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农场带来5000用工?“牛上加牛”的她有一套

民生   2024-12-18 19:15   云南  

“70后”、“带头人”、“养牛明星”,所有这些词语汇聚到杨富勤身上,赢得大家交口称赞:“牛!真牛!”

出生于1974年的杨富勤是大理州永平县博南镇胜泉村箐门口小组村民,在“贷免扶补”政策扶持下,她把牛从3头养到108头,常年固定用工2人、灵活用工5000多人次,为村民增收70多万元,是永平县养牛上百的第一位妇女。

2017年初,杨富勤用丈夫帮人盖房子挣来的钱,买了3头怀崽的西门塔尔牛,开启了养牛事业。1头、2头、3头……小牛接二连三生下来。看着牛犊活蹦乱跳,一天天长大,杨富勤白天忙得快乐,夜晚累得欢喜,牛舍成了她的“家”。

“干脆再买几头,喂这6头不过瘾。”外购加自产,杨富勤把牛养到20头。2018年,她注册成立“永平富勤养殖家庭农场”,从此夫妻俩“妇唱夫随”,操作磨面搅拌机、训草机、青贮饲料压缩机、铡草机、装载机、生产运输车、机动三轮车样样在行。那间780平方米、可容纳120头肉牛的标准化牛圈,成了他们的二人世界。2021年,肉牛销售收入202.5万元。

“牛的耳朵竖起来,而且左右来回扇动,表示牛的心情很好;牛的耳朵耷拉着,不是打瞌睡了,就是感冒了;牛的嘴巴在倒嚼,那是在消化食物,要是30分钟左右没有倒嚼,可能是消化不良。养牛就是养胃,牛消化得好,就长得快。”对养牛,杨富勤有一套自己的“养牛经”。“七年来,照顾牛的吃喝拉撒、观察牛的精神状态、参加肉牛养殖技术培训、借助短视频平台学习养殖知识与疫病防治技术,就是我的头等大事,只要对养牛有用的事儿,我都学都干。” 

“养牛上瘾”的杨富勤难道没有烦恼?有!“以前牛粪少的时候,通过堆肥处理,作为肥料用在地里种草种苞谷,牛粪变个花样又回到牛身上。现在108头牛每天排出大约1.5吨的牛粪,一度让我头疼。”

2022年,“大理州孙达锋专家工作站”落户永平,专家团队带来的“中菌姬松茸1号”,让“永平富勤养殖家庭农场”一堆堆的牛粪突然吃“香”了。

“以牛粪为主制成菌基,种了30棚姬松茸,毛收入230万;菌基卖到宾川种葡萄,又收入一笔;用不完的牛粪,每立方从100元涨到120元,每年要卖600立方,收入7万多元。”之前的烦心事迎刃而解,牛粪还让杨富勤夫妇收入牛上加“牛”。

清晨,冬日暖阳的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穿透晨雾,杨富勤夫妇一如往常起身拉料、拌料、喂牛,然后清槽、清粪,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肉牛”,纷纷探出头,扇动着耳朵,津津有味地品尝美餐。

“申请贷免扶补的女性年龄得在52周岁以下,以户为单位,总的享受扶持贷款次数不能超过3次。富勤阿姐你还款积极、带动就业能力强,今年刚好50岁,第二次贷款到期后赶紧申请最后一次,就实现‘大满贯’了。”永平县妇联主席常宾丽的这番话,让杨富勤再次稳稳站在创业就业7年的新起点上……

来源:云南女声

编辑:刘林灵

责编:李婧

终审:苏建东


《大理州政协委员访谈录》节目预告


12月19日上午11点,《大理州政协委员访谈录》邀请政协南涧彝族自治县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南涧县检验检测所所长杨伟贞,就认真履行检验检测职能,提升农产品品质,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


收听收看方式:节目当天,欢迎您通过大理州融媒体中心FM102.7以及大理州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风花雪月号”微赞直播间收听收看节目直播。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直播间

↓↓↓


风花雪月号
传播最新大理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