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多名辅导员转岗,理由都是“健康原因”

学术   2024-11-27 11:29   陕西  

信息来源:麦可思研究
2023年,一篇题为《王小雨为什么不以辅导员为志业——基于一位离职转岗辅导员的个案调查》的论文,在高校辅导员圈中掀起热议。
文章以一位离职转岗辅导员为深度分析个案,通过深度访谈和资料分析,挖掘辅导员离职转岗背后的深层原因。据王小雨(化名)讲述,该校近3年除去提拔外,转岗的辅导员有5人,占全校专职辅导员的 1/10。他们提出的转岗理由都是“个人健康原因”,其中4人为心理健康原因。

他们离职转岗真的是健康原因吗?如果是心理健康,又是什么原因诱发的?文章作者认为这是感性和理性交互作用生成的“有限理性”抉择。“超负荷的工作、职业认同的低下、职业角色的混乱、身心的倦怠”是王小雨打算离去的主要原因。

“每个情绪稳定的辅导员身上都有结节”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成为热门岗位,但社交媒体上关于辅导员工作辛苦的吐槽与日俱增,打破了大家关于辅导员轻松、体面的认知。

“24小时手机开机”“加班是家常便饭”,辅导员辛苦工作相伴而来的是职业倦怠与逐渐变差的身体。
2023年丽水学院、宁波大学两位教师所做的一项研究,对高校辅导员群体的工作现状及生活习惯进行了调查。虽然研究的样本量不大,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两位研究者将丽水学院等4所高校的104名辅导员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显示,参与调查的辅导员中78.85%每天工作时长在8小时以上,近三成(28.85%)超过10小时。
从工作状态上看,辅导员中3/4每天静坐时间超过7个小时;静坐时间在8个小时以上的比例高达30.77%。而且辅导员的工作时长与每日静坐状态成正比。
78.85%的辅导员能够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包括午睡)在7~8小时;但也有19.23%的辅导员每天睡眠时间只有5~6小时。
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睡眠时间少、久坐时间长,以及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不被理解,甚至产生矛盾所带来的负面情绪,都会损害到从业者的身体健康。
曾有研究表示,职业负荷带来的慢性压力会引起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代谢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认知功能减退等发病概率上升。职业负荷也可能造成肿瘤性疾病发病率的显著提升。

难怪有辅导员看到自己的体检报告后会自嘲:“每个情绪稳定的辅导员身上都有结节”。

做辅导员,真“心累”

我们已经看过太多关于辅导员工作忙、任务重、压力大的吐槽。但好像除非身处“围城”,不然真的很难理解他们每天都忙什么?怎么会这么忙?
2017年修订后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明确了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9个方面。
但具体每项职责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就非常烦琐、冗杂。而且辅导员工作很多难以量化和标准化、流程化,这也容易造成工作权责边界的模糊空间。
学生请假审批、处理寝室矛盾、奖助学金评选、学生干部培养、团课班会准备、筹备学生活动,还要参加很多学校会议,晚上还要查寝,有时候还要在半夜处理突发事件……

原则上早8晚5,实则24小时在线。看到很多一线辅导员对日常工作的评价,“心累”是提及最多的两个字。“明明每天都做了很多事,但又好像什么事都没做。”

辅导员减负,减什么?

根据《规定》,高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但从实际的岗位配备来看,一些高校辅导员对接的学生会超过200人,且日常还要与学生家长、院系、学工部、校团委、招就处,以及后勤、保卫等职能部门保持联系。加之有些辅导员还要兼职承担部分学院行政事务,导致他们的工作负荷加重。给辅导员“减负”的呼声也呼之而出。
那么如果要谈给高校辅导员减负,辅导员们最希望减什么?
●“保姆式”管理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烦琐、碎片化,还缘于他们要随时面对上百个学生可能通过微信、电话提出各种问题。而且其中有很多小事,其实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处理好。
“导员,我寝室的人好吵。”“导员,我身份证丢了怎么办?”“导员,食堂好难吃,你能不能去讲讲。”“导员你能不能帮我买个烤鸭……”
网上有位辅导员列出了近两个月学生提出的“各式各样奇怪问题”。通读下来,辅导员日常面对琐碎工作的压力一下就有了画面感。
图源:@不吃早餐(知乎)
其实在日常学生管理中,一些问题管还是不管,多管还是少管,其尺度都值得探讨。摒弃事无巨细的“保姆式”管理,既能减轻辅导员工作负担,也能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办事能力。这或许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理想目标之一。
●摊派就业任务
不论是在接受媒体采访,还是在社交媒体交流中,我们发现就业任务都是辅导员最头疼的一项工作。毕业季尤甚。
图源:《围城里的高校辅导员:艰难上岸后,每天都想辞职》(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统计学生去向可以说是辅导员的常态化工作,但其中的细节有说不出的苦。
一方面总有学生不填,或是随便一填统计表格,辅导员不得不一遍遍打电话催。有的学生到后期就会有抵触情绪,拒接电话和回复信息。
另一方面辅导员也要承受来自学院在就业上给的压力。一些辅导员为了完成“业绩”,不仅要调动各方资源,有时还要想尽办法做一些学生的工作。
教育部多次发文强调各地各高校就业统计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就业工作“四不准”“三不得”规定,其中就包括不得层层加码向辅导员摊派就业任务;不得将单一的去向落实率指标与就业工作人员或者辅导员的绩效考核、评优等挂钩。
以上规定严格落地执行,才能真正给辅导员“减负”。
●随意借调
“辅导员工作就是千条线一根针,辅导员就是那根针,人人都可以给辅导员下命令,各种配合都是要的”。被借调外部门,兼做本职以外大量工作,“两头忙,两头都不敢耽误”,也给不少辅导员增加了工作负担。

对此有辅导员建议,高校应该严格规范辅导员征用程序,明文规定辅导员的工作界限,明确借调时间,避免随意滥用。

  结    语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因此辅导员队伍建设也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校除了要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保证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客观面对辅导员面临的工作负担和压力,并找到应对改善方法也十分必要。

学术路漫漫,普通人攀爬学术阶梯,注定是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冒险……

形势总在变化,难度仍在升级!你是不是还在发愁:变化快、信息少、人脉少、科研忙,没有大把时间研究成功上岸的方法……
到底哪些高校、学院、岗位会有坑?都有些坑又如何更好避开?可以进入蔚青学者平台最新推出的“求职口碑”平台,主打一个“真实、有料”

求职分享、避坑吐槽,快快点击下方图片进入小程序👇👇👇
文章转摘旨在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蔚青学者关注高层次人才求职和学术科研,我们建有各类交流群。


👉 只需轻松几步:


  1.  扫一扫我们的小助手,


2. 备注暗号:“博士/硕士”(嘘🤫 这可是特别通道哦),


3. 即可分别加入对应的【总交流群】【地区交流群】【专业交流群】🎉

博士

硕士


另,有【高校求职】、【科研项目】、【海外人才】交流群可供选择,分享最新招聘信息和科研动态。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跳转至“蔚青学者网”

蔚青学者
青年学者学术生涯陪伴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