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守护文明根脉
激扬自信力量
2024年以来,静宁县博物馆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大力提升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有力推动了全县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先后获得“静宁县五一劳动奖”和“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
坚持党建统领为要,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要求,扎实开展组织生活提质规范行动,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采用“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家解读+书记辅导”“警示教育+学习研讨”等多种方式,组织党员逐条逐句深入学习《条例》,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推动县博物馆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二
广泛开展文物征集,夯实文物工作基础
按照《甘肃省“陇原记忆”征藏工程实施方案》要求,持续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展现静宁人民生活履迹、具有浓重静宁文化印记、体现静宁大地发展建设历程的“陇原记忆”物证藏品,先后共计征集各类物件47件(套),有效地充实了博物馆文物藏品。建成了25平方米的文物周转库房,规范完善库房文物的存储、移动、出入库管理等工作流程,博物馆文物基础工作不断夯实。
文物捐赠
周转库房
三
拓展社会教育功能,提升文化传承水平
先后举办了《契约千年——契约文书展》《见微知著——邮票专题展》以及《光辉历程——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图片展》3个临时展览,做到了最大化的文物有效传承利用。同时,自主开发研制文物图鉴台历、蚕节纹青玉琮型笔筒等文创产品共计5000套,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开发利用馆藏资源,深挖地方历史文化,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联合中小学校举办“龙腾盛世、博动陇原——博物馆里过大年”等各类社会教育活动37次,举办“静博讲堂”11期,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好评,各类活动先后被中国教育报、甘肃教育报、甘肃日报、平凉日报等各大媒体相继报道。
SPRING
FESTIVAL
四
立足实际优化服务,拓展文化传播渠道
根据静宁本地地域文化特色、文物资源优势等,充分利用快手、微信视频号开展“周周讲文物”36期、“专家讲文物”3期、“志愿者讲文物”3期,让枯燥、高冷的历史变得更有趣味、更有温度。培育新媒体宣传视频达人1名,定期开展线上讲解直播活动20场(次),针对本馆基本陈列和临时性专题展览的全流程讲解视频,为不能来馆参观的外地观众提供线上文化服务。组建“静博文化小使者”“静博之友志愿者服务队”文化志愿者队伍,引导群众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打造集理论宣讲、讲座讲解、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五
厚植文物保护意识,坚守文物安全底线
一是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在博物馆外围设置文化墙,搭设LED电子条屏,制作流动展牌、楼道宣传牌等,及时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相关内容。充分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和各类“四进”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进行《文物保护法》宣传工作,有效提升基层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二是健全完善安全保护机制。建立文物出入库管理、陈列展览、安全存放、藏品征集等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和职责。细化完善博物馆安全管理和24小时双人值班值守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检查,确保责任到人、时间到点、不留漏洞。三是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配套建成高标准安消防联合控制室、微型消防站各1处,安全保卫措施不断完善。健全完善文物安全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消防知识培训,加大馆内人员文物安全教育,确保了文物绝对安全。
编辑丨马小婷
初审丨李满强
审核丨吴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