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溪的启示|LIANGXI
作为老城区,梁溪在发展未来产业上,有何独到之处,或者说,梁溪可以给同样正在寻求转型和突破的其他地区,带来怎样的启示?
作为老城区,梁溪第二产业增加值一度在GDP中只占13.2%。为了避免中心城区产业空心化,梁溪提出做强都市工业,提高制造业在GDP中占比,力争2025年达15%—20%,工业产值破千亿元。
老城区往往因为土地资源受限、城区保护规划等原因,发展未来产业,并不容易。为此,发力未来产业,需要打破思维定式,更需要拿出果敢、魄力与智慧。
梁溪紧扣四个关键词,来发展新产业。紧紧围绕空间、配套、要素、队伍多维发力,大胆创新,以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发展新产业,变“不可能”为“可能”。
发展产业,首先需要的就是空间。作为老城区,梁溪的产业空间从哪来?
梁溪的做法是,以新空间承载新产业。打破老城区空间狭小的思维惯性,通过国企回购回租老旧厂房、低效用地等方式,围绕链主企业需求“拉链建园”。
目前建成和在建载体300万平方米,今年新建遨天巡宇总部基地等200万平方米。
结合自身禀赋和特色,梁溪更应打造“小而美”“上下楼上下游”的特色园区,真正让“产业集群+特色园区”成为梁溪品牌,全力支撑十二个产业生态圈发展壮大。
同时,走出去链接高端资源,依托无锡布局的4个创新合作中心,加强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西三角合作。
引进云圣智能、阶跃星辰、快仓等一批有带动效应的链主企业。
“我们主要瞄准的是某一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这是梁溪区委主要领导在招商时多次强调的一个招商策略,盯头部、引龙头,建强生态圈。
拿商业航天来说,短短一年多时间,先后有40多家行业细分赛道头部企业落地梁溪,带动近百家上下游企业集聚。
同时,《关于促进梁溪空天产业建圈强链筑峰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新政发布,从加快产业生态圈建设、提高产业链质量韧性、加速构筑产业链高峰等层面制定相关政策,为梁溪空天产业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目前,梁溪的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分别集聚头部企业71家、70家、41家、43家。
以新配套吸引新产业,依托无锡产业配套齐全、水运发达等优势,选准能耗低、占地少、增值快的产业赛道,以投行思维招商,实现未来产业“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的前提是,要善于嫁接、整合资源,为我所用。
科创平台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策源地。发展新产业,需要不断增强科创平台的策源能力。
梁溪的办法是向外借智,寻求共赢。通过共建太湖空天动力研究院、空天产业公共测试试验中心、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构建“技术研发+中试平台+应用场景”体系,吸引落地天兵科技液体火箭、亿航智能低空应用运营、百度文心千帆大模型等龙头项目。
商业航天项目达产后,梁溪将具备年产50发火箭725吨载荷发射能力以及410颗卫星整星、10艘太空飞船制造能力。
你很难想象,这样的火箭卫星飞船制造、发射能力,竟然来自一个老城区?
梁溪,就是这样一个可以不断带给你惊喜的神奇的地方。
以新要素赋能新产业,针对区财政底子较弱现状,梁溪探索“财政+创投+产投”模式。
同步集聚算力、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先后成立科创产业、数字经济两个百亿级母基金,建成算力规模1310P的4个智算中心。
依托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基地,引入白泽、金石等10个垂类大模型,集聚生态企业50家。
以新队伍发展新产业,按照市委激励基层干部强化科技思维、产业思维、金融思维的要求,注重队伍培养,提升干部的冲劲闯劲和对新事物的敏锐性。
实施人才强区等行动,与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成立引才工作站,聘请12位院士为产业顾问。
融入服务“三个一” 梁溪怎么干
昨天的大会,聚焦“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以“六个更大力度”作了部署。
比如,更大力度推进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建好基础科学中心,用好各类科研平台,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前沿技术。
还有,更大力度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把握未来产业靠技术驱动、靠场景牵引的特征,选准赛道,推动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加快落地、裂变为产业。
同时提出,“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是针对全省面上的总体布局,各地的条件不同,承担的使命也不一样,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
融入服务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梁溪怎么干?重点突出12个字。
突出顶天立地,融入服务全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一方面,不断向“未来”挺进。加强未来技术研究,依托225家头部企业、12位院士顾问以及近千名领军人才、总师人才、科学家,聚焦火箭卫星研制、机器人、核药研制等领域,梳理国家“顶天立地”科技项目承接清单,开展天基遥感大模型等“卡脖子”技术攻关,用“明天的科技”锻造“后天的产业”。
另一方面,加强产业协同创新。依托无锡市产业创新研究院和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加强与南京电子设备研究所、中科院工业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的成果转化对接。
加快建设国家技术东部转移中心、中科院半导体所梁溪技术创新中心、高性能特种轴承技术创新中心等产学研平台。
打造医用同位素等大科学装置和卫星全链条研发测试、火箭发动机核心部组件、空天材料等国家级检测平台,把创新成果应用到未来产业的产业链上。
突出强链补链,融入服务全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方面,完善产业生态。加强与市级新赛道及未来产业“链长”机制的衔接联动,深化“百企建圈”“百园百楼”专项行动,每月举办项目发展恳谈会,组建219个服务专班,每个生态圈集聚高附加值企业100家以上,全年落地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20个以上。
另一方面,完备产业基建。在太空基建方面,联合国星宇航、银河航天等企业,打造全球首个算力星座、共享星座、电磁星座和国内首个手机直连卫星星座。在数字基建方面,积极参与无锡“人工智能+”行动,借助全市千卡万卡智算集群、算力中心等,打造全省首个行业顶尖的原生大模型—“锡月”。
突出区域协同,融入服务全省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依托无锡连云港南北结对合作机制,积极参与省“1+3”重点功能区建设。
一方面,深化商业航天“南建北射”合作。与连云港灌南县加快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母港联合共建,携手讲好“水运江苏”的海洋故事、太空故事。
另一方面,拓展生物医药“南研北制”实践。与连云港连云区共同发挥田湾核电站区位优势,在梁溪科技城布局中科稀土医用同位素项目药物研制中心和销售中心,在连云港布局药物原料及前体生产制造基地,合作打造世界领先的医用同位素研制基地。
文字:陆金芸
编辑:梁溪区融媒体中心
你的每一个“点赞”和“在看”
我都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