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茂名信宜白石镇细寨村,云雾缭绕的山林间,一幢幢农家小院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绿美生态小版块,家家户户排放的“废水”通过暗渠潺潺流入菜地果园,变成滋润农田的“肥水”。近年来,以细寨村坎下、细寨、石垌埇等自然村为代表的山区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以污水减量化就地循环利用为导向,走出了一条具有茂名特色的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新路径,擦亮乡村振兴优美生态底色。
农污资源化利用点菜地绿意盎然。
强化顶层设计
破解“人、钱、技术”三大难题
作为农业大市,茂名市有20905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量庞大,为了“劲往一处使”,茂名市在全省率先发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工作手册和施工图,印发《茂名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5年)》,用顶层设计为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定下锚点。
工作怎么做?技术如何操作?茂名组织干部培训,深入学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关文件,开设红黑榜专栏曝光农污治理问题,牢牢把握住各地区农污治理的“风筝线”。
除了政府带头,茂名还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以国企作为融资主体开展农污治理工作,后续的经营与运维也由国企负责,现已开发滨海新区地方债项目、化州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与产业融合开发EOD项目等一批基本成熟项目。2023年起,化州在新安镇、林尘镇等个别村庄探索实践使用者付费制度,污水治理迈入市场化转型时代。为了更好地获得技术支撑,茂名还聘请专业机构为全市农污治理工作提供全过程技术服务,及时进行技术答疑。
按照“因地制宜、利用优先,就地就近、生态循环,建管并重、注重成效”的基本思路,茂名2024年以来已新增完成4019个自然村治理项目建设。
山区农房前围起篱笆建设污水资源化利用点。
低成本、多循环
粤西山村探索资源化利用新模式
为实现低成本、多循环的治理目标,茂名因地制宜,按片区划分标准化“纳大厂”、设施化“建小厂”、资源化“不建厂”三种类型,对常住人口少于200人的村庄优先考虑“不建厂”资源化利用,对常住人口在200到500人但具备资源化利用条件的自然村,依托地形和原有污水排向分片区资源化利用。
信宜北界镇高一村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路径分布。
细寨垌心村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后,旧沟渠和管网上修建起了水泥盖板,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顺着地势流向暗渠,通过截污井收集后进入厌氧池进行污水预处理。处理后出水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出水口设在农户房前屋后的绿美小版块、农田和林地,实现污水自然消纳和肥水灌溉农田的双重效果。
资源化利用成本低、覆盖率高,群众参与门槛也低,信宜闯出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新路子。截至2024年12月中旬,信宜市已新增完成726个自然村治理项目建设,采取资源化利用模式占比超70%。
茂名高州按照因地制宜、就近就地、资源节约保护并重原则,依托原本污水走向,优先利用村内原有排水沟渠,通过明渠暗化提升建设为标准管道。既减少管网的大量建设,降低后续管网维护的难度,改善村内人居环境,同时解决了建设管网土地难找、群众关系难协调等“老大难”问题。运用省内首创“雨污合流截流制”治理方式,通过科学设计管网集成专用污水管,以小投资解决污水收集和村内排涝问题。
新模式平均建设成本约15.8万元/村,高州采用资源化利用模式的自然村数量占比为81.84%。
高州市根子镇榕树角村资源化利用片区划分图:片区一经预处理后用于农业灌溉;片区二、三利用房前屋后进行消纳。
提风貌、带产业
“生态绿”拉动“经济红”
污水变清水,资源化利用遍地开花,除了污水治理本身的多循环效益,各地区还探索出了“清水”附加值,把污水治理纳入乡村产业链。
茂南区处于小东江、袂花江下游,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直接影响“两江”水质。“宅前有水,宅后有山”是岭南乡村理想格局,袂花镇椰子村有一口“风水塘”,不仅寄托了当地村民的美好祝愿,更有雨季蓄水、旱季灌溉的实用价值。当地为了治理污水提出“水解酸化池+生态沟+生态塘”的资源化利用模式,将风水塘改造成秀美生态塘,并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心之上建起休闲公园——椰子村龙珠公园。
漫步公园,绿树环绕水清岸绿,一棵棵生长茂盛、植根发达的“美人蕉”和花叶芦竹等水生植物点缀在水塘中,周围玉米、红薯茁壮成长,池水从出水口被缓缓引入灌溉渠,滋润灌溉慈姑等农作物。
茂南区袂花镇大路村委会椰子村龙珠公园生态塘风景秀丽。
化州则是在“绿富同兴”上下功夫,打出乡村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齐头并进的“组合拳”。在长岐村委会上车头村,污水治理优先推进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的“格栅池+水解酸化+AO资源罐+生态塘”工艺模式,作为多级生物氧化处理工艺,出水达省农污二级排放标准,处理后的尾水用于渔业养殖。利用化州“罗非鱼之乡”的产业优势,该站点建成后,村委把治理好的生态塘承包给当地农村合作社作为鱼塘养殖罗非鱼,所得收益又能反哺站点营运,真正实现生态与产业的双循环。
化州市长岐镇长岐村委会上车头村治理后生态塘发展渔业养殖。
清水长流,青山常在,农村生活污水摇身变肥美水源,茂名把短处变长处,发挥地域优势,走出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新路径,为山区乡村振兴注入生态“动能”。
来源:南方+
责编:李雨锋
初审:郑沛根
终审:梁向玲 张仲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