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我家宝宝6个月大的时候,老妈来家里探望。
结果原本笑呵呵的小家伙,一看到姥姥瞬间嚎啕大哭,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起初我还以为宝宝是认生,可老妈一连在家里住了一个星期,宝宝还是害怕。
只要被姥姥一抱,不出3秒钟,宝宝眼泪刷的一下就会流下来,毫无征兆,但无比灵验。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宝宝和姥姥“八字不合”吗?
时间一长,老妈甚至还有点生气:
“真是白眼狼!连你姥姥都不认识了吗!”
无奈之下,我只好赶紧安抚宝宝,尴尬地说道:
“孩子还小,估计认生呢,时间一长就好了。”
所幸,等孩子1岁多点,老妈再来探望的时候,情况有了改善,现在关系相处得也很不错。
为什么宝宝唯独见到姥姥会突然大哭?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专门从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我才终于弄明白,原来,宝宝的眼睛竟然如此“特殊”。
每个宝宝都是“高度近视”
宝宝刚出生不久,既没有经过“寒窗苦读”,也没有受到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摧残”。
按理说,视力应该不差吧?
事实却恰恰相反,每个小月龄的宝宝都是一名“高度近视”。
刚出生时,宝宝的视力发育远未完善,能看到的东西相当有限。
他们的世界不仅是黑白的,视距更是只有20-25cm,只要稍微远一丁点,他能看到的就是模糊一片。
换句话说,此时宝宝眼里基本只有给他喂奶的妈妈,不是他们不想看清远方,而是真的看不清楚。
等到宝宝6个月以后时,视力才能稍稍“正常”起来,可以看得远一些,分辨出一些颜色。
《育儿百科》一书中提到,宝宝最喜欢看轮廓清晰、颜色分明的物体。
但由于岁月的洗礼,一般老人的脸五官轮廓没有那么立体,甚至眼窝还可能凹陷。
当“高度近视”的宝宝看到老人时,不仅只能看见模糊的一片,并且眼前这个奇怪的“物体”还能发出声响,“企图”接近自己。
仔细想一想,似乎宝宝害怕也是应该的,哇哇大哭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6个月以上的宝宝,会进入认生期
宝宝6个月大,能稍微看清楚一些了,怎么见到某些人还是会哭呢?
这其实是因为来到了“认生期”。
从发展心理学来说,3-6个月大的宝宝,只会对朝夕相伴的妈妈最为偏爱,其次是一些常接触的家庭成员。
等到6-24个月大时,宝宝就会进入“认生期”,唯独认准妈妈,一旦妈妈离开视线,或者是接触某些陌生人,就会失去安全感,产生抵触情绪。
比如很多宝妈有类似经历,宝宝还小的时候,被亲戚怎样抱都没关系,总是乐呵呵的。
但随着宝宝稍微大一些,反而成了“沾不得”,只愿意和平时接触比较多的亲人亲近,一旦遇到陌生人,就会瞬间大哭,四处张望“找妈妈”。
宝宝进入认生期,实际上是发育的必然结果,代表着其自我意识成长、有了自我保护意识。
随着宝宝逐渐长大,对周围的环境、对世界越来越熟悉,这种认生感会慢慢消失,我们不必过于担心。
宝宝看到“某人”就哭怎么办?
1.不要强迫宝宝接触
宝宝看到“某人”就哭,并非毫无缘由,我们切忌强迫宝宝接触。
如果我们随意地说“没关系”,强行让宝宝被别人抱,很容易使宝宝丧失安全感,影响健康依恋关系的建立。
只有我们及时把娃抱回身边,安抚宝宝的情绪,慢慢引导,才能使宝宝更愿意与人接触。
2.多锻炼
宝宝对陌生环境不熟悉,接触的陌生人少,自然就会容易“认生”。
日常生活中,我们平时可以多带娃出去遛一遛,适当接触一些亲朋好友,缓解宝宝认生期的不安。
很多宝宝之所以没有“认生期”,或者是认生不明显,就在于外出活动比较多,能够适应陌生环境,消除了内心的不安。
3.别着急、慢慢来
有些家长可能是急性子,看到宝宝认生会着急、生气,流露出一些负面情绪。
但家长越生气,宝宝越害怕,认生也就越严重。
照顾宝宝不仅是个“细致活”,而且很需要我们付出耐心,只有家长不强求、慢慢来,宝宝才能顺利度过“认生期”,更愿意与他人接触。
宝宝看到某人大哭,不是什么“看见了不干净的东西”,而是看不清,或者进入了“认生期”。
大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满足宝宝的情感需求,千万别强迫宝宝,也别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