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是如何炼成的
——中州铝业大型回转窑承托传动系统优化及循环再造技术开发侧记
近日,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成果评价会上,中铝中州铝业有限公司“大型回转窑承托传动系统优化及循环再造技术研究”技术成果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国内外测量技术是静态测量,也就是停窑才能测量,采用水准仪、经纬仪、钢丝拉旁线等手段进行测量。”专家组成员说,这种传统测量技术所测数据与实际误差较大,导致检修、调整后的回转窑运行状况不稳定。中州铝业创新发明的此项动态测量技术,不仅实现了不停窑状态下的测量,而且减少了大量的人工计算过程,使工作效率大幅提升。长100米、直径4.5米的大型回转窑是烧结法氧化铝生产的主要设备,具有重要作用。回转窑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会出现窑体表面形变,导致窑体中心线偏移,从而引发一系列设备故障,影响正常生产。中州铝业现运行5台回转窑,每年都会发生停窑检修、更换托轮事件。一台回转窑开停一次,将直接损失近20万元。2022年,中州铝业回转窑频繁出现托轮瓦发热、挡轮损坏、窑体上下行难以控制等设备故障,严重影响了氧化铝产量。为此,中州铝业成立技术攻关组,以解决生产“卡脖子”问题。
中州铝业回转窑现场
“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就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攻关组成员中州新材料装备能源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牛永贺说。经过广泛深入的讨论,该组很快确定了研究方向,紧密围绕回转窑系统测量技术展开攻关。
在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牛永贺主持参与了数次技术研发,先后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领导同事都尊称他为“牛教授”。攻关课题确定下来后,牛永贺便利用工余时间理清技术思路,设计方案,分步骤按计划推进技术研究工作。“回转窑在运行过程中,托轮和窑体的中心线处于平行状态,一旦出现窑体上下行运行不稳定、托轮瓦发热及磨损等现象,大多跟窑体中心线偏移有关。”牛永贺说,“这就要以测量数据作支撑,调整托轮角度,使两者达到平行状态,才能消除设备隐患故障。”1988年,毕业于昆明工学院的牛永贺被分配到中州企业,先后在检修厂、机动处、中州新材料等单位从事窑、炉、磨等大型设备检修相关工作,对窑的构造、特点及相关设备技术指标了如指掌。“只有研究出先进的窑线测量技术,为调整承托传动系统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撑,才能确保回转窑安全稳定运行。”牛永贺介绍,以往是邀请武汉一家测量机构前来测量,一台窑花费10万元,只测窑体中心线不测托轮中心线;得到测量数据后,检修人员结合数据通过现场的观察、判断,来调整托轮角度,整个测量和调整过程至少需要10天,工作效率低、成本高。在牛永贺的带领下,攻关组成员积极主动“揭榜挂帅”领任务,分工协作,协同推进。牛永贺充分发挥英语水平较高这一优势,常常利用互联网学习了解国际上氧化铝生产工艺技术及设备技术等最新知识。说起国际上丹麦的史密斯、德国的波利丘斯这些回转窑生产商,他们的窑具有什么特点和优势,他更是如数家珍。通过多日的网络查找,牛永贺发现俄罗斯有关回转窑技术比较先进,于是,他将俄罗斯人撰写的《回转设备几何数据精密分析》学术论文全文翻译下来,潜心研究,并结合企业回转窑实际情况,开展技术创新,学以致用。他利用三点定圆原理,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根据这个数学模型在电脑上设计编制出“回转窑承托传动系统测量调整数据处理系统”软件。现场测得托轮、齿轮中心线、窑体中心线等数据后,利用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分析,结果数据更精确,效率更高。“1天测,2天调,3天搞定。”牛永贺笑着说。问题从实践中来,创新也要应用到实践中去。今年7月份,中州铝业5#回转窑窑体下行比较严重,二档挡轮的轴承存在异响,大齿圈剐蹭齿圈罩。牛永贺带领攻关组成员,开始对承托系统进行调整。他坚守现场指导作业,经过连续20小时的不懈努力,成功消除设备故障。10月份,牛永贺被邀请到同行业指导调整窑系统,他周密部署,耐心指导,仅用15分钟就完成调整工作。看到回转窑平稳转动,牛永贺的技术再次得到大家的肯定。经过操作实践验证,该测量技术为回转窑系统精细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效解决了多起系统设备隐患故障,为5#回转窑连续运行400多天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牛永贺还带领攻关组成员研发出了一系列相关设备检修创新技术,如托轮在线磨修技术、托轮轴修复技术、托轮结构和主减速机润滑油站结构改进等技术,不仅解决了窑线测量发现的多点设备隐患故障,也实打实地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技术成果自2022年在中州铝业推广应用以来,已累计创效益2700余万元。
中国有色金属报
了解更多有色金属行业资讯请访问中国有色网
http://www.cnmn.com.cn
编辑:彭薇
感谢关注中国有色金属报 中国有色网
微信名称:中国有色金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