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示教育工作新风采,记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点滴,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发展,县教育局决定开展“我的教育教学故事”征文活动。
一堂课教学的亮点、一个问题的研讨、一项活动的感受、一次家访的见闻、一种情况的调研、一件事情的反思以及一则读书体会等都可作为交流的内容。文章千字左右,有理念、有情节、有过程、有感悟。要求真实、原创。散文、札记、通讯、小论文均可。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是一名从教近二十年的“老教师”。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其中也不乏一些“问题生”。每当我面对他们各种各样令人头疼的行为,想要对他们大发雷霆、恶语相加的时候,我都会记起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你的皮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的态度便缓和了许多,语言也不再犀利。
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我让学生想象黄山的奇石还可能像什么。同学们有的说像狮子,有的说像鸟窝,有的说像酒杯、像花瓶……这时平时不怎么受同学“待见”的小袁突然发出一个怪异的声音:“嘎!”同学们立刻齐刷刷地看向他,有几个还笑了起来,我也准备因为他扰乱课堂纪律狠狠地批评他一顿。这时,陶行知先生的话发挥了作用,我想,他也许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呢!于是,我平稳了一下情绪,询问他为什么发出这种声音。他怯生生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说黄山的奇石像尜。”同学们可能是第一次接触这个听起来有些搞笑的名词,顿时哄堂大笑。小袁脸涨得通红,大声嚷道:“就是那种在广场上用鞭子抽的东西。”我的怒火消了,庆幸自己刚才没有不问青红皂白地批评他。
我示意大家停止发笑,解释说:“小袁同学说的是陀螺,你们有没有见过陀螺?”同学们有的说见过有的说没见过。我又心平气和地对小袁说:“你能不能给大家讲一讲陀螺是什么样子的?”小袁看我没生气,立刻有了信心,“就是用木头做的上边大下边小底下是尖的有的还带滚珠,用鞭子一抽它就不停地转啊转!”他一口气说完一长串的话,显然很激动。
我现场搜了陀螺的图片,又找了几张类似陀螺形状的石头,用大屏幕展示,问同学们像不像,大家都说像。我赞许地向小袁点了点头,说:“你今天表现特别好,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而且比喻十分恰当,老师为你点赞!”说着,我冲他竖起大拇指,同学们也鼓起了掌。这时,我看到这个平时上课不出声下课就淘气的孩子,眼里闪着光,脸上写满了喜悦。
此后,我更加关注小袁的一举一动,发现他身上还有许多闪光的地方。他很热心,见到同学有困难总是忙前忙后想发挥作用;他有集体荣誉感,每次参加集体活动他都异常紧张生怕自己出错;他干活卖力,大扫除时别人不爱干的活留给他,他从没有怨言……每当这些时候,我都会用语言鼓励他、表扬他,甚至把他树立成同学们的榜样。没想到,这些不经意的语言“保护”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慢慢地,小袁犯错误的次数越来越少,学习兴趣也浓厚了,同组的同学们也不再说他“拖后腿”了。小袁由一个“问题生”变成了受同学喜爱的好学生。
不是吗?教师的批评或鼓励总会在不经意间被学生无限地放大。而适时的语言“保护”,不但能彰显教育的非凡魅力,也极有可能发挥神奇的功效!
侯德迁,苇子沟九年制学校教师,班主任。
编辑:孙皓莹 王 静
审核:郑东辉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投稿信箱:
zwjiaoyuxinx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