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南开园,夜凉如水。
叶嘉莹先生生前常年在此治学的迦陵学舍门口,一列列扎好的黄菊花和白菊花花束整齐摆放,还有寓意“平安”的苹果,一幅大写意荷花图墨迹未干。
这一切,只为追念这位“诗词的女儿”。11月24日,百岁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叶嘉莹先生,安静地去了。
昨晚,南开大学师生在迦陵学舍前悼念叶嘉莹先生。
当天晚上10时多,南开大学迦陵学舍门前,陆续有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自发前来,会集于此,献上菊花等寄托自己哀思的物品后,鞠躬志哀,静静伫立, 向着寒夜中的迦陵学舍,默默哀悼:“叶先生, 一路走好!”
以上图片摄影:通讯员 宗琪琪 记者 姜宝成
“我虽然没有上过叶先生的课,但是从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了解她很多,当初报考南开大学就是受到叶先生的影响。”一名前来悼念的学生表示,“《感动中国》组委会在授予叶先生的颁奖词中说:‘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我觉得这非常符合她对南开、对中国的贡献。”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大四学生徐子同是诗词爱好者,他对叶先生的了解始于高中,后来逐渐了解到叶先生在中国诗词的创作、研究和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对叶先生更加尊敬了,“叶先生曾在诗中写下‘莲实有心应不死’,她在包括我在内的无数人心中种下诗词的种子。我之前就在进行诗词创作,今后还要继续研读相关经典,把诗词的魅力传达给更多人。”
今天起,南开大学开设八里台校区逸夫图书馆作为专门悼念场所,供各界人士、全校师生有组织地悼念。
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2022级学生鲁奕彤和班上同学负责书写挽联。“我曾经上过迦陵学舍开设的一门课,叫‘中华诗教名家谈’,学过写诗。去年我在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做志愿者,当时有幸见到了叶嘉莹先生。她给我的印象是非常坚韧、学识渊博的女性。”鲁奕彤说,叶先生对自己的学习进步影响很大,“我们接下来也会以自己的方式,比如绘画、书法作品等,表达我们的哀思。”
传承学术遗产 完成未竟事业
叶嘉莹先生南开大学首位博士生迟宝东回忆与恩师的点点滴滴
2013年4月2日,90岁叶嘉莹站立2小时为大学生讲座。(摄影:记者 姜宝成)
南开大学的马蹄湖畔,再也等不来那位赏荷吟诗的老人。
诗词的女儿,风雅的先生,叶嘉莹先生在获得《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时曾表示,计划将中国古代的诗、文、词、曲等文学作品吟诵的声音传下去,把中华民族美好的文化传承下去。几年过去了,诗词录音工作进展得怎么样?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叶先生在南开大学教授的首位博士生、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出版部主任迟宝东。他深情回忆了与恩师的点点滴滴,并表达了自己将如何通过一系列工作接过先生的未竟事业。
“很悲痛,虽然先生这一年来身体情况不佳,但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人还是一下子蒙了。”迟宝东回忆说,就在今年叶嘉莹先生百岁华诞之际,他与汪梦川、张静等同门弟子还共同为老师定制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幅精美的荷花屏风。“荷花是先生最喜欢的花卉,”迟宝东说,“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恰如先生这一生,高洁而优雅。”他们精心构思,邀请了技艺高超的匠师,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荷花图案绘刻在屏风上。“先生看到这份礼物时非常喜欢,我们能感觉到她的惊喜,我们总盼着她能好起来,谁想到……”说着说着,迟宝东的声音有些哽咽。
迟宝东说,叶嘉莹先生不仅是他学术上的导师,更是他人生中的指路明灯。回想起在南开大学求学的日子,他感慨万千:“与‘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同,叶先生尤其注重启发式教育,她每堂课都会布置读书题目让我们自己去准备、去讲解,然后她在课堂上进行点评。这种学习方式一开始让我感到很有压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体会到了其中的益处。先生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死的知识,更是如何与诗词作品、诗词作者产生共鸣,如何在思想层面与古人相通。”
“叶先生的讲课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她的声音、语调都有着特殊的魅力。她常常旁征博引,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爱跑野马’,但这种讲法却让我们对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为了传承叶嘉莹先生的学术遗产,近年来,迟宝东与团队一直在致力于相关工作。“叶先生非常注重保存自己的讲课资料,从当年在台湾讲课的时候就开始录存下来,保存了全部1600余小时的素材。这些素材非常宝贵,为了永久保存并方便更多人学习,我们与母校南开大学合作,将其转换成了数字格式,并策划了‘聆听叶嘉莹’这一产品,于去年正式上线推出。”迟宝东透露,除此之外,他们还开发了与音频产品相对应的系列文稿,“今年已经发行了第一辑,后边还有三辑拟列入2025年出版计划。相信这种文字与音频的结合,能帮助读者更好走进叶先生的诗词世界。”
“我永远记得先生跟我说过的一句话,她说,古典诗词里有很多生生不息的感发,我们应该把它准确地传承下去。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也将成为我未来工作的动力。” 迟宝东表示,目前,他们正在整理叶嘉莹先生的讲稿,计划按照时间顺序、文学史的发展,将讲稿中涉及的文人、作者及其作品摘出来,形成一份特别的文学史资料。“这不仅是对叶先生学术贡献的全面展现,也是一份具有独特学术特点的文学史资料,对国内的学术研究领域来说,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在谈及未来规划时,迟宝东坚定地表示:“我将继续推动先生‘聆听系列’和纸质图书的出版工作,高水平地完成这些任务,不辜负恩师的期望。”
“叶先生的离世,无疑是学术界与教育界不可估量的损失,然而,她的学术精神与教育理念将如同那清雅的荷花,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绽放,熠熠生辉,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迟宝东悲伤的声音中充满力量。
百岁迦陵愿 诗心华夏传
叶嘉莹先生嫡传弟子张静讲述恩师的诗教人生
照片由张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