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之子】乌兰:草原上盛开的萨日朗花

体娱   2024-11-19 17:01   吉林  



本期人物: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筷子舞传承人乌兰



敲击声清脆悦耳,音乐节奏热烈鲜明,随着这音乐舞动起来的乌兰,时而转身打地,时而蹲跳双脚,由慢而快,每个动作极富技巧性,在饱满欢快的情绪中展示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这就是乌兰将生命融入其中的舞蹈——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筷子舞。



有人说,蒙古族是一个会说话就开始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民族。这句话在蒙古族聚居的前郭西部乡镇,曾经是真实的生活写照,乌兰的童年时代,就深深受到这个大环境的熏陶。 



工作以后,乌兰加入了前郭县草原文化馆,一个蒙古族艺术家辈出的文化高地。2006年,机缘巧合之下,她拜了内蒙古著名舞蹈家、国家一级演员双金花为师,开始系统学习筷子舞的跳、编、导等多方面知识。此后,她刻苦学习、勤勉努力,很快成为前郭县乌兰牧骑艺术团的节目编导和导演,创编的舞蹈也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和县的大型文艺调演与比赛。 


擅长的舞蹈是阳刚气十足的筷子舞,乌兰本人也是不轻易叫苦喊累的性格。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与传承,需要大量的田野调查;创编一组成功的舞蹈动作,也需要千百次的尝试、摸索;让一种几乎在日常生活绝迹的民族舞蹈重新走进百姓生活,更需要付出数不清的精力与汗水。


有耕耘必有收获在筷子舞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方面,乌兰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十几年间,她的演出登上了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参加了电影《天歌》的录制;创编演出的《筷子舞》在首届全国农民文艺汇演中,获得了丰收奖;舞蹈《飞鬃马》《万马奔腾》《吉祥的草原》等先后在国内各项大赛中获奖,乌兰本人也获得了多项个人荣誉


筷子舞的技艺性较强。舞动起来的筷子如双剑如鼓槌如马鞭,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草原牧人彪悍洒脱、率真柔美的个性,是蒙古族传统艺术中,源于生活又得到较好升华的典型舞蹈艺术,堪称是具有浓郁草原特色的传统艺术精品。近年来,乌兰在前郭各乡镇培训筷子舞爱好者,旨在让它从舞台再回归生活,让更多老百姓认同它、喜欢它。   


经过乌兰等人培训、推广,如今在前郭西部民间流行的筷子舞,动作变化繁多,整体风格明快激昂。舞者在情绪高时,筷子绕身飞舞,可在各种动作上击打身体的各部位,场面轻松热烈。



“乌兰”的名字,在蒙语里的原意是“红色”。就像那草原上盛开的萨日朗花一样,这位生长于查干花草原的蒙古族姑娘,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民族舞蹈艺术之花热烈盛放,开遍草原。




文章来源:原创·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图片来源:文中图片由被访人提供

编辑:孟汐、王浩懿

初审:郝滋丽

复审:钟晓

终审:赵敏


戳右下角小花分享给更多人



吉林之声
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吉林之声·声动吉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