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封坛成为新风尚!封坛对树立品牌形象以及加深对化橘红的认知有了可感知、可参与、可推广的崭新抓手。
2025年1月3日,在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即将举办主题为“中国化橘红·让世界更健康”的化州化橘红“药食同源”全球推介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据了解,为迎接这一喜事,将在大会上举行化州化橘红封坛仪式。
封坛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美好的祝福和寄托。比如说酒的封坛,如女儿红,据晋代上虞人稽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记载,南人有女数岁,即大酿酒,女将嫁,乃发陂取酒以供宾客,谓之女酒,其味绝美。这表明女儿红最初是作为女儿出嫁时的陪嫁物品,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风俗。这种习俗代代相传,成为绍兴一带婚嫁喜庆中不可缺少的民俗。
而在广东茂名化州一带,也有封坛的习俗。但是这种习俗不是和酒相关,而是与一种神奇的“果子”有关,每到喜庆时节,化州人民家里,就会封一坛化橘红,用以纪念。化州化橘红的种植历史已有1600多年,在明朝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的《普济方》等典籍已有记载,明万历年间的《高州府志物产》,《本草拾遗》中记载化州化橘红有化痰止咳、风寒咳嗽的功效。“有喜事,封一坛化橘红”,化橘红愈陈愈良的特质赋予了其独特的收藏属性和金融属性,催生了化橘红封坛文化。“封一坛化橘红,存一笔新财富”是对封坛意义的一种延展,旨在诠释化橘红健康价值。化州市化橘红产业协会通过将民间的化橘红封坛行为,提升为树立化橘红品牌的一种举措,有效地加深了人们对化橘红的认知。化州市化橘红产业协会秘书长李昕表示,“以前家家户户把化橘红制作完后,都会放在缸子里封藏起来备用,以保平安,用我们粤语来说,就是‘看门的,看屋的’,是一个居家良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当地民俗中的一种活动。如今,国家正在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广东省委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茂名化州两级市委市政府以‘12221’广东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为重要抓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我们化州市化橘红产业协会意识到,产业振兴必须要依托文化赋能方能走的更稳更快更远,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我们把老祖宗流传给我们的看家宝物进一步传承发扬,不断优化封坛的仪式以及呈现方式,在各种场合大力推动‘有喜事,封一坛化橘红’,寄予阖家平安健康的美好愿景,使得这一传统的文化焕发了时代的新活力。”倡导化橘红封坛,将化橘红作为农文旅融合就产业深耕,化州市化橘红产业协会在吸引更多“能人”加入其中。走访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后企业家,广州迪创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凌茂杰是代表之一。凌茂杰多年来从事文化旅游创意行业,在见过了世间的繁华以及积累了丰富的文创项目发展经验后,在广东省文化与旅游厅的相关工作人员建议下,2021年决定返乡创业,投身家乡化州市文旅相关工作,从此便与化橘红产业结缘。他表示,“作为道地的化州人,在前辈的点化下,做好中国文化,做好乡土文化,并向世界传递,成为我的使命。2019年尝试做过‘3D文旅融合新视角·粤港澳城市名片’项目,为全省21个地市创作过3D文旅形象设计图。随后,我参与茂名、化州、高州等地政府的农文旅融合创新工作,包括参与中国化橘红博览馆、核心产区之一平定镇化橘红文化馆的创意设计工作。现在作为化州市化橘红产业协会的顾问,我将继续以裸眼3D科技为语言,提炼化州化橘红文化意蕴、提升化州化橘红的传播品质。”
凌茂杰创作的化州化橘红书签
在封坛仪式上,人们会将化橘红干果进行装果、盖坛、封坛、签上日期、挂彩。而在去年的广东省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广东省现代农业博览会等大型活动上,化州市化橘红产业协会都进行了封坛仪式,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增强了化橘红的品牌效应,也提高了其市场价值和知名度。封坛仪式吸引了市场以及消费者的目光,其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也被越来越多人所了解和认可,逐渐积淀了“有喜事,封一坛化橘红”的特色农耕新文化,让化橘红文化元素演化成为化州的社会印记、文化印记和历史印记。“有喜事,封一坛化橘红”的推广,惠及化橘红种植农户及产业从业者,喜庆时刻,人人都可以封坛。根据化州市化橘红产业协会秘书长李昕的介绍,化州化橘红的封坛,一般有如下场景:进宅:封一坛化橘红,以贺乔迁之喜,幸福安康满家园。婚嫁:封一坛化橘红,以喜结连理之庆,祈愿平安健康。满月:封一坛化橘红,以雏凤新啼之悦,祈愿茁壮成长。毕业:封一坛化橘红,以橘香传达乡情,祈愿学有所成,回报家乡。事业:封一坛化橘红,以铭记功成,达已成人,前程似锦。一坛敬父母:封一坛化橘红,以成果展示孝心,感激父母养育之恩一坛敬友人:封一坛化橘红,以致敬朋友情深,同舟共济。一坛敬自己:封一坛化橘红,以致在人生道路上每个里程碑。
化橘红封坛仪式成为了化州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共同期待2024年1月3日,在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即将举办主题为“中国化橘红·让世界更健康”的化州化橘红“药食同源”全球推介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共同见证2025年首次封坛仪式吧。
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 记者:龚翠霞
责编:吴虹佩
初审:郑沛根
终审:梁向玲 梁洪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