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观】如何做好保密工作?

政务   2024-11-27 16:19   江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保密工作无小事,一出事就是大事。做好保密工作既要树立保密意识,也要强化保密常识,还需钻研保密知识,做好保密重在“识”


要树立保密意识 绷紧保密这根弦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监控社会,随时随地都可能成为“直播现场”。泄密的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保密的难度越来越高,树立保密意识越来越重要。

01 区分“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所谓秘密是指有所隐蔽,不为人知的事情。日常工作中不仅要保守标了密的“国家秘密”,还要保守限定知悉范围的“工作秘密”。工作秘密包括领导的行程安排、个人信息、工作进展等。如果不合时宜、不分场所地公开这些信息,就会让工作和领导陷入被动,这是日常工作中最容易忽视的,也是最需要保密的。

02 区分信息公开和保守秘密

这两者都是工作职责,一般应该把保密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公开。但是,也要注意防止片面地以保守秘密来回应舆论关切和拒绝信息公开。要有“进了会议室就是进了保密室,而不是进了直播室”的意识,任何个人未经机关、单位授权,都不能以个人名义发布政务工作信息。

03 区分专门的保密人员和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

既要在保密人员入口上加强资格审查,确保他们的政治和品行过得硬,又要加强日常管理和教育培训,确保他们懂保密、会保密、善保密。同时,还要加强对可能接触秘密的公务人员、工勤人员、临时工作人员的资格审查和日常管理,确保不泄密。

强化保密常识 养成保密好习惯

做好保密工作的关键之一,就是培养保密常识,养成保密习惯。当前,最需要防范的是涉密信息上网,特别是经常使用电子设备的年轻人更需注意防范好“三个网络风险”。

01 电磁泄漏的风险

任何一种电子设备在工作时都会产生电磁波,通过电源线等向外辐射出去。据试验,在千米之外使用相应设备都可以接收还原信息,致使数据信息被窃取。所以,在处理秘密时,一定要确保秘密像“病毒”一样远距离物理隔离,做到在专门的保密场所和保密设备上处理秘密。

02 剩磁效应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删除文件仅仅是删除了文件名,并未删除掉原文件,就像用铅笔在纸上写的文字,表面上看已经彻底擦除,实际上仍可轻松恢复。所以,在删除文件资料的时候,要反复地填充、删除、填充、删除,确保不可恢复。

03 设备自动窃密的风险

我国目前的网络路由器、服务器、交换机等核心设备,大部分从国外进口,许多产品都留有非法“后门”。在生活中一定要做支持国货的表率,养成使用国货的习惯,让“后门”永远关门。

钻研保密知识,练就保密硬功夫

保密是一项专业性工作
要从三个方面提高专业技能
练就一身绝活

01 理解基本概念

概念相当于基本规范,是专业知识最浓缩的精华,只有理解了这些概念,工作中才能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比如,要掌握谁有资格定密、什么是国家秘密、秘密等级如何划分等。

02 掌握主要原则

原则是思维的方向,只有掌握保密的主要原则,才能依法科学保密,确保不犯低级的“原则性错误”。比如,党管保密、最小化、法治化等基本原则。

03 精通具体要求

一些具体要求是工作中日积月累形成的重要经验,只有精通这些具体工作要求,才能确保把保密工作做好做出彩。

因此,要及时总结梳理保密工作经验,编印保密工作手册,形成标准化的保密制度、保密机制、保密流程。比如,《邮政法》规定,文件只能通过邮局邮寄,不得快递;《保密法》进一步规定,秘密文件只能走机要渠道,不得邮寄;销毁秘密必须两个以上人员在场;秘密文件不得擅自保存,更不得带回家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标准。

总之,保密就是保安全、保发展、保稳定。保密工作做得怎么样,既是衡量一个公务员政治上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既靠谱又靠得住的关键依据。



来源:保密观

编辑:黄好好

一审一校:钟   艳

二审二校:赖   建

三审三校:张娟霞


龙南市司法局
鲜活的司法行政故事,实用的以案释法案例,新鲜的司法行政动态资讯,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