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多多多多多,近15年最多!

文摘   2025-02-07 09:20   甘肃  

2月5日,记者从兰州区域气候中心了解到,刚刚过去的1月,甘肃省的平均气温达-4.6℃,较常年同期偏高1℃;平均降水量为8.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36倍,为近15年来最多。气候专家表示,月内出现3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其中23-26日多地降水量创历史纪录,26县(区)日降水量突破1月日降水量历史极值,10县(区)突破冬季日降水量历史极值;寒潮天气为1961年以来次多,甘肃过半县(区)遭强寒潮侵袭;大风、沙尘天气偏多。气候条件对土壤蓄墒、作物安全越冬有利,但降温降雪天气对设施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有一定不利影响;寒潮雨雪过程对春运期间交通运输和城市运行造成不利影响。1月气候条件总体一般。
据悉,刚刚过去的1月,甘肃省平均气温达-4.6℃,较常年同期偏高1℃。其中,酒泉市北部、张掖市南部和武威市西南部为-10.2℃至-8℃,河西大部、陇中大部、甘南州大部、平凉市局部和庆阳市北部为-8℃至-4℃,陇南市南部和甘南州东南部为0℃至5.7℃,省内其余地方为-4℃至0℃。
与常年同期相比,河西大部、陇中地区、甘南州东部和西部及陇东南地区中西部偏高0.5℃至2℃,酒泉市东部、张掖市西部和武威市北部偏高2℃至2.7℃,省内其余地方接近常年同期。气温最高中心出现在文县,为5.7℃,最低气温中心出现在马鬃山,为-10.2℃。
气候专家表示,1月,甘肃省平均降水量为8.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36倍,为近15年来最多。其中,平凉市东部和庆阳市南部为20到26.6毫米,白银市南部、定西市北部、陇南市东部、天水市南部、平凉市中西部和庆阳市北部为10到20毫米,省内其余地方不足10毫米。
与常年同期相比,酒泉市东部、金昌市、武威市北部和甘南州中西部偏少2成到1倍,酒泉市南部和北部局部、张掖市中部、武威市南部、白银市局部、定西市南部、甘南州东部、陇南市西北部和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部和西部偏多2成到1倍,白银市中南部、兰州市、临夏州、定西市北部、陇南市东北部和西南部、天水市南部、平凉市和庆阳市偏多1倍以上,其中白银市中部、兰州市东南部、定西市北部局部、平凉市东部和庆阳市偏多2到5倍(兰州),省内其余地方接近常年同期。降水量最多中心出现在西峰,为26.6毫米。


冷҈冷҈冷҈!寒潮来袭,伴随显著强风→


今日(6日)起,蛇年首场寒潮将自北向南影响中东部地区,带来大风降温。6日至7日,南方大部地区有小雨过程,东北地区及四川西部、西藏东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

大风降温今起横扫中东部地区

华北黄淮局地降温超10℃

中国气象局气象分析师孙倩倩介绍,此次寒潮过程影响范围广,降温直抵华南,冷空气的主力路径将自内蒙古、华北平原一带南下,导致华北、黄淮成为降温核心区域,部分地区降温幅度或超10℃。
此外,这次寒潮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北方会伴随显著强风,特别是在今明两天,华北平原一带风力异常强劲,部分地区阵风可达到8—9级。“北京今天中午到前半夜会进入大风影响的核心时段,平均风力达6级左右,阵风有8—9级。北京这次大风是具有一定极端性的,需要特别关注。”孙倩倩说。
中央气象台2月6日6时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预计黄淮及其以北大部地区过程降温6—8℃,其中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黄淮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10℃以上;
南方大部降温4—6℃,部分地区7—8℃,局部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0℃以上。
8日早晨,最低温度0℃线将南压到贵州南部至江南南部一带。青藏高原中北部气温也将下降8—10℃,昆仑山部分地区降温12℃以上。

中央气象台2月6日6时继续发布大风黄色预警,预计,6日8时至7日8时——

华北、内蒙古中部、宁夏、陕西北部、黄淮等地的部分地区有5—6级、阵风7—8级的偏北大风,其中,山西中北部、京津冀的部分地区最大阵风可达9—10级;

渤海、渤海海峡、黄海大部海域、东海北部海域、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南海北部海域将有7—8级、阵风9级的大风,其中,黄海中部和南部、东海东北部的部分海域风力可达9级、阵风10级。

西藏中北部、青海南部有6—8级、阵风9—11级的偏西大风。

此外,6日至7日,南方大部地区将有一次小雨过程,贵州中北部有雨夹雪。此外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和吉林等地有小到中雪。

据悉,周末前后,寒潮影响将趋于结束。北方8日起、南方在9日前后将开启升温,气温将从较常年同期偏低回升至正常水平,多地气温回升幅度较大,可达10℃左右。不过,12日前后还有一次冷空气过程影响中东部。

近期我国中东部气温多起伏,建议公众需关注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北方多地风力强劲、持续时间长,户外活动时需远离广告牌等临时搭建物,注意安全。

来源:中国天气网 中央气象台 甘肃交通广播丨监制:朱元军丨校审:牛栋 祁秋谨丨编辑:牛栋丨法律顾问:丁艳妮 

崆峒发布
我们将在这里为您第一时间发布崆峒政务信息和民生资讯,讲好崆峒故事,传播崆峒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