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茂马专题天气预报
预计,未来一周马拉松赛场附近以干燥少雨天气为主,间中有弱冷空气影响,早晚寒冷。其中:
2日,多云间晴,16~24℃,东北风2~3级,阵风4级;
3到4日,受弱冷空气影响,多云转晴,14~24℃,东到东北风 3~4 级,阵风5级左右;
5日(比赛当天)
上午:晴,14~23℃,东北风3~4级,阵风5级左右;
中午到下午:晴,21~24℃,偏南风2~3级,阵风4级。
赛道非遗表演项目
▼
博贺,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港。古代的疍家人以捕鱼为生,每天生活在天蓝海蓝的环境中,以打鱼为日常。在劳动之余,咸水叹歌与咸水渔歌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娱乐方式。
渔歌是疍家人即兴创作的艺术形式,他们张口即唱,随心组句,将日常生活的点滴、对大海的情感以及对未来的憧憬都融入了这悠扬的旋律之中。疍家人还拥有独特的服饰和风俗文化,共同构成了博贺古港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世代传唱下来。特别是疍家妇女们,她们不仅积极投身于渔港建设和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还用青春和汗水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咸水渔歌《渔港半边天》、《植树造林之歌》、《织网渔歌》、《南海渔歌》等都是建港初期渔港妇女劳动生活的真实写照,每一支动听的渔歌都诉说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洪拳是中华武术的一个重要流派,位居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拳种之首,被南派武术界公认为南拳中的精华。在粤西地区的洪拳体系中,茂名洪拳(又称茂南洪拳)流传最广,再传弟子数量最多,影响力也最大。茂南洪拳以龙、虎、豹、蛇、鹤、狮、象、马、猴、彪十大象形拳为核心,特点在于短桥硬马,步稳势烈。其拳法不仅象形生动,还注重沉肩坠肘,攻防性强,且对场地要求不高,随时随地都可学习或操练。此外,舞狮表演也是茂南洪拳的一大特色。2022年,该项目被成功列入广东省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茂南单人木偶戏,在粤西地区也被称作“鬼仔戏”、“扁担戏”或“木头戏”,是当地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戏剧之一。它于明末清初自北方传入,经历了番薯木偶、木头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等多个阶段的演变。茂南单人木偶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细,木偶的嘴巴、眼珠及手部均能灵活转动,通常采用柚木、白汁木雕刻而成,手部则装于木棍雕刻的圆形装置上,便于艺人操控。服装则采用绸布精心制作。
表演时,茂南单人木偶戏的场地选择灵活,戏台搭建简便,仅需一张四方桌、支架、布幔、灯光、音响及乐器即可。艺人不仅舞动木偶进行表演,还擅长模仿各种声音,如雷声、雨声、动物叫声以及人物打斗、嬉笑等声响。唱腔以大喉腔调为主,融合了粤剧、粤曲唱腔以及民间山歌、卖鸡调、鬼仔腔等元素,唱法多样,包括口古、子喉、平喉、悲喉等。此外,还采用锣、鼓、钹、木鱼等打击乐器为唱腔过门和人物出场伴奏。
茂港单人木偶戏,俗称“鬼仔戏”,是当地深受欢迎的民间艺术形式。据考证,木偶戏起源于唐代,明代万历年间随闽人迁入粤西而传入,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电白单人木偶戏便是其中的代表。木偶由精细雕刻的松木头像、竹枝及服饰组成,头像仅拳头大小,眼、口、手均可活动,栩栩如生。单人木偶戏装备简约,布台搭建简便,角色分为“生、旦、丑、公、婆、净”等行当,脸谱各异。其唱腔多为七言或十言句,在当地民歌基础上吸收了粤剧唱腔元素发展而成,同时以锣、鼓、木鱼伴奏。表演时,唱、念、做、打皆由一人完成,展现了极高的技艺水平;剧目则以传统故事和当地传说为主。
跳花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属于化州市的民间传统舞蹈。它起源于明清时期的民间祭祀活动,是秋收后人们为了驱鬼邪、庆丰收并祈祷美好愿望而进行的一种歌舞活动。因其演出时采用竹木禾草搭建台棚而得名。这种舞蹈在石湾街道办的长尾公村、卷塘尾村一带尤为流行,具有古朴刚劲、风韵别致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其内容多围绕农事耕耘、男女情感、生活趣谈、消灾辟邪以及祈求风调雨顺、物阜民安、五谷丰登等主题展开。跳花棚保留了远古傩舞的风格,并体现了中国深厚的农耕文化特质,因此在历史、考古、艺术、风俗等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
在化州地区,每当农历六、七月夏播结束后,民众便会择日在晒谷场上搭起禾楼,唱禾楼歌,跳禾楼舞。禾楼舞主要采用对唱、领唱、合唱等形式,表达对情爱的追求,载歌载舞,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此舞起源于明末清初,主要流传于化州市的那务、播扬、文楼镇等地。相传古代歌仙刘三妹云游至此,见虫害严重损害庄稼,便唱起山歌驱虫。当地青年牛哥听见刘三妹的歌声,便加入对歌,两人在对唱中互生情愫。他们嘹亮的歌声传遍大地,不仅驱散了害虫,还象征着丰收。《禾楼舞》反映了仙与人共同战胜灾难、确保丰收以及男女青年追求纯真爱情的美好愿望,因其丰富的艺术魅力和较高的艺术价值而流传至今。2007年,禾楼舞被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麒麟舞”是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属于茂名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深深扎根于电城民间。它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间舞蹈色彩,造型靓丽且小巧玲珑,生动活泼。舞蹈动作以腾跃、翻滚等为主要语汇,形成了刚柔并济、粗犷而含蓄的艺术风格,展现出人与麒麟共舞的新颖与独特。麒麟舞通常由四人表演,他们分别举着金银色彩的双麒麟模型,并配以化妆后的孙猴子、土地公、笑面佛等角色,进行各种腾跃、翻滚、戏逗等动作表演,动作轻重缓急、动静交替,极具表现力。此外,还有古色古香的旗队以及状元、博士等角色的扮演,寓意着对人才的献礼与尊崇。
高脚狮,又名“高挑狮子舞”,相传起源于明末清初,由电城镇武馆师傅马德良受官庙屋脊上琉璃小狮子形象启发而始创。如今,它主要分布于茂名市电白区电城镇的北街和南坝楼阁村。高脚狮身长约2.5米,较一般南狮小巧,其独特之处在于狮头和狮尾分别装有高约1.6米和1米的木棍,供舞者高举表演,“高脚”、“高挑”之名便由此而来。狮子分为雌、雄两种造型,公狮装饰以红色,母狮则为黄色或蓝色。
表演时,通常由两人共舞一头狮,多为六头狮群舞。舞者与高举的狮具一同亮相,表演分为拜门、喜庆、低潮、高潮四个舞段。在舞者的灵巧操控下,群狮腾空劲舞,高窜低伏、跳跃翻滚,动作刚劲有力,粗犷豪放且灵活自如。高脚狮以其刚柔并济、粗犷含蓄、人狮共舞的艺术特点,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是茂名传统民间艺术中的瑰宝。2007年,高脚狮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广东流行的传统南狮(又名醒狮)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矮脚狮,另一种则是流行于粤西等地的高脚狮,尤其是鳌头官地舞狮,其技术体系完整,堪称当地舞狮技艺的代表。官地舞狮的造型丰富多样,包括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宾、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上楼台等多种姿态。舞狮者通过不同的马步配合狮头动作,生动形象地展现这些造型,注重意境与神似的表达。
一次完整的官地高脚狮演出包含四种形态:出游、采青、点睛以及武术表演。官地舞狮博采众长,形成了体系完整的舞狮技艺,并归纳出传统狮子图式(阵图)达270种,是粤西乃至岭南地区最完整的图式体系之一。2022年,该项目被成功列入茂名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此外,还有以下团体带来的精彩表演:
茂名市曲艺歌舞协会、臻尚美女子商学院、茂名市健身气功协会、茂名市礼仪文化协会,以及茂名市文化馆广场舞服务队。
在人民保险·2025茂名马拉松赛上,加油氛围将融合传统与现代,精彩纷呈。中国传统舞蹈与武术的优雅展示,与群众体育特色的快闪舞相互辉映,古筝演奏悠扬悦耳,为赛事增添一抹文化韵味。加之各啦啦队的热烈欢呼与浓厚热情,必将共同为参赛选手打造一系列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让每一刻都充满激励与感动。
人民保险·2025茂名马拉松赛等你沉浸式体验活力四射的「非遗」氛围,1月5日,我们不见不散哦~
■ 赛事日期
2025年1月5日(星期日)7:30
■ 赛事起点
中国·广东·茂名中国第一滩
■ 赛事规模
马拉松项目(42.195公里):4000人
半程马拉松项目(21.0975公里):5000人
欢乐跑项目(约6公里):3000人
来源:茂名马拉松
责编:梁立梅
初审:张仲昌
终审:邱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