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普通人实现阶层跃迁的必由之路(合集完结)

文摘   2024-11-21 18:02   山东  

中国这么多人学《周易》,真正学透的有几个人呢?

我就知道一位,他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个人就是孔子。

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的文化继承自夏商,礼乐制度繁盛,孔子极力赞美周礼。

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位老爷子只赞颂周礼?

为什么不赞颂夏礼和殷礼呢?

答案的关键,就是这个“文”字。

文,甲骨文是一个人身上刺有花纹,也就是现在的纹身,显然这个字与人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

现在我们人文并称,有人才有文,给人用的才叫文,所以又有了文化、文明等等。

孔子这句话赞颂的其实正是周礼的人文精神,用现在话说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

只有以人为本了,礼乐才开始围绕着人来设计,而不是围绕着鬼神设计。

只有当礼乐围绕着人来设计,它才能“郁郁乎”地繁盛起来。

否则,如果都是为了鬼神而设计,根本不管人的感受,他还可能繁盛吗?

谁没事会用他呢?

而奠定了周之“人文主义”的正是《周易》,这也是为什么《周易》被称作“群经之首”的原因。

如果不是《周易》开了这个头,就不会有后续的孔孟、老庄、法墨……

那么对于这样一本“人文源头”的著作,我们要怎样学习呢?

在开始学之前,咱们先来看看“易”是什么?

甲骨文中,易就是一只蜥蜴的形状,也就是变色龙。

变色龙的特点是可以根据外部条件而改变颜色,所以也用来指代变化。

但是“易”与“变”是有区别的,否则为什么要单独造一个字出来呢,对不对?

区别在哪儿呢?

易是有规律的变化,是在有限的几种状态之间切换。

最常见的就是在两种状态下切换,所以才有了“赐”这个字,赐就是将作为钱的“贝”在主从二人之间切换。

另外“交易”也是在两种状态下切换,就是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

而变则没有规律,随意变化。

这种二元切换让我们想到了什么?

没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那么什么叫“易经”呢?

所谓经,原意是纺织时的经线,不论织什么布,经线永远不动,动的是纬线,所以“经”就指代那些记录了亘古不变道理的书。

易经就是记录了不同状态间切换规律的那一本经。

易分为三,《连山》、《归藏》和《周易》,前两本已经失传,我们能看到的是《周易》。

夏用《连山》,殷用《归藏》,周用《周易》,用来干嘛呢?

用来辅助卜筮,这三本书既是当时卜筮的教科书,同时也记录了历代卜筮结果,是一个“题库”。

虽然都是用龟甲卜,用筮草筮,但是三代的解读方法却完全不同。

怎么不同呢?

夏代已不可考,殷人信鬼,他们对卜筮结果的解读方法是要严格遵照卜筮来。

例如占卜祭祀,龟甲上出现了十条裂纹,他们就奉献十头牛。

如果龟甲出现了一个类似人的形状,他们就奉献一个活人,而且必须是血统高贵的人。

这是不是与西方蒙昧的中世纪很像?

人在神秘主义面前毫无地位,更无尊严。

但是到了周文王,这种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王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易”做了整理,并且主张由人来解读占卜结果。

所有的解决方案也都落到人的主观能动性上面,而不是像之前一样听天由命。

这就一举奠定了中华文明人文主义的基石,中国人自此与宗教绝缘。

墨子连山
丨读书-打工-创业-财务自由,我的经历,帮你少走10年弯路 丨北航-ASML-互联网-墨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