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这一天

文摘   2024-12-21 21:21   北京  
冬至,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发生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标志着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这一天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天文现象,更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文化中具有深厚意义的传统节日。
从天文角度来看,冬至是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象征着阴阳转换的关键时刻。
古人认为,冬至之后,阳气开始回升,万物复苏的序幕缓缓拉开,因此,冬至被视为一年中阴阳转换的转折点,蕴含着新生与希望的寓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冬至的重要性不亚于春节。
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表达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家家户户团聚一堂,共进晚餐,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南方则流行吃汤圆,这些习俗都寄托了家人之间深厚的亲情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
此外,冬至还是一个重要的祭祀日子,人们会祭拜祖先,祈求来年的平安和丰收。
冬至的文化内涵还体现在文学艺术上,许多诗词歌赋都以冬至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季节变换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如唐代诗人杜甫的《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不仅描绘了冬至的自然景象,也寄寓了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
今天收到云南大学汪小金教授快递来的一箱淼苹果,过去几年里他一直有寄。
淼苹果品质很好,汪老师还在每个苹果定制了五个字:跑者才有路。
感谢汪老师的这番厚意,期待明年有机会和他见面。
今日慢跑完成十公里,是为记。

后学郑敏
萍水相逢,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相对天地悠悠岁月,谁又不是萍水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