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许诺言 编辑丨鱼爸 图片来源美素图库
新年快乐!鱼爸给您拜年啦!愿孩子们新的一年健康平安,茁壮成长。
这些天一直忙着走亲访友吧,也有很多朋友陆续开始上班了。
这几天鱼爸会挑一些以前发布的文章分享给大家,希望喜欢。
可我们选择的零食他们未必爱吃,而我们阻止的零食恰恰是他们的最爱。比如我家大宝特别喜欢吃果冻之类的零食,每次进超市看着那些五颜六色的果冻,他的双眼就移不开了。我苦口婆心地跟他讲果冻都是添加剂、色素,人家根本就听不进去。说那都是水果的味道,香香的,很好闻。大宝知道跟我们出去,我们不肯买零食,他就逮住了机会和爷爷去逛超市。如他所愿,爷爷每次都会让他自己选一堆果冻回来,什么形状的都有。长此以往,大宝每次饭前都要先来几个冰镇果冻才肯勉强吃饭。后来我们达成了一致意见,零食这块全权由我负责,他们不再参与。不管是对孩子的学习还是娱乐零食这块,有专人负责,其他人最好不要过多干涉,免得孩子“钻”了空子。“孩子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零食,不管是果冻还是辣条。”这个想法是我的新同事启发了我。公司前段时间来了几个新同事,都是才20出头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大部分女孩一发工资先买衣服和包包,可有一个同事一发工资就先买零食,某宝和某猫的哪款零食好吃她如数家珍,每个月花在零食上的钱快一千。聊天时得知,她读小学的时候,班上同学经常带零食到班上等课间休息时吃。她想把面包和同学们换饼干和辣条,同学们都不肯,还嘲笑她的面包是老人家吃的,没有牙齿的人才吃没有味道软绵绵的面包。她觉得很难过,放学回去求了妈妈很久,希望妈妈给她换饼干糖果之类,可就是说破了嘴皮妈妈也无动于衷。妈妈还告诉她,那些零食吃了不健康,吃了会变笨,考试会不及格。可是,她班上的那些同学没有人因为吃了零食而生病啊,也没有人因为吃了零食而考试不及格。想要痛痛快快地吃一次零食成了同事整个童年时期求而不得的梦想。每次看着同学们吃得津津有味,她就非常羡慕,觉得很香。如今长大了,自己可以赚钱了。就想为所欲为地买自己喜欢的零食。同事办公室的抽屉储存了满满一大袋的饼干和辣条,每次看她心满意足地吃零食,简直比完成了业绩得到奖金还开心。同事说,但凡家人能适当引导,不加阻止,自己也不至于成年了对零食还这么执迷不悟。她当然知道吃零食是弊大于利,可不吃零食就会感觉整个人很空虚,对不起小时候的自己。她只能选择适量地吃点,而且选择口碑好的零食,这样能减低对身体的伤害。由此可见,小时候被禁止吃零食的阴影,被压抑的欲望甚至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人生。看同事这样的情形,我开始审视自己,是不是一味地禁止,大宝就能听我的话不吃果冻呢?那么,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大宝是不是也跟同事小时候一样,眼馋地盯着别人手里的零食呢?孩子总会长大,会离开父母身边,那时你的谆谆教诲对他来说就是唠叨。看吧,小时候的遗憾,长大后有能力了总要狠狠地回报自己。就像有的孩子特喜欢饮料,但是我们都知道那些都是添加了大量糖精的糖水而已;有的喜欢果味型牛奶,我们也知道那种牛奶根本没有任何营养价值,除了口感好喝之外,喝下去除了糖分还是糖分。别说孩子,就连我们大人的天性也是喜欢有口感、刺激味觉的东西。一刀切真不是什么明智的做法,反而让孩子适得其反。等到他能反抗你的时候,他会极大地满足曾经的遗憾。首先我不再绝对禁止不能吃果冻,而是有选择地买一些有牌子的果冻给大宝尝试,当然一次最多不能吃五个。其次,我觉不能禁止孩子吃零食,而是可以给孩子吃健康的零食,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制作一些健康的零食。我从网上搜集做果冻的教程,买了白凉粉、榨了果汁,跟着视频一遍遍实验。这个有趣的过程也让大宝一起参与了,我们联手最终做出了形状可爱、口味香甜的果冻。现在去超市,那些眼花缭乱的果冻对他反而那么有影响力了。
看到孩子最后对果冻的喜爱变得可有可无,让我明白与其一味地禁止孩子尝试,不如放手让他一试。看过一个新闻,小女孩家里条件不错,妈妈每天研究菜谱给娃补充营养,家里的水果牛奶应有尽有,可妈妈就是不同意给她买零食吃,糖果饼干巧克力,八岁的她甚至不知道棒棒糖是什么味道。有次放学的路上,她看见前面的同学手拉手吃着巧克力棒走出校门口,不小心掉了一根在地上,小女孩趁无人注意偷偷捡起来放进嘴巴。这一幕刚好被过来接她放学的妈妈看见,妈妈马上破口大骂说家里是少她吃了还是喝了,为什么这么不讲卫生吃别人掉地上的东西?小女孩的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小声嘟囔着我就是想尝尝巧克力是什么味道。但凡是妈妈,听到这句话都五味杂陈吧。妈妈肯定想不到自己在零食上的严格控制反而成了小女孩没有见过世面的样子。心理学上有个称呼叫“潘多拉效应”,说的是,想要求他人做什么,最好有个充分的理由,不然,他人的好奇心和逆反心,就会无限膨胀。所以,在要不要给孩子零食这件事上,不要太绝对专制,可以做一些变通。比如在重要的日子,可以偶尔放肆一次,比如儿童节或者孩子的生日,当然尽量选择健康安全的零食。其次我们规定一次的量是多少,可以搜集一些科学的案例来说明这样做的原因,而不是因为妈妈不想你吃。可以直接给孩子看看那些蛀牙的图片,明白蛀牙的危害,相信比苦口婆心的说教要有用得多。
当然,还有一点是家里的成员对孩子吃零食这件事要达成默契。在零食这条路上,与其成为孩子们的“拦路虎”,不如成为孩子们的“同行者。”
作者:许诺言,俩娃宝妈,喜欢用文字记录所有温暖。本文为平台妈妈来稿(投稿邮箱:2563464103@qq.com 欢迎来稿分享)鱼爸进行编辑整理发布。图片来源网络,公众号转载可联系鱼爸授权,欢迎个人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新书《真希望我爸爸读过这本书》热售中,点击下方小程序可参团购买,谢谢支持,一起成长。
你好,我是二胎奶爸,家有“恐龙专家”小小鱼和“车车迷”小小谦,很幸运与你相遇。鱼爸曾是童书编辑,非常喜欢孩子这个神奇的群体,后来回家全职带娃。
每天用心带娃的同时,陪娃读了上千本绘本,也在公众号分享自己真实的育儿及亲子阅读的感受。平日好读书和创作,累计发布了800多篇原创分享,得到了几十万爸妈的关注。
这里没有条条框框的理论,只有真诚地分享。新书《真希望我爸爸读过这本书》热售中。靠近我,用心和文字温暖你……
长按二维码图片关注,回复下方文章前面的数字编号,即可阅读。
201:请尊重孩子的磨蹭,大部分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202:致每个陪睡的妈妈,全世界欠你一个拥抱
203:跟孩子哭穷,到底有多可怕?
205:内心强大的孩子是什么样子?
206:家有男孩,请好好“说话”
207:好好爱那个发脾气的孩子
117:养男孩,三岁时需要一个关键转变!
118:千万不能错过孩子阅读的黄金十年!
120:爸爸,决定一个家的温暖!
点击↓阅读原文,有精选好文,点击右下方“在看"打卡分享给朋友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