。
◎ 图4 主入口浮雕
2.2 定位整合
从茶博现状游览及周边景区、茶文化旅游市场(国外、国内、杭州)进行分析,希望通过茶博龙井馆区的建设,整合茶博及周边旅游景点,辐射龙井茶区,打造集文博展示、茶叶生产、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复合型茶文化景区,通过双峰馆和龙井馆的建设带动龙井八景以及周边景点的联动发展。
3 龙井馆区建设的核心特色寻找
3.1 总体理念“山水、茶园”
“山水”,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引申到茶的精神境界,在实体中是想构思让人在山水之间体验茶文化,契合龙井山地特征。
“茶园”,龙井地方文化,蜿蜒的茶田、错落的村落,博物馆要融入这个本地肌理(图5)。
◎ 图5 山水与茶园的融合
3.2 核心景观:“山中的茶街”
中国茶叶博物馆龙井馆坐落在龙井群山环抱之中,地形高差大,坡度大。在山体中的建造设计充分利用山地竖向上的变化,变建设的不利因素为龙井馆的特色,形成一座拾级而上的山中茶街,让人们在登山的过程中感受茶文化,让游客在山林的怀抱中品茗。同时山中茶街的形态更加能够突出龙井馆游客与茶的互动关系(图6-7)。
◎ 图6-7 山中茶街
3.3 龙井馆区山地公园的建设原则与特色探索
3.3.1 建设原则——因地制宜
3.3.1.1 环境破坏最小化原则
山林中的新建建筑需要最大限度的融入环境之中,需要对原生环境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
龙井馆的主要新建建筑部分都放在原来龙井山园的婚庆广场上,这里没有原生植被,地形平坦,建筑工程所需要的基础开挖、场地平整、树木迁移等工程量均是最少的,对于整体环境来说也是破坏最小的。入口广场的建设也是设置在原有入口广场的基础上,通过对山地高差的利用建设了一处半地下停车库,在保证原有场地景观的同时,解决了城市道路与入口广场的景观面,也完善了主入口的相应功能要求,变废为利。
3.3.1.2 对山体景观元素的退让原则
山体建设会触及原有的乔木植被、良好的天然径流、可观的山体裸岩,这些景观元素如果不能被加以利用,却因为建筑建设而被破坏掉是非常可惜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新建建筑与山体的融合关系。
龙井馆建筑采用的山地院落式布局。其一是利用原来的水池和水系,设计一系列水景庭院,建筑围绕着水景展开,在外赏龙井、西湖的自然风光,又能欣赏到一组精致的内庭院。其二是充分利用现状的乔木和岩石景观,单个建筑体对基址内的保留乔木或岩石做出一定退让,形成建筑的内院、天窗以及灰空间,让建筑与山体融合得更加完美(图8)。
◎ 图8 建筑对于环境元素的退让
3.3.1.3 建筑体量最小化原则
山林中对建筑的容纳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一限度的建筑尺度与环境很难达到友好共生的感受。因此外露的建筑体量需要尽量的减少。
龙井馆作为中国茶叶博物馆国际茶的博览建筑,需要一定的建筑室内空间来安排各种展览空间,建筑面积要求大而集中。而山地建筑恰恰需要的是散置、小体量,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就通过地下空间的利用来解决。地面建筑形式上是采用的是现代中式建筑形体,小而分散的建筑布局,把大空间的国际茶展示馆放在地下一层,利用高差,形成台地建筑,地面上仅仅露出体量小的建筑和屋顶花园,这样看起来,山林中露出的仍然是分散的小型民居建筑(图9-10)。
◎ 图9 鸿渐阁
◎ 图10 建筑体量小而分散
3.3.1.4 建筑外环境的自然处理原则
在大山林背景中的建设区块,建筑的外环境需要与原生山林相协调,但是又需要和而不同。
整个西湖龙井地区的自然风光已经很美,所以主要要求建筑外环境要与周边的山林有更加良好的融合,同时又能突出龙井馆区博览园的性质。选择几个类型的景观,其一是茶田景观。在入口广场的雕塑墙前,在山顶观景台周边安排茶田景观与大龙井区块的核心景观元素相呼应,是主题的点景景观;其二是岩石花园,迟桂亭、山顶的保留建筑以及18号楼水体边利用清理现场时清出来的造型优美的石灰岩,形成岩石花园,与山地中随处可见的外露石灰岩相呼应,突出整体山的感觉。其三是林地景观。在后期补充的乔木、灌木以及地被植物材料均和龙井山林的植物品种相协调,让建设区域与原生植被能够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图11-12)。
◎ 图11 林中平台
◎ 图12 建筑屋顶退让原生乔木
3.3.2 特色探索
3.3.2.1 借景
身处在风景中,如何发掘场地的借景优势,往往比人为再去造景来的更重要。好的观景点的发掘要靠在现场实地踏勘后才能得出。这也是古代在做风景区时常用的手法,选好几个观景佳处(有远眺的,或者是近看山峰奇石的)设置停留的空间场所,再用游步道将几个场所进行连通,游线就形成了。极简的手法往往能够发挥最大的效果。
一个是外借。龙井馆区主要是往北看西湖,在新馆屋顶花园、聚龙台、老街有个地方能看,在山顶上拥有一个观景台能看到西湖;另外在场地中还能看到西南的龙井村和沿山体开垦的茶田。在这样能尽览美景的地方,走一段,远眺下,并能够坐下来喝杯茶(图13)。
◎ 图13 茶坛看西湖
二是内看。因为整个西湖龙井地区的自然风光已经很美,山园内部可以用于借景的就是石灰岩裸岩和林木景观。石灰岩的裸岩可以和苏州园林中的那些奇石一样,一块石头就可以成就一个小院。林木景观又是院子上空的华盖,探入院墙或者倾入花窗之中(图14-15)。
◎ 图14-15 建筑与窗外的借景
总体就是要步移景异,以外借的大景观为主节点,内在的小景为串联。
3.3.2.2 茶文化体验
对于体验这点来说,应该是未来博物馆的发展方向之一。体验可分为建筑室内体验活动和环境空间体验。室内体验活动是建筑室内进行的活动,包含茶文化展览、茶学研究、茶相关的产品展示等等,在建筑布置时体现。环境空间体验主要是需要提供活动的室外场地,本次设计中针对茶文化体验,在园区内设计了一个采摘体验园,将采摘、炒制、品茗讲解相结合,我们做的主要是硬件,茶园、院落、文化小品,后期由茶叶博物馆和运营方共同来提供软件服务(图16-17)。
◎ 图16 中东茶文化活动
◎ 图17 茶叶品种的售卖
3.3.2.3 建筑特色探索
建筑位于山地,局部坡度大于45度。化整为零布置,避开大树,根据坡度陡缓和用地面积大小,因地制宜,分为18个单体,面积从50平方米到900平方米不等。坡度大的位置布置地下室作为设备用房和储藏间,坡度小的位置局部架空。主体建筑布置于原登山步道两侧,形成山地茶街,并利用原婚庆广场空地,设置地下展厅。
钢混结构,外包石头和木头,仿杭州山地民居特点,用石头堆砌房基,石灰或黄土作墙,木壁木窗木门黑瓦。三五成群,依山傍水,坐北朝南,水从门前过,山围屋后转,若隐若现,很有世外桃源的感觉。单体小巧玲珑,灵秀通透,但又不失其他山地建筑的石头、泥土、木头等结构特点,生态环保,就地取材。
解决好博览建筑与民居建筑之间的功能差异要求。例如,原来的民居式建筑的建筑门窗大小,但是今后博物馆实际使用中则需要有大的玻璃窗采光,这个也是这次设计中的矛盾,但是在协调解决中则采用了格栅式的玻璃门窗,既解决了博览建筑的采光需求,也满足了民居式建筑的立面要求(图18-19)。
◎ 图18 大师楼
◎ 图19 借鉴西湖民居的建筑形式
4 结束语
中国茶叶博物馆龙井馆作为山地博览园建设与新型茶叶主题博物馆的探索案例与游客见面。龙井馆项目从建筑、环境规划设计、山地项目施工工艺、茶叶博物馆的互动展示功能等等多方面都做了新的探索与尝试。本项目先后获得2017年度杭州市西湖杯“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浙江省钱江杯“优秀勘察设计”综合工程一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园林与景观工程设计一等奖。建成后也成为浙江省各地中小学生的课外教育基地,同时也获得了广大游客的好评(图20)。
◎ 图20 小山门
注:图6-7、11-15、20:许立南拍摄
图4-5、8:李延龄拍摄
图9、19:周骅拍摄
图17:刘瑜拍摄
图2-3、16:茶博提供
/ END /
监制丨高艳
责编丨宋雁
编辑丨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