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矿冶集团”)是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的中央企业、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其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北京矿冶研究总院,1999年转制为中央直属的大型科技企业,2017年完成公司制改制。
近70年来,矿冶集团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迎着国家政策的东风春雨,应时而动、顺势而为、借势而强,深耕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与工程服务,精研先进材料技术与产品,拓展资源循环利用与环保业务,为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促进矿冶领域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转制2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矿冶集团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三大核心功能,以改革谋发展、靠发展促提升,不断打造优势技术产品,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决当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科技创新“国家队”和“主力军”。
转制25年来,矿冶集团发展成为拥有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0个研究所、1个工程公司和30余个全资及控股公司的大型科技企业,自主研发产品和工程技术服务出口至40多个国家和地区。矿冶集团从科研院所到科技央企,实现体制机制的转变;从“跟跑”到“领跑”,实现科技创新的蜕变;从国内市场到世界舞台,实现业务开拓的量变;从点的突破到整体提升,实现企业发展的质变。截至2023年底,矿冶集团资产总额是其1999年的41倍。矿冶集团始终坚守以技术创新服务国家、服务行业的初心使命,走出一条大型科研院所转制蜕变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主楼
数十年春风化雨
改革进程波澜壮阔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1956年,矿冶集团前身重工业部选矿研究设计院成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启动科技体制改革,科研院所运行机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改革探索起步(1978年—1985年),迎来科学的春天。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科学的春天”润泽神州大地,带来我国科技的全面复苏。大会指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时期,矿冶集团围绕国家建设需要,承担大量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任务,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逐步成长为矿冶领域专业配套最齐全的大型科研设计机构之一,形成全链条、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科技创新能力。矿冶集团始终秉承“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初心,坚守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的职责,顺利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为新中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续的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重点突破(1985年—1999年),开创改革的新篇。1985年3月份,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创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大发展的新局面,掀开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新篇章。这一时期,矿冶集团获批为改革试点单位,逐步实现了由单一科研院所走向按市场机制运行、面向经济建设、自主科技创新发展的转变;突出面向市场需求,对外实行有偿合同制,对内实行多种形式的考核承包制,迈出了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在随后的配套改革中,矿冶集团适时调整研究方向和专业配置,重点加强产品开发、科技产业和工程设计业务的发展,逐步确立了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科技产业“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改革推动了该院科技事业获得较大发展,在“团结、求实、开拓、奉献”矿冶精神的鼓舞下,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成效显著,矿冶人的热情高涨,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国家兴盛富强勇毅前行。
改革纵深推进(1999年—2012年),树立高端的品牌。1999年5月份,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的242个科研机构向企业化转制的方案,科研院所大规模转制由此展开,矿冶集团由此转型成为中央直属的12家大型科技企业之一。这一时期,矿冶集团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积极主动迈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坚实步伐,逐步建立起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职能服务机构、科研设计机构和产业机构,通过分类管理、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的改革思路,围绕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进一步转变机制,由基础技术和软课题研究向产品研究转变,由科研样机研制向适应客户需要的商品和解决方案研制转变,由科研院所向更具有活力、更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转变,走出了一条大型科研院所企业化之路。矿冶集团始终秉承“强院报国、成就员工”的企业宗旨,进一步将国家、企业和个人3个层面紧密联系在一起,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业务领域不断拓展,地理覆盖持续延伸,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体化成果转化模式,在国内外矿冶领域树立了响亮、高端的品牌形象。
改革全面深化(2012年至今),赢得高质量发展。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迫切需要摆脱对传统增长方式的依赖,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法规,国家级转制科研院所全面进入以实现企业转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新阶段。这一时期,矿冶集团坚持以“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促进资源高效开发、打造一流科技企业”为使命,立足公益类科技型属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用矿冶人艰苦卓绝的求索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探索勇气攻坚克难,形成了一批战略性、紧迫性原创技术,保障了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的国产化自主可控。同时,以公司制改制为标志,矿冶集团开启了深化国企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实现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篇章,成为我国矿冶领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力量。
矿冶集团研发中心
数十年栉风沐雨
改革成效不断突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矿冶集团转制25年来,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牢记使命责任,聚焦增强三大核心功能,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着力点,不断健全完善创新体系,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取得了7个方面的显著成效。
中国—南非联合研究中心在矿冶集团揭牌。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不断增强。矿冶集团转制以来,围绕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等国家重大战略,承担了纵向项目共124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45项。在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实施的重大科研专项、央企创新联合体等项目中,矿冶集团积极作为,承担了22项重大攻关任务,成为我国矿冶领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战略力量。矿冶集团积极服务国家科技外交,中国—南非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批全国首批建设单位,积极实施矿冶科技合作伙伴计划,在11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成立了16个联合实验室,拓展形成矿冶领域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网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积极贡献。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作用显著。截至2023年底,矿冶集团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数量较1999年分别增长了28.8%、31.8%,科技奖励的数量和质量均位居行业前列。2016年,矿冶集团牵头完成的“复杂难处理资源可控加压浸出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24年,矿冶集团牵头完成的“地下金属矿智能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矿冶集团积极面向经济主战场,通过技术创新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承担行业企业横向科研项目5200余项。截至2023年底,矿冶集团获得授权专利是1999年的23.2倍;拥有国家级科技平台19个,是1999年的3.8倍。通过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矿冶集团不仅有力促进了有色金属等行业的技术进步,也为行业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全球最大的680立方米浮选机实现高海拔成功应用。
业务模式持续优化,工程设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矿冶集团实现了由单一科研型院所到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科技产业“三位一体”,再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工程设计、科技产业、技术服务协同推进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的转变,其中,工程设计服务能力在改制后实现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咨询和设计为龙头,以设备成套、工程管理、工程总包为主业的多元化发展模式。矿冶集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工程咨询和设计奖450余项,是1999年之前总和的50倍,其中,国家级以上咨询设计奖7项,南非PMC浮选厂总承包项目的整体工艺、技术、装备、能耗等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获得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一等奖。
南非PMC项目建设场景
人才队伍快速壮大,可持续发展力量集聚成长。通过加强高端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丰富人才培养模式,畅通培养渠道,矿冶集团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速科技人员培养成才。截至2023年底,矿冶集团科研人员数量占全集团员工比例达到30%,其中,硕士以上人员占比超过70%。矿冶集团拥有在国家、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才、中青年创新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科技新星、卓越工程师等各梯队科技人才140余人,以及一大批行业技术专家和中青年科技骨干,新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首批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单位。优秀人才的集聚,形成了行业科技创新人才高地,是集团最宝贵的“软实力”。
公司治理不断优化,高质量发展模式更加完善。矿冶集团聚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加快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持续推进高水平董事会建设,精准有力“定战略”、科学合理“作决策”、管控并举“防风险”,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圆满收官,获评A级,三项制度改革连续两年获评一级,新一轮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乘势开启;以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为引领,一体推进“四个专项行动”“双百企业”“科改示范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入选一批专精特新示范企业,“155”财务管理模式斩获管理创新奖项,创建一流的步伐更加坚实。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质量效益显著提高。截至2023年底,矿冶集团资产总额是1999年的41倍,营业收入是1999年的64倍,利润总额是1999年的245倍,集团利润总额达到历史新高,“一利五率”等多项质量效益指标位居科研设计类央企前列,规模实力同步实现了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
数十年风雨兼程
改革经验指引未来
勇做“架桥”者,不作“等船”人。矿冶集团转制25年来,以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撬动转型升级,不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根本原因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更是全体矿冶人锐意进取、奋力拼搏的结果。
矿冶集团党委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坚持党的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矿冶集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全面领导的总原则,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做强正面主流舆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团员青年生力军突击队作用,全面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将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贯彻落实;持续推进董事会建设,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日益完善,党建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持续坚强有力。
2024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大会。
坚持守正创新,以科技创新为“立企之本”增强核心竞争力。矿冶集团牢牢把握“服务国家创新战略”这一首要使命,立足公益类央企功能定位,积极发挥集团作为转制院所央企的综合优势,在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重点领域主动发力、积极作为;成立集团科技委员会,构建协同高效的决策指挥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凝聚各方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通过变革科技创新范式,创新科技管理机制,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融合创新;充分整合创新资源,打造服务国家、引领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原创技术策源地。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才的第一资源作用。矿冶集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持续打造矿冶行业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实施“矿冶菁英”计划,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完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构建科技人才发展的雁阵格局;修订员工职业通道和职称评审管理制度,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研人员分类评价制度;健全完善科技创新的分类考核机制,强化使命激励、贡献激励等正向激励,营造鼓励创新、容错免责的环境,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持续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坚持开放合作,着力打造全球矿冶领域卓越品牌。矿冶集团强化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具有全链条、全专业、全业务形态科技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建创新平台等方式,提升协同化水平,实现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高效协同;强化全球视野,深化国际合作,深化实施“一带一路”矿冶科技伙伴计划,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以品牌引领行动为牵引,开展商标国际布局,强化品牌传播,以大型浮选机为代表的核心产品成为全球矿冶领域的金色名片,国际科技合作和精品工程项目持续提升“BGRIMM”的国际品牌形象;积极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现央企责任担当。
新时代新征程
改革扬帆再创辉煌
转制科研院所,是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重要策源和供给地,是提升中央企业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面对日益迫切的保障国家矿产资源领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战略需求,矿冶集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面对新时代赋予的新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作为科技型央企,矿冶集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增强三大核心功能,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建设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基地
做科技创新之源,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矿冶集团着重突出央企公益属性,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切实发挥央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立科技创新之本,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矿冶集团持续突出共性平台建设,完善协同创新合作机制,打造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转化和服务平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平台,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夯科技创新之基,积极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矿冶集团不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强基固本,紧密结合行业需求,以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牵引,努力在关键核心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强化成果的示范应用;赋能传统矿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领科技创新之向,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矿冶集团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加大力度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打造新产业,聚焦重点领域培育新产业新赛道,不断增强矿冶集团科技产业的发展韧性和均衡性。
改革不停顿,奋斗不停歇。新时代新征程,矿冶集团将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公益属性、共性平台、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定位,主动融入新型举国体制,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中系统谋划、统筹推进集团科技创新工作,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好市场机制、市场力量,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企业增强核心功能的“得力抓手”、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最大增量”,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作表率,切实履行科技型央企的责任担当!
中国有色金属报
了解更多有色金属行业资讯请访问中国有色网
http://www.cnmn.com.cn
编辑:彭薇
感谢关注中国有色金属报 中国有色网
微信名称:中国有色金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