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中老专家口述院史”第七期
让我们跟随
原江苏省中医院
药剂科(现药学部)副科长
姜金祥主任的讲述
回望来时路
品读省中医院七秩风华
人物介绍
姜金祥
原江苏省中医院药剂科(现药学部)副科长
主任中药师,曾任江苏省中医院药剂科副科长,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药剂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等。主持或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数十篇,多项研究成果转化为医院制剂。曾获江苏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两次参编南京《医院制剂规范》。
1942年出生于江苏丹阳,1964年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本科毕业,同年9月分配至江苏省中医院药剂科。1977年5月至1979年5月参加江苏省第三批援藏医疗队,1985年至2002年任江苏省中医院药剂科副科长。
(点击播放视频↑)
药学部姜金祥: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选对了好专业、进入了好单位
一、结缘省中
△1964年南京中医学院中药系首届毕业生合影(姜金祥 第四排左六)
1964 年,我从南京中医学院中药专业本科毕业,同年9月分配至江苏省中医院药剂科(现药学部)。初到医院,我被安排在中药房,负责配药、拿药。
△姜金祥(左一)工作照
1965年,医院响应国家“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我被派选到镇江句容开展药学服务教育。1967年回到医院,由于科室人员调整,为进一步加强制剂工作,我从中药房调入制剂部。
△1977年5月至1979年5月,姜金祥参加江苏省第三批援藏医疗队,被当地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先进医疗队员
1977年,我和针灸科医师陶明忠医生参加了江苏省第三批援藏医疗队,在西藏拉萨工人医院、森林公司卫生院协助医疗工作,与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姜金祥援藏期间,与西藏森林公司卫生院藏族医生合影
1979年,援藏结束,回到医院制剂部,这时候新的门诊配方楼和药剂楼已经落成。我在省中医院从事中药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40余年,见证了制剂部的发展变迁,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二、从“制剂室”到“中药制药厂”
第一阶段是初建阶段。1954年10月,江苏省中医院在南京市石婆婆庵8号成立。
△1954年10月4日,江苏省中医院门诊部在南京市石婆婆庵8号正式开诊
1955年8月,南京药学院(现中国药科大学)本科毕业生汤俊同志至医院工作,创建了制剂室。当时的制剂室面积窄小、设备简单、人员仅2—3人,仅能生产软膏、酊剂、散剂、丸剂及汤剂等几个剂型的少数品种。
△早期院内制剂
建院初期,医院聘请了全国各地的名老中医,他们带来的祖传秘方和经验方,是我们生产制剂处方主要来源。
第二个阶段是发展阶段。1958年,经省政府批准,江苏省中医院命名为“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因教学需要,同年制剂室搬迁至南京中医学院内,命名为“中药制药厂”,作为南京中医学院的教学、实习基地。制剂室的规模大幅提升,厂房面积达到近千平方米,人员20余人。
△老药工指导生产药丸
当时的老药工都是从南京大药房特请来的,他们有着丰富的中药制药特长。当时药厂设有熬膏房、丸剂房、磨粉房、剂改室、加工房、饮片切制房、炮制室等生产部门。添置了一批制药机械,很多设备都是其他医院没有的,大大提高了制剂生产的效率。
三、大胆改革,“制好药”
第三个阶段是大胆改革阶段。70年代初,医院部分人员调整,科室合并,南京中医学院和南京医学院合并为江苏新医学院,医院易名为“江苏新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制药厂也从南京中医学院迁回医院,由“中药制药厂”改称为“制剂室”,人员和设备有所增加。
△早期医院中药制剂生产流水线
当时根据形式和需要,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剂型更新、品种改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方面收集整理民间有效的“土方土药”,制成新的制剂供临床应用,像丁半合剂、金荞麦片、穿心莲片等。
同时对传统制剂进了大胆改革,汤剂改为合剂,如首乌合剂、调脾合剂等;丸剂、散剂改为片剂;并发展了很多新剂型,如酒剂、搽剂、浸膏剂、洗剂、露剂等,通过剂型改革,不仅提高了制剂的质量,还便于病人服用。
二是针对当时临床多发病、常见病、疑难病用药品种少的情况,我们和临床医生合作,研制对症的新制剂。
△姜金祥参加学术交流会
第三方面,在科研创新领域,中医药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我们通过科研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新制剂。
△1959年,医院编制《医院制剂手册》,收载临床经验方和名家献方。1987年整理汇编新的制剂手册
第四个阶段是创新研发阶段。1984年,国家“七五”计划,选定江苏省中医院作为重点建设单位之一,医院规划新建门诊楼、病房楼、药剂楼,新增诊疗设备和制药设备。但药剂楼要怎么盖,大家都没有经验。科室专门成立了筹备组,当时我们的目标是“盖一个20年都不过时的药剂楼”。
△姜金祥任职药剂科副科长与工作人员讨论工作
1985年,我任药剂科副科长,就带队到北京、天津、武汉、郑州等地的大医院去参观学习,都没有找到可以借鉴的模式。后来我们根据医院生产需求,自己动手设计。
△1989年2月,凤凰西街制剂楼竣工并通过验收
按剂型要求,设计了三条生产线,普通液体、普通固体、灭菌制剂生产线;并做到五分开,液体制剂和固体制剂分开、外用制剂和内服制剂分开、灭菌制剂和普通制剂分开、人流与物流分开、休息室与工作室分开,这在当时是比较领先的。1989年,凤凰西街6000平方米制剂楼落成。
△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汇报材料及《省中简报》报道
90年代,医院全力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国家要求我们要加强中药饮片管理,建设自己的药材加工、炮制基地。早期药材获取,主要靠职工外出采购,没有现代化的物流体系和大规模的采购渠道,采购回来的药材还需要自己切片、加工,费时费力。考察全国大量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后,我们在贵州等地建设了属于自己的道地药材基地。
如今医院在全国近30个省市有着超100个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超35万亩。在贵州和安徽还分别有两家饮片厂,全国各地的道地药材送到饮片厂加工后,再运送到制剂中心。保证了我们从药材到饮片加工炮制的各阶段都能严控质量。院内制剂品种现已有200余种,剂型20余个。
四、寄语省中
2004年,制剂部从“药剂科制剂部”升级为“院制剂部”,在人、财、物方面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生产效率。
2023年,江苏省中医院中药制剂研发中心完成搬迁并全面投产。偌大的几座厂房、智能化生产线,在全省乃至全国,规模和产能都是数一数二的。
△江苏省中医院中药制剂研发中心
制剂部门是医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中药剂型非常丰富,作为一个制药人,要充分了解不同中药的药性、药理,这就要求具备不断钻研和学习的精神。
我们都赶上了好时代、选对了好专业、进入了好单位,希望省中人能继续把中医药做好,造福更多患者。
以上文字整理于姜金祥主任口述内容
采访地点:江苏省中医院院史陈列馆
往期推荐
END
主管部门:江苏省中医院 党委宣传统战处
策划/审核:冯瑶、刘成勇
专业审核:倪文澎
编辑:沈庆
校对:麻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