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的人应该不多吧。
在中国,几乎每座有点历史的老城,都有自己的城隍庙,比较有名的就是上海城隍庙了,但中国最早的城隍庙位于安徽芜湖,始建于公元239年,其影响后世1700余年,并促使中国形成了独特的城隍文化。 城和隍原指保护城市安全的军事设施。城,挖土铸就的高墙,就是城池;隍,没有水的壕,就是干涸的护城河。古人认为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
城隍是中国原始信仰祭祀的自然神之一,相关资料记载,城隍最早见于周代《礼记》天子八蜡中的水墉神。《礼记·郊特牲第十一》有:“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大蜡八”是指什么?郑玄注云:所祭有八神也。许慎《说文》云蜡“从虫昔声……曰年终祭名者矣”。 城隍神是由自然神逐渐过渡到人格神的,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希望英雄人物死后英灵还在,作为地方神来保护自己,以在当地历史上具有影响或有巨大贡献的清官、功臣及英雄人物作为原型的。随着城隍在民间百姓中的影响日益显著,道教也将城隍神纳入自己的神灵体系,成为道教尊奉的主要冥界神灵之一。杜光庭编纂的《道门科范大全集》中,就有在斋醮请神仪式中开列城隍的法位的记载。但广义上的城隍神,应该是释道儒共有的神明,这里不多表述。 汉朝时的长安不仅是城隍信仰的原发地和传播地,也产生了最早的城隍人神——纪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城隍信仰不断增强;进入唐朝,城隍祭祀在各地已经蔚然成风;宋朝城隍神被正式列入祀典,并明确规定,新官到任三日内,必须拜谒城隍庙,这是借用神明的威力来管制官吏;明朝更是对城隍推崇有加,相传朱元璋称帝之前,曾经宿身城隍庙而幸免大难,称帝之后大封天下城隍,并完善了祭祀城隍的制度,城隍神与现世行政机构相对应,但其职能高于现世行政长官,由此来达到对地方官吏和百姓的精神统治;清代继续沿用明代制度。
合肥城隍庙,又名庐州府城隍庙,位于合肥市安庆路西段。始建于北宋皇佑三年(1051);清咸丰四年(1854),毁于太平军战火;同治十年(1871)重建,因经费缺乏中途停工;光绪五年(1879),由李鸿章之弟李鹤章出面募捐续建。后城隍庙街成为闹市,八十年代曾对庙宇古建筑局部修缮,结合城隍庙市场兴建,吃喝玩乐,应有尽有。成为安徽省第一个步行商业综合体,开创了全省商业经营的新模式,个私经济发源地,合肥首批“万元户”诞生地,也是合肥年味最重的地方。目前所见的城隍庙是2017年完成修缮改造的。
定居合肥十多年来,一直未曾好好看过城隍庙,近日闲来无事,便前往一行,安庆路商品市场大门进入。
改造后的城隍庙市场建筑为徽派风格,古色古香,不多表述,这次主要同大家分享城隍庙主体。 穿过市场到霍邱路,就是合肥城隍庙了,属皖江古典园林,徽州古建筑风格,对称式布局,山门3间,左右耳房共10间;左右两侧有钟鼓楼、牌坊,山门口有石狮相对。 东侧牌坊上书政通门,西侧牌坊上书人和门,合起来就是“政通人和”。 山门进来有一院落,中间戏楼5间,两旁耳房共8间。
这个戏台有一个特别之处,当年建造时是按李鸿章要求,仿颐和园内戏楼式样建造,雕栏画栋,精美华丽。 戏台和主殿间广场边有一口古井,凿于建庙初期,距今已近千年,周边百姓称之为庙井。水质甘洌,大旱不竭,传说南宋词人姜夔曾寓居合肥,到城隍庙拜谒时,品尝此井水后赞不绝口,取名“杏泉”。 主殿3间,两侧耳房各3间。
主殿门头匾额上书:护邑安民。
主殿内端坐宝座上的就是合肥首任城隍爷,这位城隍老爷是谁?估计没多少人关注过。这位城隍就是北宋时期政治家、首任庐州知府孙觉,因为他在任期间为百姓尽职尽责,深受百姓爱戴,被百姓尊奉为庐州府第一城隍。
孙觉这个名字也许大家不熟悉,他就是大书法家黄庭坚的岳父! 西厢房为财神殿,内并列供奉着文财神和武财神,武财神关公正义凛然。,文财神比干笑容可掬。 介绍说祭祀的财神分文财神和武财神,武财神为关公、赵公明;文财神为比干、范蠡。 东厢房为甲子殿,内供奉着六十甲子神。六十甲子神为六十位星宿,轮流值年,掌管一年之事。 主殿的东侧小门,通向了后面的娘娘殿,这是合肥城隍庙仅存的道教殿堂,殿中供奉道教中的西王母、慈航大士、送子娘娘。注意,这里的慈航大士还未成为佛教的观音菩萨。 和娘娘殿相对的宝塔就是思惠楼,这是九十年代重建的。 娘娘殿那边巷子出口也有一规模不大的石牌坊。 合肥城隍庙霍邱路西入口门楼。驴行户外,一直在路上!户外纯属兴趣爱好,希望有一天能走遍神州大地。有空时我会慢慢记下现在以及过往的驴行历程同大家分享,也许偶尔会发发牢骚。喜欢的点下面名片关注,驴行路上有你更精彩!
#长途自驾 #休闲自驾 #轻装穿越 #重装穿越 #海岛行 #合肥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