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月初,红军独立第十师、第九师和第八师在福建上杭县城东的水西渡组织了一次战斗。由于天降大雨,弹药受潮,攻克未果,敌军逃入上杭城。红军撤出战斗后,第八、第九和第十师来到上杭旧县河畔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休整。1933年3月中旬,部队进行整编,成立红军第十九军。不久,又改编成红军十二军三十四师,师长由福建军区司令员周子昆兼任,政委由福建军区政委谭震林兼任,下辖三个团:100团,由独立第八师编成,团长韩伟,政治处主任张力雄;101团,由独立第十师编成,团长陈树湘,政治处主任蔡中;102团,由独立第九师编成。
1933年四、五月间,红军第三军团和第七军团的第十九师组成东方军,第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兼任东方军司令员,第三军团政委滕代远兼任东方军政委。东方军主要任务为歼灭入侵闽西地区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七十八师区寿年等部。闽西红军三十四师归东方军指挥,因而三十四师由旧县河畔的石圳潭北上归建,准备参加连城战役。
红三十四师配合东方军打了几个胜仗后,全部由永安小陶西去又南下,经过连城的姑田、赖源、松洋去攻打龙岩万安(溪口),全歼万安保安团200余人,造出红军大部队南下去进攻龙岩之声势,以达到掩护第三军团隐蔽北上去执行新任务之目的。几天后,红三十四师全部撤出万安,经梅村到达连城县以南的蓆湖营休整,红三十四师101团团部驻在蓆湖营,其一营三连驻在蓆湖营东边几里路一个小山村。
红三十四师来到蓆湖营休整,将师部安排在村子里的沛如公祠(明聚堂),将食堂安排在大老屋(感恩堂),在树光堂内设立宣传部门,并在发余公老屋设立战地医院,101团则选择秀拱湖峰(福滋堂)为办公地点。这五座连成一片的老屋现均为福建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红三十四师之所以选择蓆湖营作为休整营地,是因为这里早在1930年就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革命基础较好,民风淳朴,而且这里还是四面环山的小平原,不但视野开阔,易守难攻,且物产丰富,水稻、地瓜、花生、白鸭都是当地的主要产出,为红军筹措军粮提供了有利条件。
休整期间,红军官兵除每天在大老屋前的一块空地上进行军事训练外,还经常帮助老百姓耕地种植、收割庄稼、担水劈柴、修缮房屋,老百姓也把红军当亲人一样看待。有一天夜晚天降暴雨,蓆湖营河水很快漫上两岸,洪水不断涌入位于低洼地的房子里,不一会屋内积水就齐腰深了。一些老人因腿脚不便无法逃出,被困在房子里,情况万分紧急。驻扎在离河不远的红三十四师101团首长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官兵,奋不顾身扑入洪水中,背的背,驮的驮,将受灾的老百姓全部救出,并安顿在秀拱湖峰(福滋堂)里。人民子弟兵与老百姓的感情,就是一种超越血缘的亲情。
1933年7月,在蓆湖营休整的不少战士突然出现高烧、咳嗽、流涕、浑身无力、身上出现斑丘疹的现象。这种病在战士们中间传染得很快,发余公老屋的战地医院也住进一些因并发症引致生命危险的病人。由于医院没有抗病毒的有效药,除对病员采取隔离手段外,只能煮上一桶桶的开水,用喝水的方法来促进病员体内病毒的排出。
一天,村里有位老中医前往医院助诊,发现这病情很像当地人们称为“做好事”的出麻,于是,他回到村子将情况告知了乡亲们。乡亲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治疗方法来。最后还是老中医的一句话点醒了大家:我们蓆湖营特产的白鸭,不就具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祛痰止咳、促进消化和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吗?对出麻是有疗效的。这句话点醒了乡亲们,大家都说,为了亲人子弟兵的健康,一定要尽一份力。
第二天,蓆湖营的河边显得异常热闹,到处都是乡亲们杀鸭子的身影。河岸边支起了炉灶,摆上了大锅,一只只杀好的白鸭放入锅中炖汤,不一会,白鸭汤的香气就弥漫开来。村里有位吴老太,家中只养了两只老母鸭,她想把这两只鸭子杀了煲汤给红军喝,心中又有些不舍,但一想到自己的性命是战士们从洪水中救下时,便毫不犹豫地将鸭子抓到河边宰杀了。
当乡亲们把煮好的白鸭汤送到医院,端到战士们的面前时,101团团长陈树湘显得无比激动。他打起一碗鸭汤,高举过头,深情地说:“红军如鱼,老百姓似水,我们红军在艰难险阻中奋力前行,是老百姓这包容万物的水,给予红军生存的空间和力量。吃了这白鸭宴,更让我们坚定信心为老百姓的利益去战斗,去奋勇杀敌。我们将永远铭记老百姓的恩情,用生命来保卫老百姓的安宁生活。”
可能是年轻人本身免疫力强,再加上白鸭汤的助力,几天后,吃过白鸭宴的战士们都痊愈了。痛痛快快地洗了个热水澡后,他们一个个又生龙活虎地回到了训练场上。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