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在吃了一系列败仗之后,痛定思痛,花费大价钱购置西式武器装备改革军队,并尝试自建兵工厂仿制国外先进武器,在向现代兵种进化过程中做出了种种努力。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中国近现代史上批量仿制生产并装备部队的火炮——格鲁森57毫米速射山炮,也称“鄂造”57毫米速射山炮。
格鲁森57毫米速射山炮
一、研制背景
1900年“庚子事变”后,清政府下定决心组建新军,派袁世凯训练新军。关于新军武器装备上,袁世凯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其中火炮方面化选择选择的是德国格鲁森兵工厂研制的57毫米架退速射山炮,替换清军原先装备的克虏伯87毫米架退野炮,87毫米野炮虽然威力大,但射速慢,太笨重不利于机动(徐建寅在《兵学图说》中曾指出中国的骡马牵引力较低)。此外,新军采用57毫米山炮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张之洞1890年在湖北开建枪炮厂,机器设备和产品样式完全仿造德式,具备自行生产57毫米架退速射山炮的能力。
炮组成员
19世纪末,张之洞不惜挪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经费,为湖北枪炮厂购入能够生产9种不同口径速射炮的德国机床,并于1899年成功仿制格鲁森57毫米速射山炮,当时称之为“鄂造”57毫米速射山炮。1900年湖北枪炮厂放弃生产格鲁森37毫米、47毫米和53毫米速射炮,全面生产鄂造57毫米速射山炮,当年共生产54门,至1906年停产共拿出了480门57毫米速射山炮,产量最高纪录为1904年的89门。同时炮弹分厂至1906年共生产57毫米榴弹32万枚。
该炮轻便灵活,一个人就可以拉动
二、火炮数据
格鲁森57毫米速射山炮主要性能:全重460公斤,炮管重104公斤,炮身重163公斤,炮管长1140毫米(倍径20倍),口径57毫米,高低射界-10°~+10°,榴弹重4.03公斤,榴霰弹重4.46公斤,炮口初速350米/秒,最大射程4900米。该炮应该使用的是无烟火药,射程和射速较之前的火炮都有所提升。
2个人就可以操炮射击
三、装备情况
该型火炮清军装备数量很大,除自行生产480门外,直接采购的原装格鲁森57毫米速射山炮至少有200门以上,合计约700门左右。
由于该炮数量较多,当时新军炮兵编制也比较大,一个山炮营配备24门格鲁森57毫米速射山炮,三个炮兵连,每个炮兵连有8门炮,每门炮配备7匹马,全营共计168匹。上述马匹数量为标准装备,长途行军可根据需要增加。
炮兵正在瞄准
顺便说一下,清末新军的炮兵编制在上世纪50年代前都是中国最大的,75毫米山野炮都是每炮兵营18门,一个炮兵团有三个炮兵营,54门炮制。如果是配备57毫米速射山炮的炮兵部队,每个炮兵团有66门炮(18门75毫米野炮+24门57毫米山炮+24门57毫米山炮)。清末新军是一个步兵师配备一个炮兵团!
由于数量很大,直到民国初年,还有很多军队装备格鲁森57毫米速射山炮,例如山西阎锡山的部队、东北张作霖的部队都装备了一定数量的格鲁森57毫米速射山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