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中国现代文学家发行了。1套6枚,分别为鲁迅、郭沫若、矛盾、巴金、老舍、曹禺。喜欢原地实寄的朋友基本选择的是出生地(或籍贯),成就地。对于文学家来说,成就地大部分是在北京、上海等地。出生地(籍贯)基本也是固有的几个地方,此外就是纪念馆、埋葬(墓地)等。
笔者选择了其中的一枚实寄,那就是郭沫若,从山西大寨寄出。之所以选择从大寨实寄,是因为郭沫若的骨灰撒在了大寨虎头山,大寨虎头山也有郭沫若墓。作为一个特殊的选择,从这里实寄,也算符合原地的一种探究。
郭沫若作为文人政客,他既是学者、诗人、研究历史,也有政治头衔。他临终要求葬在山西大寨,表达了对大寨精神的深深敬意和感情。大寨在中国农村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其成就和精神影响了许多人。郭沫若是文人从政,他一面既是学者、诗人、研究历史,一面也有着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会长、文联主席等政治头衔。作为一个文人有极高的成就,至于其他自有后人评说。
深秋季节,去大寨的沿途风景煞是好看,虽有大车林立,蜿蜒的山间小路弯弯曲曲,九十度甚至更多的弯路在盘旋中不断前进。十月的秋景,蒹霞苍苍,秋草黄,碧连天,沿途有高速、国道、省道,还有乡道,村道,在山脉起伏中穿行,也有水岸折射秋水长天,看流年的光影交错,疏影横斜,清浅了岁月的细枝末节,在实寄的路上才能领略到表里山河的另一种意境。
经常能映入眼帘的是遍山的五彩斑斓,让秋色葱茏的光阴,渲染得五颜六色,尤其看到有银杏树的时候,那片亮黄色让人瞬间眼前一亮,沿途看鎏金岁月,一抹金色温暖的颜色,不仅仅是一种风景,更是生命中的温良有一种特有的修养,散发出动人心弦的美,成为最慰藉人心的一抹色彩。郭沫若说银杏是“东方的圣者”“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秋天的银杏亮了双眼,晕染了季节的暖色调,成就了沿途的风景。
人到中年,貌似都不太在乎成败得失了,如秋天一样沉稳沉静,懂得自己要什么,一份淡然,一份深情,一份恬淡,一份宁静,不会因季节的变化而忧伤。对于喜好,自然能够追逐是最好的过程追忆,参与和制作的历程往往都是最刻骨铭心的,因此也珍惜每一次可以实寄的机会。
回溯历史,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走完了自己长达86年的人生征程,在病危之中,郭沫若对妻子于立群和几个子女嘱咐后事:“我死后,不要保留骨灰,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寨肥田之上。”郭沫若要求把自己葬在山西大寨,从此在虎头山上,耸立起一座“郭沫若同志纪念碑”。
在1964年,毛泽东发出了“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号召,作为文人的郭沫若笔下第一次出现了大寨的身影:传统作风雪里梅,大寨精神此地来。已见黄河清彻底,要教宇宙共春回。1964年的11月下旬,73岁的郭沫若冒着严寒,到山西参观由中国科学院组成的工作队在晋南运城地区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2月初,郭沫若在太原参观大寨展览,展览展现出大寨农民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以改造大自然的雄心壮志以及见贤思齐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郭沫若被深深打动,遂决定去大寨实地参观访问。
山西大寨的特殊性,在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轰轰烈烈展开的农村建设运动,大寨成为中国农村的样板,大寨村民也称为中国农民的楷模。大寨在1964年之后的15年间里,足足有1000万人来这个小山村里参观学习,包括华罗庚、郭沫若、王首道、钱学森、周恩来等著名政治人士来观摩学习。
在“农业学大寨”的这场群众性运动中,它的影响力可以动员几亿农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之中,增加了水库、水池、水井、水渠、水浇地,增加了保土、保肥、保水的水平梯田,达到县县有建设工程,社社有建设工程的场景,当时农民们改造了地产地,增加了农村公路,造成的成就之大,是古今中外历史上都闻所未闻的。
记得泰戈尔《飞鸟集》中写到:“我相信一切能够听见甚至预见离散,遇见另一个自己而有些瞬间无法把握,任凭东走西顾,逝去的必然不返,请看我头置簪花,一路走来一路盛开频频遗漏一些,又深陷风霜雨雪的感动。般若波罗蜜,一声一声,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还在乎拥有什么。”
在这个色彩斑斓的季节里,还能亲自去实寄,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记忆的事情;这样的季节,是燃烧的季节,有暖暖的光,也有浅浅的伤。人到中年,懂得任时光斑驳,岁月静好中,保持不老情怀。淡看季节更替,纷纷扰扰的世间,慢慢地咀嚼世间的各种滋味,在生命中始终有一种眷顾,那是不舍的情怀。对于集邮何尝不是如此?有时候,就是一种眷顾,一种回味,一种无奈,更有一种不舍。
郭沫若是中国文坛上最具争议的一个人物,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文坛同僚,对他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其实单论成就,他在中国文坛的影响力少有人能匹敌,但我们评价一个人不能光看他的事业,也要看他的为人处世,这是最能反映一个人人品的。而郭沫若的为人处世就有很多值得诟病的地方,他也因此背负了很多骂名。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作为一个纪念,在现代文学家发行的时候,选择在大寨实寄,也是比较贴切的。
在这个绚烂的季节里,饮一杯岁月的酒,尝人生的清欢和清凉,唯美了时光,氤氲了季节。在实寄的历程中,感受一份追逐的乐趣,品味一种实寄的寄托。人到中年,懂得余生只求一份安好,素心如简,听风听雨,风里雨里,淡淡而行,在优雅的姿态里,虽有万千思绪,因为懂得,亦可释怀,与冷暖温柔相伴,让一种喜好就此结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