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风起堂主人
来源 | 风起堂观察(funqitun)
投稿 | funqitown(微信)
01
孙亚芳:老板是天生"客户胚子"
任正非常自称,自己不懂管理,也不懂营销。
有华为老员工说,早期华为地方办事处主任,很多不愿意安排老板去见电信客户老大。
华为资深管理顾问吴教授,也曾亲历任正非在和地方电信局长会面中,因客户接待太隆重而全程黑脸,让华为当地代表悲愤欲绝。
但是,也有不同意见的。
华为前董事长孙亚芳却认为,老板任正非简直是天生的"客户胚子"!
孙亚芳记得自己刚加入华为时,深圳还经常断水断电,公司没钱没背景,发展很艰难。任正非经常亲自开车从机场接客户到酒店,车一停就先帮客户拿行李,进房间后先打开空调看看有没有问题,接着到洗手间打开水龙头看看是否有热水……
在孙亚芳等老华为的印象里,任正非做起这些事来,很是自然,没有一点刻意和勉强。
据华为前研发人员张利华亲历、华为资深管理顾问吴春波等多位教授记述,华为1987年成立到1997年的10年间,虽已经做到几十亿元的销售额,但任正非却一直没有买车,每天都是一个人走半个多小时路上下班。
其中有一次,华为宴请客户,回程时公司车辆坐不下,任正非就让公司车辆只管送客人,自己下了车步行回家。
当时,一位从重庆来的客户经理坐在车上,看着任正非让客户和陪同客户的员工坐车,自己却沿着马路边,一步一步地走回家,这一幕让他终生难忘,于是就此远赴深圳,加入了华为,追随任正非直到退休。
几乎所有企业都会标榜以客户为先、客户导向,但真正从老板开始、老板践行的,或许华为和任正非,无疑是引领者。
任正非说,华为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客户。
所以,华为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就是“以客户为中心”。
02
任正非和顾问教授
而在田涛教授的印象里,任正非对客户如此,对周围的人也同样如此。
如果说在华为前十年,是因为公司资源短缺,任正非身为老板却要亲自开车接送客户和身边的朋友,是情有可原,那么,华为发展十年后、二十年后,任正非仍经常自己驾车去接某个朋友或者来访者,这就不得不说,这是一种企业家中的“异类”了。
田涛教授书中自述,在担任华为管理顾问的20多年间,就曾无数次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一次,深圳的冬天,任正非和田涛教授等几位专家学者一起在户外喝茶。
中间,田教授去了趟洗手间,回来时发现,自己的座椅被换到了靠近室外火炉的位置,教授心下感动,因为只有任正非知道自己的腿受伤了怕寒。
同为华为管理顾问的吴春波教授也讲述过任正非为自己和另一教授打车的细节。
一次,任正非请吴春波和黄卫伟两位教授吃饭,饭后,任正非让两位教授等在大厅里,自己先出去了。
很快,任正非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一脸的沮丧和愧疚。
原来任正非出去,是给两位教授打车,司机报价130元,任正非还价100元,司机不接受,结果没谈拢,车开走了。
吴教授一听,告诉任正非:司机报价也合理,确实没多要。
不料任正非却窘迫地说:我兜里只有100元!
教授一时无言。
当然,这是在还没有滴滴和便捷的移动支付、出租车司机只接收现金的时代,虽然吃饭的餐厅可以刷卡,但打车却只能付现金。
那一年(2010年),华为的销售额是1580亿元。
那一年,华为的员工数是11万人,华为被美国知名商业媒体评为当年最具创新力公司第五名,排在华为前面的是脸谱、亚马逊、苹果和谷歌;那一年,华为入选《财富》500强列397位;那一年,华为给员工的各项福利保障支出19.7亿元。
但是,任正非请客吃饭后,准备为两位教授打车,结果因为身上现金不足,打车失败。
03
任正非对快递小哥和餐厅服务员
在华为外,任正非这种对比人的关怀本能和习惯,也体现在和自己接触的很多普通人身上。
2017年夏天,任正非在公司大楼下看到一位送快递的小伙子,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
对于一个普通快递员来说,这是自己的日常,更是早已习惯了办公楼里各种漠视的眼神。但这一天,他汗流浃背的身影,被正好在楼下的华为老板任正非看到了。
在众人眼中再平常不过的快递小哥,任正非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尊重。见到汗流浃背的小哥,任正非忍不住对小伙说:外面天热,小伙子辛苦了,进来喝杯水吧。
当时,华为尚未经历西方科技打压的大事件,任正非可能也并未到家喻户晓的知名度,教授在书中并未提到小伙是否认出这就是华为老板,至于小哥是否有接受邀请进楼休息喝水,也并未讲述。
但其实,在任正非的日常里,这不过是无数之一。
一次,任正非到北京出差,得闲请华为两位顾问教授喝茶聊天,中午一起吃饭。
餐后结账时,随行的刘总对餐厅服务提出了善意的改进意见。
但是,本次服务建议中相关的一位90后服务员,现场竟急得哭起来了。
任正非从卫生间出来,看到小姑娘在哭,在了解情况后,任正非就亲自向这个服务员道歉。
任正非一边安慰那个90后小姑娘,一边对同行人员强调:对服务员不要那么凶,她们很不容易,那么小的年龄,那么低的工资,跑到北京来打工,很不容易,对她们更要友善。
临走时,任正非还给了服务员小费。
类似任正非对身边人细节关怀的例子非常多,很多人都能举出一大把,别人很感动,但在任正非自己,则完全发乎于一种习惯、一种本能。
田涛教授称,任正非这种人格化特质,很自然地也投射到了华为的组织品格中,这种品格就是任正非创业早期反复对那些年轻的知识分子们讲的:你们要对客户好,客户好华为就好,华为好你们就好。
任正非表示:“爱自己、爱别人、爱公司,从小事做起。一个人要爱别人,别人也会爱你的。”
很多人说,华为的成功,关键在于任正非懂得分享,分享利益、权力、荣誉。
其实,任正非分享的又岂止是利益?
胸怀大爱,或许,这就是很多“企业家”、老板们学不会的华为,学不会的任正非。
但华为真的很难学吗?
为什么华为人在那种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高强度、高压力下,却依然斗志昂扬、干劲十足?
为了探究并解读任正非的管理哲学,从1996年起即担任华为高级管理顾问的田涛教授完成了这一经典——华为研究三部曲:《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理念·制度·人》、《我们为什么要做企业家》。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由田涛和吴春波教授合著,访谈了136位华为中高层管理者,书中通过大量首次披露的任正非和华为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基于人性的独具特色的任正非管理哲学,对华为进行了深刻、系统、权威的解读,还原了一个真实、可信、丰满的任正非,被众多知名学者人士誉为“颠覆外界对于华为的所有认知,研究华为与任正非的教案级著述”,极具可读性和思想冲击力。
《理念·制度·人》是田涛教授积淀8年研究华为之力作,对华为企业文化与组织制度建设进行了深入解析;《我们为什么要做企业家》则以华为和任正非为参照,纵论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要真正了解和学习华为,建议创业者、企业经营者、企业管理者以及其他希望了解和学习华为和任正非的相关人士,可以读一读。
▼▼▼
感兴趣的即可点击下方卡片查看
参考资料:
田涛、吴春波合著《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田涛著《华为访谈录》、《理念·制度·人》、《在悖论中前进》;
吴春波著《华为没有秘密》1/2/3;
黄卫伟《价值为纲》《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
余胜海《商业思想家任正非》等。
注:本号所发表内容凡注明来源的,版权归原出处所有(无法查证版权的或者未注明出处的均来自网络,系转载,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