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晚爆火到全网热议,《无锡景》凭什么“出圈”?

政务   2025-02-02 17:06   江苏  


弦索叮咚、吴语婉转,一首改编填词的江南小调《无锡景·家国情》,成为2025年春晚江苏无锡分会场贯穿始终的主线。舟楫如梭,梦里星河,一帧帧江南画卷无锡景,向世人展示了隽永千年的浪漫。

这首以苏州评弹风格重新演绎的《无锡景》,也引发了大家的喜爱和热议。它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这首《新无锡景》,其中又蕴藏了怎样的文化意义呢?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作为江南小调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无锡景》传唱至今已有一百多年,脍炙人口。清末至民国初年时,《无锡景》并无固定歌词,任由演唱者即兴发挥。1934年,无锡籍沪上滩簧演员王美玉演唱了《改良无锡景》,将当时无锡工商业繁荣、交通便利、风景优美的景象写入歌词。王美玉以滩簧唱法加工此曲,诙谐而不庸俗,经高亭公司发行唱片,成为后来《无锡景》歌词固定化的最初雏形。

差不多同一时期,《无锡景》还曾被改编为诸多当时的流行歌曲,如周璇演唱的《花开等郎来》、吴莺音的《我有一段情》等。新中国成立后,不少电影亦采用该曲调作为插曲,如《三笑》中的《真心来相诉》、《金陵十三钗》中的《秦淮景》等。同时,因其优美动听,评弹、锡剧等各门类艺术家都曾用各自的艺术形式和方言演唱过这首小调。

我们在春晚上听到重新编曲的《无锡景·家国情》,不仅让大家领略了刚柔并济的江南气韵,更呈现了一代代江南人奋进勃发的豪情。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弹词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曲艺,是流行于中国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说唱文学形式。按地域不同又分苏州弹词、扬州弦词、四明弹词、绍兴平湖调、长沙弹词等。而苏州评弹又广泛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和浙江北部地区。因此,江苏省艺术评论学会曲艺专委会主任潘讯表示,准确来说,春晚上演的《无锡景·家国情》是用苏州弹词的演唱方式演绎的江南小调。

不得不说如此搭配匠心十足。苏州、无锡两地毗邻,同属江南文化、吴语方言体系,两地语言、习俗、文化非常接近。将江南小调《无锡景》以苏州弹词风格重新演绎,不仅增加了民间小调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也让弹词这一传统非遗在传承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其实,向上追溯,江南小调《无锡景》还蕴藏着南北文化沿运河传播流变的历史。昆曲研究者、词曲学学者汪芒介绍,《无锡景》的曲调来源于北方的“侉侉调”,又名“卖油郎”“叹五更”,最早从山东一带沿大运河流传而来。在如今的山东省各地区仍流行着名目不同的“五更”小调,与“侉侉调”旋律基本一致。“侉侉调”虽源自北方,却在江南地区广泛流传、大放光彩,扬剧、淮剧、沪剧中都有吸纳该曲调,又传回北方的河北、北京、天津以及东北地区,形成“照花台”“探清水河”等曲牌,在二人转、北京时调、天津时调中仍能见到。

淮剧《卖油郎·叹五更》

二人转《探清水河》

北京时调小曲《照花台》

所以说,春晚无锡分会场的这段《无锡景·家国情》,由上海评弹团的演员高博文、陆锦花用苏州弹词方式演唱,是长三角“一家亲”、交融交汇的充分体现,这种跨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正是江南文化的魅力所在。

随着时代发展,代表江南文化的苏州评弹不断被重新演绎、创新传播,绽放新的时代光彩。“作为评弹艺术从业者的一员,我倍感激动和骄傲。”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吴新伯说,就像前一段时间《声声慢》的走红一样,曲艺、评弹都需要更多人的喜欢和认同。当年的《蝶恋花》《苏州好风光》风靡全国也是如此,它带来的影响力至今不衰,希望涌现出更多的“出圈”之作。


素材来源:交汇点新闻

编辑:梁溪区融媒体中心

你的每一个“点赞”“在看”

我都当成了喜欢

梁溪发布
无锡市梁溪区官方微信,政务发布服务民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