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脾全攻略,让你的脾胃动力十足

健康   2024-09-30 16:10   浙江  

    随着秋分节气的到来,天气也开始慢慢转凉,秋季也正式到来了。俗语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经历了一个夏天,人们或因太热吃不下东西,或是贪凉,常常吹空调、吃冷饮,使得原本脆弱的脾胃饱受伤害。《黄帝内经》云“病在脾,愈在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季节,是顺应天时调理脾胃的好时机,也是进补的关键时期,此时注重调理脾胃,可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秋季如何调养脾胃


养阴液,防干燥

    入秋之后空气湿度降低,气候干燥,最易伤及人体津液,出现皮肤干燥脱屑,毛发干枯,口唇干裂,鼻干出血,便中带血等现象。因此可多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鸭肉、银耳、百合、山药、莲藕、冬瓜、白萝卜、梨等。


少食辛,多增酸

    中医认为,辛入肺,酸入肝,肺气通于秋,秋天时少吃辛味,多吃酸味,可以防止肺气太盛,增强肝脏功能。常见的酸味食物有山楂、石榴、苹果、杨梅、柚子等。


适当运动调整身心

    春生秋收,秋天气候逐渐收敛,适合休养生息,不适宜做剧烈运动,推荐太极拳、慢跑、瑜伽、散步等有氧运动。其次是注意休息调养,保证睡眠,勿过度劳累。


注意腹部保暖


    一层秋雨一层凉,秋季降水增多,天气逐渐转凉,做好腹部的保暖是基础,以免寒凉之邪对腹部产生刺激,透过皮肤,脂肪和肌肉影响到肠胃而出现腹痛腹泻等。我们要随时根据气候变化增加衣物,减少腹部着凉的机会。


适量进补


    秋后天气转凉,在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在这时候会逐渐好转,如大肆进补,很可能会超过脾胃承受能力,导致运化失常,反而伤身。秋天应少吃肥甘厚腻,可以适当多吃鸭肉、泥鳅、鱼、虾、瘦肉、黑豆制品等,以清虚热,补养阴血。


勤泡脚


    “入秋后,寒气生,泡脚祛寒,消百病。”秋天可以坚持在晚上用温热的水泡脚,以除脾胃湿气,补养肾气。水量最好没过脚踝,水温以40度为宜,泡脚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20分钟左右,泡到身体微微出汗最好。糖尿病患者、足部有伤口者,请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泡脚。



中医药方法调理脾胃

   我院中医科现有多种适合秋季调理脾胃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妇女儿童特殊体质人群。


小儿脾胃推拿


    应用于12岁以下儿童,尤其适用于6岁以下小儿。通过推拿手法可强健脾胃,增强食欲,调理气血,促进消化功能。建议每周推拿1-2次。




健脾强身贴


    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通过体表腧穴、经络发挥作用,有疏通经络、温中健脾作用。建议每周贴敷一次,每次贴敷1-4小时,连续贴敷6周。



健脾耳穴压豆


    适用于4周岁以上儿童及成人。通过贴敷耳穴的脾胃穴,给予适度的按、压,达到调理脾胃的作用。建议每周贴敷一次,连续贴敷6周。




中药足浴或药浴


    适用于儿童及成人。采用健脾养胃中药,通过泡脚或药浴刺激对应脾胃反射区,调节脾胃功能,改善脾胃虚弱的状况。建议每周2次。



中药督脉熏蒸


    适用于成人。采用健脾养胃中药,通过督脉熏蒸,熏蒸人体背部督脉及膀胱经,温补脾阳,健脾和胃,改善脾胃功能。建议每周2次。



艾灸疗法


    适用于成人。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阙、关元、脾俞等穴,通过穴位及经络刺激,温阳健脾,调节脾胃功能,建议每周2次。




健脾养胃中药口服


    春生秋收,秋天气候逐渐收敛,适合休养生息,不适宜做剧烈运动,推荐太极拳、慢跑、瑜伽、散步等有氧运动。其次是注意休息调养,保证睡眠,勿过度劳累。



脾胃虚弱自查

     1.小儿厌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消瘦或肥胖

2.生长发育迟缓、矮小

3.面色发黄、流涎、口臭、齿痕舌睡眠不安、记忆力减退

4.遗尿、慢性腹泻、大便异常、营养吸收不良


    秋季是调理脾胃的黄金时期,有脾胃问题的人群一定要抓住秋季调理脾胃的时机,提高脾胃运化功能,强固后天之本。我院中医科出诊医师均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可为您制定个性化的调理保健治疗方案,助您脾胃无忧。


中医科咨询电话:0573-85255822,政府网:235171



供稿:中医科 姜彦

编辑:屠尊彦

审核:聂清英

监制:陈广平



平湖妇保院
发布医院最新资讯,为广大妇女儿童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