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学习《决定》问答㉞—㊱

健康   2024-11-09 18:30   山东  


为什么要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这是党中央对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于增强宏观经济分析能力、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提升政府宏观管理水平、防范化解经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资产负债表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资产、负债总量及结构的核算表,也是分析经济、识别和防范风险、稳定金融的重要方法。资产负债表以资产和负债的存量分析为主,提供了从企业、居民等微观层面分析宏观经济的新视角,与国内生产总值等传统流量分析形成互补认识,更容易透视国家经济增长“累积效应”。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有利于揭示主要经济活动之间的对应关系,展现国民财富及其部门分布状况信息,为科学调整和优化国家资产负债结构和各部门经济结构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把经济增量分析与存量分析、总供给与总需求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更加准确提出宏观经济政策,提高宏观经济政策时效性;有利于准确刻画全国、地方和各部门的资产负债状况,评估偿债能力,反映结构性矛盾及宏观风险的累积,为科学调整杠杆、识别潜在风险储备政策工具。

依据联合国等五大国际组织发布的《国民账户体系2008》,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编制了国家资产负债表,普遍认为资产负债表的功能作用不局限于传统的统计与核算,还具有较强的宏观经济分析和管理功能。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这一重要改革任务,目的是摸清国家的“家底”,进而对国民经济状况作出更全面的判断和分析。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方案》,自2018年起,国家统计局连续编制年度全国资产负债表。虽然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不断推进并取得积极进展,但实践中资产负债表时效不能满足宏观经济管理需要,运用资产负债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尚不够充分,资产负债表尚未充分参与决策和有效发挥作用。

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拓展资产负债表的监测、预警、管理功能。一是全面提高资产负债表编制质量。建立系统全面的资产负债统计数据库,提高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时效性,构建我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理论体系。二是加强基于资产负债表的宏观经济管理研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的研究,注重资产负债表流量指标、存量指标的衔接,为监测、预警宏观经济运行,参与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三是挖掘和拓展资产负债表的管理功能。研究利用资产负债表对不同部门的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进行协调,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研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增加资产负债相关指标的可行性,不断完善管理原则、目标、手段和方式,充分发挥资产负债表管理效用。

怎样理解健全预算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预算制度”,并从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强化对预算编制和财政政策的宏观指导、统一预算分配权、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等多个方面作出部署,为进一步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预算体现党和国家意志,服务保障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重大方略、重大决策、重大工作。科学的预算管理以法治化、规范化、透明化为主要特征,坚持预算法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收入依法组织,支出标准科学,运行规范透明,约束严格有力,注重资金绩效。健全预算制度,既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预算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修改(订)了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出台实施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政府预算体系不断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全面实施,预算公开日益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得到加强,基本搭建起了预算制度的主体框架。但也要看到,预算制度和相关管理工作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预算分配权仍不够统一,财政资源统筹力度有待加大;一些领域财政支出不够规范透明,存在结构固化、资金浪费的现象,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的地方不顾自身承受能力,在民生领域作出超出财力可能的承诺和安排,影响财政可持续性;等等。

深入推进预算改革,健全预算制度,要围绕更好发挥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坚持守正创新,突出问题导向,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补齐制度短板,持续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和财政治理效能。一是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将部门和单位的所有收入全部编入预算。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统筹和有机衔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绩效评价制度,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加强预算、资产、债务等资源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完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财政保障机制。二是强化对预算编制和财政政策的宏观指导。健全支出标准体系,建立完善动态调整机制,为预算编制提供科学依据。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完善中期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机制,加强财政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三是统一预算分配权,提高预算管理统一性、规范性。大力压缩代编预算规模和年中二次分配,防止和克服“钱等项目”现象,全面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推进预算安排与存量资金的有机结合,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和支出结构调整力度,推动资金项目科学整合,规范各领域、部门和单位预算支出管理,结合实际合理确定预算收支规模。四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加强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强化事前功能评估。加快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五是完善预算公开和监督制度,提高预算公开工作质量。六是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探索编制全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加强数据分析应用。

在推进上述改革的同时,要不断健全财政法律制度,完善财会监督体系,加强财政科学管理,健全财政支出全链条管理制度,全面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加强政府采购监管,提升国库管理水平,全面落实预算管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带头坚持预算法定原则,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强化预算约束,严肃财经纪律,切实把各方面资金管好用好。



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需要把握哪些重点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推进落实这一部署,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税收制度方面的改革意图和总体要求,准确把握深化税制改革、优化税制结构的重点。

  税收制度具有筹集财政收入、调控经济运行、调节收入分配等重要功能,涉及国家与企业、个人以及不同地区、群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税制改革扎实有序推进,改革完善增值税制度,调整优化消费税征收范围、税率,初步建立了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探索建立绿色税制体系,实施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改革;加快落实税收法定原则,13个税种已完成立法,修改完善税收征管法。同时,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比,税收制度也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相对较低,地方税种普遍收入规模较小,直接税体系还不够完善,各种隐形变相的税收优惠政策大量存在,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效率、调控经济运行和调节收入分配的效果。

  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决定》要求,健全税收制度,需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统一市场建设,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强化税收功能,使财政收入来源更加平衡稳固,税收调控更加科学有力,收入调节更加精准高效,更好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具体需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支持机制。围绕支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完善政策、提升效率,进一步增强规范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税收立法修法工作,研究与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稳步推进增值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等税收立法,积极稳妥推进非税收入立法研究,提升政府收入体系规范化和法治化水平,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有力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第二,健全直接税体系。完善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经营所得、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实行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更好发挥直接税在组织财政收入和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第三,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和抵扣链条,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研究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适用税率。通过合理配置地方税权,理顺税费关系,培育壮大地方财源,逐步建立规范、稳定、可持续的地方税体系。

  第四,完善绿色税制。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改革环境保护税,研究将挥发性有机物纳入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完善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有关促进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完善碳定价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碳减排的税收政策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五,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完善税务监管体系,进一步增强纳税服务和税务执法的规范性、便捷性和精准性。规范和加强收入征管,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决防止收“过头税费”。


来源|求是网

编辑|闫旋

审核|吕奕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官方微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