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创团·小番茄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ID: xdfjtjy)
一位心理咨询师,讲过这样一个案例:
女儿小学的时候成绩很好,还是班里的班长,年年是三好学生,平常经常代表班级参加诗歌、演讲比赛等。上了初中之后,女儿成绩没那么拔尖了,只能排到中等。这位妈妈说,她心里肯定是有落差的,所以经常和孩子说要加把劲儿,继续努力等等,但从来没有责备过女儿。但不知道为什么女儿总是闷闷不乐的,对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唯一开心的时候,就是周末和朋友一起出去玩的时候,但每次回到家后,孩子就又蔫了。女儿的作业一般都拖到周日晚上才写,写着写着,就开始一边掉眼泪一边抱怨不想上学,情绪激烈时还伴随大吼大叫,撕扯作业。心理咨询师听完妈妈的描述后,说孩子可能是抑郁了,建议她带孩子去医院看一下。这位妈妈还不信,好好的孩子,怎么可能说抑郁就抑郁。18岁以下的孩子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28%;其中五成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知乎上有一位妈妈求助:女儿得了抑郁症,我游走在崩溃边缘,我该怎么办?她说,女儿高中的时候有一天情绪突然变得很奇怪,不愿意去上学,还整天将自己关在房间里面。严重的时候,会把妈妈当成仇人一样来骂;心情不好,就会把家里的东西都砸一遍,然后躲在房间里几天不出来;这位妈妈感觉很痛苦,每天都很崩溃,都要撑不下去了。很多家长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无法理解儿女的抑郁症,认为一个孩子不应该抑郁,孩子很可能是单纯的厌学。其实这就是家长们最急需改变的,因为这样的理解,常常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央视新闻《相对论》记者@庄胜春曾为了蹲点青少年抑郁,采访过十几个家庭。今年18岁的浩然,四年前被确诊为重度抑郁,休学至今。但后来“一定要考一个好的高中、好的大学,然后读研、读博,找一个好的工作……”成了父母和他全部爱的连接。初三那年,当疫情结束重新回到学校,他每天都被无力感和窒息感包裹,他哭着打电话给妈妈,表示自己要崩溃了。接下来,他从请一天假,请一周假,到长时间不去学校,最后休学、复学、再休学……那段时间,每次听妈妈提到“回学校”三个字,都像点燃了皓然情绪的炸药。他会忍不住动手打妈妈,好几次掐着她脖子把她按到墙角。而妈妈回忆起儿子生病期间的状态,则觉得“天塌了,我的孩子怎么说躺下就躺下了。”很多父母,总以为孩子厌学,叛逆、情绪化就是矫情,熬过去就好了;殊不知,孩子并非偷懒、矫情、故意和你作对,他们的内心可能正在经历激烈的抗争与呐喊,那是一场不可承受之重。如果孩子出现了类似的行为,很可能是身体在向你求救,作为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为什么现在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
临近开学,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门诊又一次人满为患。“他最近半年一直在家,现在这种情况,上学有没有问题?”“孩子是不是要终生吃药?将来还会回到正常的生活吗?”他们急切地发出一声声疑问:“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我们今天的孩子,是很可怜,很惨的,因为他们要背负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多重压力。每天早晨5:20就要起床,晚上10点才能上床睡觉。许多有的孩子,不仅平常要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周末的自由也要被压榨,去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清华大学教授王文湛在一次演讲中说,他10岁的孙子,在学习奥数时,遇到了一题比较难的奥数题去问他。他看了下,结果发现这个知识点是高二数学才能学到的知识。大学副教授蔡先生说,他三年级外甥女的一套语文作业,远远超出三年级教材的难易程度:“社会压力大,一层层传导下去,最薄弱的环节就是这些孩子。”这些无声的压力,激烈的竞争就像一座座沉重的大山,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如果说,巨大的升学压力和沉重的课业负担,是一个万丈深渊。那么,父母的高期望和焦虑情绪,就是将孩子最终推向那个深渊的无形之手。心理咨询师让家长们站成一排,分别代表1岁、2岁、3岁……对孩子讲一句自己对这个年龄的孩子经常讲的一句话。1岁时是“宝宝真棒”,2岁时是“要小心哟”,3岁时是“今天你在外面跑得真快”,4岁时是“注意安全”;但到了6岁以后,就成了:“赶紧起床,再不起来就迟到了”、“快点做作业”、“作业做完了吗”、“这次考试排名怎么样”……所有人都发现:幼儿园之后,家长不再向孩子优先传递感情,而是在传递焦虑。试想,当一个孩子回到家,感受不到任何美好和温暖,每天耳边只剩下父母冷冰冰的“作业”、“成绩”和“分数”。内卷时代,很多父母都拼了命的鸡娃,卯足劲想让孩子拼一个更好的未来。可事实上,过度的竞争和压力不仅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还可能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就像心理学博士陈海贤说的:越是内卷的时代,越要关注和保护孩子,为他们筑起心理的防护墙。但他妈妈反倒鼓励道:“这么难的题能考80多分很了不起了。”高三时,他一模二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担心自己考不上一本,情绪特别低落。“考不上一本没关系,上个二本也可以,只要你健康快乐就好了。”妈妈一番话很感人:“你的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了,我再加压,还不得把你压垮呀!”在当今内卷的大环境下,孩子们本来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果父母再不断地传递焦虑,孩子很可能在日复一日的内耗中压抑成伤。真正聪明的父母,早就学会了共情孩子,建立松弛感,不让焦虑拖垮孩子和自己。心理专家陈默曾说:“孩子上了初中后,来自外界的压力会越来越多。我们当父母的,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家庭,帮孩子减轻压力。”一位妈妈发现高三女儿学业压力太大了,就想各种办法哄女儿开心。她还特意在网上买了一台棉花糖机,陪女儿旷课了一节晚自习,让女儿自己做棉花糖玩儿。父母平常要帮孩子做好情绪疏导,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心事、多带孩子去散心、去玩耍、运动来解压。女孩就因为想在家里“养蛇、养蜘蛛”和父亲产生了分歧。爸爸看着哽咽的女儿,表示无法理解:“家里小,不适合养这种东西。”后来经过心理医生引导,才得知,女孩最近升入初中,新环境压力太大,加上父母最近离婚,家里支离破碎,爬宠对她来说是一种治愈,也是陪伴。父亲听后愧疚不已:“我平时很少在家,今年跟她妈妈离了婚,对她心理打击比较大。”他还郑重地表示:以后会带女儿出去打个球、散散步,在后方做好女儿的支持。当父母能够看到孩子的困境,理解孩子的痛苦,及时排解他们负面的情绪,很多心理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为什么医生养孩子都比较佛系,老师养孩子却比较严厉?”“因为老师见过最优秀的孩子,而医生见过最后悔的家长。”千万别等收到孩子的一纸病历,才后悔当初把孩子逼得太狠。当你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松弛回归家庭,把自由还给孩子,多倾听孩子的声音,自然会成为孩子的能量与支撑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ID:xdfjt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