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快递员:洲际弹道导弹

楼市   2024-09-27 22:10   重庆  
### 美国
- **已退役的井射洲际弹道导弹**    - **SM-65、CGM-16D/E、HGM-16F**:已退役,现用作其他用途。 
   - **SM-68、HGM-25A**:已退役。
   - **SM-68B、LGM-25C**:已退役,现用作其他用途。   
   - **LGM-30A/B、LGM-30F**:已退役。
- **现役井射洲际弹道导弹**    - **LGM-30G**:由发射井发射,2004 年 6 月 28 日在美国常备武器库有 517 枚。   
   - **Peacekeeper / MX(LGM-118A)**:由发射井发射,最后一枚于 2005 年退役。
- **未部署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
   - **MGM-134 Midgetman**:由重型卡车发射,从未部署过。
- **已退役的潜射弹道导弹**
   - **Polaris(A1/A2/A3,UGM - 27A/B/C)**    - **Poseidon(C3,UGM - 73)**- **现役潜射弹道导弹**    - **Trident(C4/D5,UGM - 96A/UGM - 133A)**:Trident I(C4)已退役,Trident II(D5)从 1990 年开始部署,计划服役期将超过 2020 年。
### 苏联/俄罗斯
- **已退役的洲际弹道导弹**    - **SS - 4 凉鞋/R - 12/8K63**:1993 年因俄美军备控制条约被摧毁。   
   - **SS - 6 警棍/R - 7/8K71**    - **SS - 7 鞍工/R - 16**    - **SS - 8 黑羚羊/R9**    - **SS - 9 悬崖/R - 36**    - **SS - 11 美洲百合**    - **SS - 17 奔马**    - **SS - 24“手术刀”(RT - 23,Molodets)**:由发射井或铁路机车发射。
- **现役洲际弹道导弹**    - **SS - 18“撒旦”(R - 36)**:由发射井发射。
   - **SS - 19“匕首”(UR - 100N)**:由发射井发射。
   - **SS - 25“镰刀”(RT - 2PM,白杨)**:固体燃料推进,由重型卡车发射。
   - **SS - 27“镰刀 B”(RS - 12M2,白杨 - M)**:固体燃料推进,由重型卡车发射。
   - **SS - 28“撒旦 II”(RS - 28,萨尔马特)**:液体燃料推进,由发射井发射。
   - **SS - 29“撒旦 II”(RS - 24,亚尔斯)**:固体燃料推进,由重型卡车发射。
### 朝鲜
- **现役洲际弹道导弹**    - **火星 14 弹道导弹**:射程 9700 - 10400 公里。
   - **火星 15 弹道导弹**:射程 12000 - 13000 公里。
   - **火星 17 弹道导弹**:射程 15000 公里。
   - **火星 18 弹道导弹**:射程 15000 公里。
### 印度
- **现役洲际弹道导弹**    - **烈火 - 5 洲际弹道导弹**:射程 5000 至 8000 公里。
   - **烈火 - 6 洲际弹道导弹**:射程 10000 公里以上。
以下是对每个章节内容的详细解释:
**第1章 概论**1.1 精确制导弹道导弹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 精确制导弹道导弹具有高精度打击能力,可以对敌方重要目标如军事基地、指挥中心、战略设施等进行精确打击,极大地改变战争的形态和进程。在未来战争中,它是战略威慑和战术打击的重要力量,能够提高作战效率,降低附带损伤,对战争的胜负起着关键作用。1.2 精确制导弹道导弹武器系统组成:  - 通常由制导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弹体结构、战斗部等组成。制导控制系统确保导弹准确飞向目标;动力系统提供飞行动力;弹体结构承载各种部件;战斗部用于对目标实施打击。1.3 精确制导弹道导弹制导控制关键技术:  - 包括先进的导航技术(如惯性导航、卫星导航等)、精确的制导律设计、高效的控制算法等。这些技术确保导弹在飞行过程中能够准确跟踪目标,克服各种干扰和不确定性,实现高精度打击。1.4 精确制导弹道导弹未来发展趋势:  - 可能朝着智能化、多模复合制导、高超声速、提高突防能力等方向发展。智能化可以使导弹具备自主决策和自适应能力;多模复合制导可以提高导弹的抗干扰能力和命中精度;高超声速可以缩短打击时间,增强突防能力。
**第2章 弹道导弹制导控制系统组成原理**2.1 弹道导弹制导控制系统概述:  - 介绍制导控制系统在弹道导弹中的重要性和基本功能,包括引导导弹飞向目标、保持导弹稳定飞行等。2.2 弹道导弹中制导系统组成原理:  - 中制导系统在导弹飞行中段发挥作用,通常采用惯性导航等方式,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和目标信息,对导弹进行初步引导,使导弹大致飞向目标区域。2.3 弹道导弹末制导系统组成原理:  - 末制导系统在导弹接近目标时启动,利用更加精确的制导方式如自动寻的制导等,对目标进行精确锁定和跟踪,确保导弹准确命中目标。2.4 弹道导弹稳定控制系统组成原理:  - 稳定控制系统负责保持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控制导弹的姿态和飞行方向,防止导弹偏离预定轨道或发生翻滚等不稳定情况。2.5 弹道导弹典型控制方法:  - 包括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等方法,根据不同的飞行阶段和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来实现对导弹的精确控制。
**第3章 弹道导弹动力学模型**3.1 坐标系定义及坐标系转换关系:  - 定义不同的坐标系来描述导弹的位置、速度和姿态等参数,如地心惯性坐标系、弹体坐标系等。同时,介绍不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以便在不同坐标系下进行导弹的运动分析和控制设计。3.2 气动力控制弹道导弹动力学模型:  - 考虑气动力对导弹运动的影响,建立气动力控制下的弹道导弹动力学模型。气动力主要包括升力、阻力和侧力等,这些力会影响导弹的飞行轨迹和姿态。3.3 气动力/推力矢量组合控制弹道导弹动力学模型:  - 结合气动力和推力矢量控制,建立更加复杂的动力学模型。推力矢量控制可以通过改变发动机喷口的方向来调整导弹的姿态和飞行方向,提高导弹的机动性和控制精度。3.4 气动力/喷流组合控制弹道导弹动力学模型:  - 考虑气动力和喷流对导弹运动的影响,喷流可以来自导弹的发动机或其他辅助装置,用于调整导弹的姿态和飞行状态。3.5 弹体动力学模型简化:  - 为了便于分析和控制设计,对弹体动力学模型进行简化,去除一些次要因素,突出主要的运动特性和控制需求。
**第4章 弹道导弹飞行控制系统**4.1 概述:  - 介绍飞行控制系统在弹道导弹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包括控制导弹的飞行姿态、稳定飞行、实现精确制导等。4.2 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 包括基于模型的设计方法、现代控制理论方法、鲁棒控制方法等。根据导弹的特性和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来构建飞行控制系统。4.3 倾斜运动稳定与控制:  - 研究导弹在倾斜方向上的运动稳定性和控制问题,通过控制导弹的倾斜角度和角速度,确保导弹在飞行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倾斜姿态。4.4 姿态稳定与法向过载控制系统:  - 姿态稳定系统负责保持导弹的姿态稳定,法向过载控制系统则根据目标的位置和导弹的飞行状态,调整导弹的法向过载,使导弹能够准确飞向目标。4.5 静不稳定弹体控制问题:  - 对于静不稳定的弹体,需要采用特殊的控制方法来确保导弹的稳定性。这可能涉及到反馈控制、自适应控制等技术,以克服弹体的不稳定特性。4.6 飞行控制系统变参问题:  - 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其参数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空气密度、发动机推力等。飞行控制系统需要考虑这些参数变化,采用变参控制方法来保证导弹的性能和稳定性。4.7 伺服气动弹性控制问题:  - 导弹在高速飞行时,会受到气动弹性效应的影响,导致弹体结构发生变形。伺服气动弹性控制问题就是要研究如何通过控制导弹的伺服机构来减小气动弹性效应的影响,保持导弹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4.8 弹道导弹解耦控制问题:  - 导弹的运动通常具有多个自由度,不同自由度之间可能存在耦合关系。解耦控制问题就是要研究如何设计控制算法,将不同自由度的运动解耦,实现独立控制,提高控制精度和可靠性。4.9 法向过载限制及舵面权限分配问题:  - 为了保证导弹的安全飞行和控制精度,需要对法向过载进行限制。同时,需要合理分配舵面的权限,确保不同舵面在控制导弹运动时能够协调工作。
**第5章 精确制导弹道导弹自主制导系统**5.1 天文导航系统:  - 利用天体(如恒星、行星等)的位置信息来确定导弹的位置和姿态。天文导航具有高精度、自主性强等优点,但受天气和环境条件的限制较大。5.2 惯性导航系统:  - 依靠惯性测量单元(如加速度计、陀螺仪等)测量导弹的加速度和角速度,通过积分运算确定导弹的位置和姿态。惯性导航系统具有自主性强、精度较高等优点,但存在误差积累问题。5.3 地图匹配制导系统:  - 将导弹飞行过程中测量到的地形信息与预先存储的地图进行匹配,确定导弹的位置和姿态。地图匹配制导系统可以提高导弹的导航精度,但对地图的精度和更新速度要求较高。5.4 卫星导航系统:  - 利用卫星信号来确定导弹的位置和速度。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球覆盖、精度高、实时性好等优点,但容易受到干扰和攻击。5.5 弹道导弹组合导航系统:  - 将多种导航方式组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导弹的导航精度和可靠性。例如,惯性导航与卫星导航组合、天文导航与惯性导航组合等。
**第6章 精确制导弹道导弹自动寻的制导系统**6.1 精确制导弹道导弹自动寻的制导系统的基本要求:  - 包括高精度、高可靠性、强抗干扰能力、快速响应等要求。自动寻的制导系统需要能够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准确锁定目标,并引导导弹进行精确打击。6.2 精确制导弹道导弹典型自动寻的制导系统:  - 介绍几种典型的自动寻的制导系统,如红外成像制导、雷达制导、激光制导等。不同的制导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任务需求进行选择。6.3 末制导寻的装置——导引头:  - 导引头是自动寻的制导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探测目标的位置和特征信息。导引头的性能直接影响导弹的命中精度和作战效能。6.4 精确制导弹道导弹末制导律:  - 末制导律是指在导弹接近目标时,控制导弹飞行的规律和算法。末制导律需要根据目标的运动状态和导弹的性能特点进行设计,以实现精确打击。6.5 末制导系统性能精度分析:  - 对末制导系统的性能和精度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命中精度、抗干扰能力、可靠性等方面。通过性能精度分析,可以优化末制导系统的设计,提高导弹的作战效能。
**第7章 弹道导弹先进制导控制技术**7.1 弹道导弹捷联制导技术:  - 捷联制导技术是将惯性测量单元直接安装在弹体上,通过数学算法计算导弹的位置和姿态。捷联制导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但计算量大,对计算机性能要求较高。7.2 多模复合制导系统数据融合技术:  - 将多种制导模式(如惯性导航、卫星导航、自动寻的制导等)的数据进行融合,提高导弹的导航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数据融合技术需要解决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时间同步、数据配准、融合算法等问题。7.3 弹道导弹大攻角控制技术:  - 大攻角控制技术是指在导弹飞行过程中,使导弹以较大的攻角飞行,提高导弹的机动性和突防能力。大攻角控制技术需要解决气动特性变化、控制稳定性等问题。7.4 弹道导弹倾斜转弯控制技术:  - 倾斜转弯控制技术是通过控制导弹的倾斜角度和转弯半径,实现导弹的快速转向和机动飞行。倾斜转弯控制技术可以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和作战效能。7.5 弹道导弹双翼舵控制技术:  - 双翼舵控制技术是利用导弹上的两个舵面进行控制,提高导弹的控制精度和机动性。双翼舵控制技术需要解决舵面之间的协调控制、气动干扰等问题。
**第8章 自动目标识别技术**8.1 自动目标识别技术概述:  - 介绍自动目标识别技术的概念、作用和发展历程。自动目标识别技术可以提高导弹的打击精度和作战效能,减少对人工干预的依赖。8.2 自动目标识别的基本方法:  - 包括基于特征的方法、基于模型的方法、基于学习的方法等。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任务需求进行选择。8.3 红外成像制导自动目标识别:  - 利用红外成像技术对目标进行识别和跟踪。红外成像制导具有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但受天气和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8.4 反辐射制导目标识别:  - 通过探测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号来识别目标。反辐射制导具有针对性强、打击精度高等优点,但容易受到电子干扰和诱饵的影响。8.5 SAR成像制导自动目标识别:  -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对目标进行成像和识别。SAR成像制导具有全天候、全天时、高分辨率等优点,但计算量大,对硬件设备要求较高。8.6 多模制导自动目标识别:  - 将多种制导模式(如红外成像制导、雷达制导、激光制导等)结合起来,进行自动目标识别。多模制导自动目标识别可以提高导弹的抗干扰能力和命中精度。
**第9章 制导系统抗干扰技术**9.1 红外成像制导系统抗干扰技术:  - 针对红外成像制导系统容易受到的干扰因素(如烟雾、诱饵、激光干扰等),研究相应的抗干扰技术,如目标特征提取、干扰抑制、多传感器融合等。9.2 反辐射制导系统抗干扰技术:  - 针对反辐射制导系统容易受到的电子干扰和诱饵影响,研究相应的抗干扰技术,如频率捷变、信号处理、抗诱饵技术等。
**第10章 红外成像末制导气动光学效应问题**10.1 气动光学效应影响机理:  - 介绍红外成像末制导过程中气动光学效应的产生机理,包括气流对光学系统的影响、热辐射对成像的干扰等。10.2 气动光学效应影响分析:  - 分析气动光学效应对红外成像末制导系统性能的影响,如降低成像质量、影响目标识别和跟踪精度等。10.3 气动光学效应试验方法:  - 介绍用于研究气动光学效应的试验方法,如风洞试验、飞行试验等。通过试验可以获取气动光学效应的实际数据,为理论分析和技术改进提供依据。10.4 气动光学效应试验结果及分析:  - 对气动光学效应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气动光学效应的规律和特点,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技术方案。
欢迎关注大/中/小/AI公众号,与您分享有趣的芯片世界!

IP Liberator
致力于打造集成电路IP共享平台,包括Analog/Mixed/RF/Digital IP。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