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此妙处,何必西湖!魏源说的

政务   2025-01-13 22:46   江苏  





南京是一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都,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在鼓楼区清凉山东麓,坐落着一座充满诗意与传奇的公园——乌龙潭公园。


它占地面积不大,更像是小小的后花园,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产。



从唐代到近现代,众多文化名人曾在此留下足迹。颜真卿、茅元仪、方苞、曹雪芹、魏源、陶澍、吴敬梓、袁枚……

诸多大咖在这里或隐居、或游览、或创作,他们的故事与乌龙潭公园紧密相连,成就了一段段佳话。



1

颜真卿

放生池畔书传奇

颜真卿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


他不仅是一代名臣,更是书法史上的巨星。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 “颜柳”,被赞为“颜筋柳骨”。


公元759年,颜真卿在升州(南京)刺史任上,深入民间,访贫问苦。


彼时,乌龙潭及太平桥常受水患困扰,他精心规划治理蓝图,带领民众疏沟渠、护堤坡,使得乌龙潭通往长江的水道畅通无阻,防涝灌溉两全其美。



此外,唐肃宗乾元二年,颜真卿上表请求建造放生池,旨在弘扬仁德,广施慈爱。


他先后撰写了《天下放生池碑铭》,隔三年又写了《乞御书天下放生池碑额表》。


唐肃宗批准后,他奉诏在全国36州县建放生池81处,乌龙潭便是其中最大的一处。



颜真卿去世后,后人为纪念他,改放生庵为颜鲁公祠。


历经风雨,祠宇倾圮,清同治年间,江宁知府徐宗瀛在原址重修颜鲁公祠。



颜鲁公祠按历史原貌修葺一新,原存七块碑刻均完好嵌于殿内墙壁上,并在原放生井上恢复修建了新放生亭。      



如今的颜真卿纪念馆里,陈列着大量的文史资料、实物、书法珍品、古碑帖及拓片,介绍颜真卿的生平、政绩和他的书法艺术。



园林旧梦入红楼

曹雪芹

2



相传乌龙潭原为曹家花园,是《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之一,曹雪芹幼年在此度过了一段难忘时光。


这片土地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他日后创作《红楼梦》的灵感源泉。





漫步乌龙潭公园,一尊曹雪芹的汉白玉坐像静静矗立在水中央的方石座上,他目光深邃,仿佛在凝视着往昔的繁华旧梦。



坐像旁的“沁芳桥”源自《红楼梦》,是出入大观园的必经之路,连接着贾宝玉的怡红院和林黛玉的潇湘馆,见证了宝黛之间凄美的爱情。



桥前一棵明末清初的老桂树桩,距今约400多年历史,每年花开二度,香气弥漫,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悠长故事。



3

魏源

“小卷阿”里的“海国图志”



魏源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所著的《海国图志》以及“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让他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代表。



魏源在乌龙潭畔置办了三进草堂,取名为“湖干草堂”,后来改名“小卷阿”。


他喜欢乌龙潭的清幽静谧,赞叹这里“有亭有篱,有竹有树,不城不乡,可歌可钓。”


一个夜晚,魏源与陶澍在乌龙潭泛舟赏月。陶澍看着青山绿水,感叹“乌龙美景,秀色可餐”。


魏源不禁答曰“有此妙处,何必西湖!”——这就是乌龙潭美誉“小西湖”的由来。



魏源的后半生居住此地,与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往来甚密。


受好友委托,他在“小卷阿”完成了不朽著作《海国图志》。


这部巨著依据林则徐所辑的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参以历代史志、明以来《岛志》及当时夷图夷语编成,后经修订、增补,到咸丰二年(1852年)成为百卷本,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


教忠祠里育后人

方苞

4



清代文学家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之一。乾隆七年(1742年),方苞辞官携家人归居南京,因喜爱清凉山、乌龙潭一带的秀丽景色,于是定居在此。


方苞弟子刘大櫆写道:“公既归里,幅巾袴襦。冶城之北,有山有湖。水亭风榭,嘉禾扶疏……宾从燕集,不废菑畬。”


方苞在这里筑庐授业,建造方家宗祠“教忠祠”。与普通的祠堂不同,“教忠祠”没有神像,也没有牌位,而是类似于书院的布局,供族人休息、讲学和传道,还为到南京赶考的族人提供了一个歇脚之处。



5

谭元春

三游留佳篇


明代著名文学家谭元春是“竟陵派” 创始人。谭元春一生至少四次来到金陵,三次游览乌龙潭,留下了《游乌龙潭记》三篇,细腻地描绘了乌龙潭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致。


七月初三初游,他从旱西门(今汉西门)向北沿城墙内前往乌龙潭畔,登上森阁,眼前“前冈倒碧,后阜环青,潭沈沈而已” 的景色让他心动不已,遂与友人相约制筏游潭。


七月初七再游,谭元春与六位朋友乘筏游潭时,忽遇雷雨交加。然而,这并未影响他们的游兴,“光煜煜入水中,深入丈尺,而吸其波光以上于雨,作金银珠贝影,良久乃已”。之后,他们赏雨景,张灯行酒,尽享畅快。


七月十二第三次游览,谭元春与林古度兄弟一行取道华林园、谢公墩而至,与茅元仪、钟惺、潘之恒等朋友会聚后,先游灵应观,再乘筏游潭。潭水波光与山林翠色相映,令他们心醉神迷,甚至想在此结庐而居。


七月十二夜宋献孺招泛乌龙潭

夜夜潭光不尽然,即今流止已非前。
云霞落水红生浪,草树依冈绿到天。
遥散渔灯先照阁,未残荷叶尚留船。
风凉月好俱朋侣,莫道良俦只坐边。


乌龙潭公园

不仅仅是一处景点

更是深厚历史文化的承载地


不妨到这里走走

感受深厚的文化气息

聆听文化名人的足音



素材来源|南京鼓楼文旅、江苏文脉、我爱大南京
编辑 | 刘蓓
校对 | 潘希佳
审核 | 陈新洋

点赞+在看

分享小伙伴

↓↓↓


南京发布
权威发布,清新服务。这里是南京市委市政府新媒体平台,南京市委网信办负责运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