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勺膏方,十碗药汤”
近年来
膏方已经成为养生达人调补首选
医好,药好,膏才好
一罐合格的膏方
不仅需要中医师的辨证施治
还需要药师的精心熬制
传统膏方制作工序繁杂
浸泡、煎煮、纯化、浓缩、收膏等
每个步骤都十分关键
江苏省中医院中药制剂研发中心
副主任倪昌荣来和大家
揭秘膏方的制作全过程
戳视频看回放↓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愈发深入,传统的中药膏方因其独特的滋补和调理功能备受大家青睐。然而,很多患者在门诊中常常疑惑:为何一料膏方从开具到取膏需要等待5~7个工作日,甚至更长时间?江苏省中医院制剂研发中心副主任倪昌荣解释说,这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复杂且严谨的制作流程,每一个步骤都关乎着最终膏方的质量和疗效。
“膏方的制作始于对原辅料的选择。江苏省中医院一直以来非常重视饮片质量,2008年开始调研探索道地药材种植模式,将把好饮片质量关的工作前移,先后陆续在贵州、马鞍山建立了两大饮片加工基地,并在全国近30个省份设有35万亩的道地药材种植区,确保药材的品质与安全性。目前已形成江苏省中医独具特色的道地药材文化,所谓道地药材,也就是原产地或主产地的药材,其来源、品质得到保证,为临床、制剂、膏方用药安全和有效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倪昌荣表示,道地药材奠定基础,而精准调配能够确保疗效。
△我院道地药材天麻种植基地
据记者了解,在膏方调配阶段,会由具有专业资格的药师进行处方审核,再根据医生的处方精确称量每一味饮片。这一环节不仅涉及膏方中的饮片和辅料,还包括对虫草、人参、西洋参等名贵中药材的特殊处理。
“这些药材通常会经过另煎或打成细粉后加入膏方中,以确保有效成分充分融入膏体。调配完成后,由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中药师进行审核,这是膏方制作的第一道保障,确保配方的准确性。”倪昌荣说。
调配完毕后,膏方就进入到浸泡阶段。由于膏方体量大、品种多,浸泡时间不能少于4小时,分为浸润、渗透和解析三个阶段。
“通过浸泡,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溶出到溶质中,对于后续煎煮效果至关重要。而随后的煎煮过程同样精细,分为两次进行,并通过120目筛网进行过滤,总耗时约两个半小时,远超家庭自煎汤药所需的时间。”倪昌荣解释道,这是因为膏方处方较一般门诊处方大,饮片味和量更多,煎煮时间不够,有效成分很难完全提取到。
煎煮之后,膏方还需要经过静置纯化,去除杂质并提高纯净度。对于一人一方的临方膏方而言,主要采用静置的方式进行纯化,而非工业化生产常用的离心法。虽然这种方法增加了时间成本,但能更好地保持个体化膏方的独特性和疗效,减少浪费。纯化后的膏方进入浓缩阶段,多余的水分被蒸发掉,同时加入液体辅料如炼糖、炼蜜等,以及经过粗粉碎的胶类饮片如阿胶、龟甲胶等。
“浓缩过程需2.5至3小时,其间必须精确控制温度和时间,以免影响膏方的质量。我们的收膏是在紫铜锅中进行的,这是最考验药师技术水平的部分,其间,还要根据处方加入另煎或打粉的贵细药,直接决定了膏方在未来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内的稳定保存及口感。”倪昌荣指出,收膏完成并不意味着流程结束,之后还需进行分装、紫外灭菌等一系列操作。分装形式包括瓶装和单剂量小包装两种,而膏方的包装容器必须经过严格的高温灭菌处理,确保容器无菌,避免储存期间发生质变或霉变。
此外,所有成品都会附带详细的个性化说明书,指导患者正确科学服用,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一料膏方之所以需要较长时间的等待,是因为它经历了从药材选择、调配、浸泡、煎煮、纯化、浓缩、收膏到最后分装灭菌等多个繁杂而精细的工序。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倪昌荣说。
膏方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剂型,尤其是在面对一人一方的个性化需求时,其质量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倪昌荣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江苏省中医院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质量评价方法,旨在确保每一滴膏方都是精华,能够安全有效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需求。
首先,外观检验是判断膏方质量的第一步。合格的膏方应当色泽油亮,颜色发黑或发棕,表面没有霉变、酸败或返砂结晶的现象。“外观上的这些特征反映了膏方在制作过程中是否达到了理想的稠度和纯度。如果膏方出现了上述问题,则可能意味着存在某些缺陷,比如原料不合格、加工不当或是储存条件不佳等。”倪昌荣介绍,相对密度的测定也是对膏方稠度的重要评估指标。
清膏的相对密度一般介于1.1到1.2之间,而滋补类膏方则应达到1.3至1.4。这不仅体现了膏方的含水量,也间接反映了其中有效成分的浓度。通过测量相对密度,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膏方是否达到了应有的质量和效果。“在收膏过程中,药师会利用‘挂旗’这一传统技艺来估算膏方的相对密度。‘挂旗’是指用竹片挑起膏方,在竹片上平均摊涂后倒挂,若膏方能够在竹片上形成类似旗帜的形状,则表明其浓度适中;反之,则需进一步调整。但这又不是千篇一律的,需要根据处方组成的不同,季节气温的不同,根据经验来判断挂旗的标准。”
△挂旗
倪昌荣表示,除了相对密度外,“滴水成珠”也是一种常用的快速检验方法。用收膏竹片蘸取少量膏方,然后滴入凉水中观察其形态变化。如果水滴不会迅速散开而是成为玻璃球状逐渐下沉,说明膏方的含水率和相对密度符合要求。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日常的质量监控。“另外,‘鱼眼泡’‘翻云头’也被用来辅助判断膏方的状态。当膏方在收膏过程中开始出现蜂窝状的小气泡时,往往预示着即将达到理想的稠度。这些基于经验和实践总结出来的技巧,是在个体化膏方加工过程中药师们必备的快速检验办法,是准确把握膏方的质量秘诀。”倪昌荣补充道。
然而,即使有了上述多种检验手段,仍然无法完全替代专业的实验室检测。特别是对于大规模生产的成品膏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涵盖了性状鉴别、理化性质、微生物限度等多个方面。例如,成品膏方不允许含有超过规定限量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同时,还需满足一定的保质期要求,以确保产品在整个有效期内都能保持稳定的性能。
△制作完成后的膏方
而针对临方膏方特有的质量问题,江苏省中医院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办法。每年9月份,医务处都会组织专家团队对新申请膏方资质的副高职称以上的医生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与此同时,医院自主研发了《个体化中药制剂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全流程的信息追溯和质量管控。每一位患者所开具的膏方都会生成唯一的条形码,记录从膏方登记、调配、制作直至成品发放的所有信息。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完善了每个环节的质控管理点,也让整个生产过程变得更加透明公开可追溯,增强了患者的信任感。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中医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重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信息化平台,患者可以在服用过程中随时反馈自己的体验,提出改进建议。医院会根据这些反馈及时调整生产工艺和服务内容,不断提升膏方的质量和满意度。总之,江苏省中医院始终致力于打造一个科学严谨的质量评价体系,力求让每一位患者都能享受到最优质、最安全的中医药服务。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自制一些简单的药食同源类膏方,如阿胶糕、秋梨膏等。这些膏方不仅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而且制作过程相对简单,适合家庭尝试。
“膏方的选择首先还是建议进行体质辨识,到底适不适合或者说需不需要这样一个膏方。要制作出高质量的膏方并非易事,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技巧,来确保最终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倪昌荣提醒,在准备食材时,要注意清洗干净,去除杂质。特别是像梨子这样的水果,应该去核,切成小块,以便更好地煎煮和提取有效成分。对于阿胶等胶类材料,首先建议正规途径选择购买,确保原材料质量,其次要将其打碎成小块,方便烊化过程不会煳锅。
而在制作流程上,倪昌荣在浸泡煎煮、浓缩收膏、分装保存等方面进行了提醒。他指出,浸泡是膏方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有助于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虽然处方简单,药食同源,但是制作过程一个环节都不能忽略。对于阿胶糕来说,虽然没有浸泡的过程,但组方中的辅料,像核桃仁、黑芝麻,首先要经过炒制,筛去碎末放凉后,要将黑芝麻打碎,核桃仁掰成大颗粒状,此过程不仅可以达到控制水分的目的,也起到提香的效果,口感更佳。
秋梨膏在煎煮前,切成小块状,过程中不断挤压取汁,煎煮完成后,将药汁过滤出来,进行浓缩。浓缩的过程同样需要耐心,保持小火慢炖,直到药汁变得浓稠。此时可以加入适量炼制过的蜂蜜或冰糖调味,但要注意不要过量,以免影响膏方的口感和造成返砂情况的发生。
此外,所有用于熬制膏方的器具,包括锅具、搅拌棒等,都应避免使用铁制品,因为铁会与某些药材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膏方的质量。推荐使用砂锅、陶瓷罐或不锈钢锅,并确保工具清洁无油污。“要特别提醒一点,膏方制作完成后,一定要及时分装到干燥、无菌的容器中。如果是瓶装,建议每次取用时使用专用的干燥、洁净的勺子,避免带入水分或其他污染物。存放膏方时,最好将其置于冰箱冷藏室来延长保质期并防止霉变。如果发现膏方出现异味、变色或有明显的结晶现象,立即停止食用,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END
主管部门:江苏省中医院 党委宣传统战处
策划/审核:冯瑶、刘成勇
专业审核:倪昌荣
来源:现代快报
编辑:孙茜
校对:麻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