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随着冬季的来临,气温逐渐降低,又到了传染病的高发时期。在人员密集的大学校园里,我们更要重视传染疾病的防控,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以下是“新铁职院融媒体中心”搜集整理的一份详细的秋冬季大学生传染疾病防控指南,快一起来看看吧!
冬季常见传染疾病
简称“流感”,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症状包括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
主要通过摄入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吸入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等感染。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由登革病毒引起,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常见症状为发热、皮疹、全身疼痛等,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但国内多地已出现本地病例。
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封闭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常见症状主要为发热、咽干、咽痛、咳嗽等。
通过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症状包括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以及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传染性极强。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由肺结核杆菌感染肺部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咳血、胸痛、胸闷、低热、盗汗、消瘦和疲劳等。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较小微生物,没有细胞壁,主要存在于纤毛上皮之间。它通过细胞膜上的神经氨酸受体位点吸附于宿主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抑制纤毛活动和破坏上皮细胞,从而引起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或唱歌时,肺炎支原体就会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到他人。此外,接触传播也是可能的途径,如接触被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手、衣物、餐具、毛巾等物体,再触摸自己的口、鼻、眼等黏膜处、就有可能感染肺炎支原体。
预防措施
这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建议同学们根据自身情况,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新冠疫苗(如有需要)、水痘疫苗、腮腺炎疫苗等,提高对相应传染病的免疫力。
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后,都要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洗手时间不少于 20 秒。
正确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或通风不佳的场所,应佩戴口罩,以减少病毒或细菌通过飞沫传播的风险。
避免接触传染源:尽量避免与有传染病症状的人密切接触,如发现身边有同学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要及时提醒其就医,并保持一定的距离。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 7 小时,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优质蛋白质等,保证营养均衡,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适量运动:坚持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如跑步、跳绳、打球等,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排出体内的毒素。
每天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的空气可以降低病毒和细菌的浓度,减少感染的风险。建议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 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
定期对宿舍、教室、实验室等公共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尤其是桌面、椅子、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部位。要保持宿舍的整洁,及时清理垃圾,避免滋生细菌和病毒。
同学们,秋冬季传染疾病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高度重视预防工作,做好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守护校园的健康!
资料来源 | 新媒体中心
编辑 | 新媒体中心
审核 | 新媒体中心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
新浪微博:
@新铁职院微校园
投稿邮箱:xjtdzyjsxytw19730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