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竞国决,交附的王者之路
文摘
2024-11-01 19:25
上海
今年化竞全国决赛已经结束,上海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在26人参加的情况下,13人获得金牌,12人获得银牌,1人获得铜牌,其中有3人入选国家集训队。这是继去年上海出现了3个化学国集之后,上海连续第二年收获3个化学国集,而上海的金牌数量在全国也可排名第6,也就是说,上海从两年前的弱省 ( 两年前没有国集,当时金牌的最高名次是全国第88名,来自交附 ) 一跃成为化学竞赛的「中强省」。成绩已经摆在那里,今天我主要想讲两个成绩背后大家看不到的东西第一,我们先来看一下今年上海国集的成色;今年上海的第一名,在全国的排名非常高,即便是和东道主广东比拼也完全不落下风,全国排名大约在第5名左右,而上海的第二名,全国排名也不低,大约在20名左右;也就是说,上海的国集本身含金量非常高,上海的进步不仅仅在于「数量」,更在于「质量」。第二,我们再来看看今年未能进入国集的低年级选手,因为这些低年级选手代表着上海的未来。事实上,没有能够进入到国集的第四名是高二,第六名是高一 ( 第五名是高三选手 ),它们离国集线也非常接近,第四名的全国排名大约是50名到60名之间,第六名的全国排名大约在60名到70名之间;按照这个排名,如果我们往后看明年,上海未来保持2个甚至更多的国家集训队是大概率事件。刚刚我所讲的4名上海队高手,都指向同一个学校:交大附中。今年的化竞,交大附中可以说是遥遥领先,是上海的王者之师!在初赛时,我就曾经提到过交大附中在近年来化竞上的持续投入,从效果上说,也基本上做到了一年一个台阶:在这骄人的成绩背后,付出最多的一定是学校的竞赛教练,当然也离不开学校的鼎力支持。化竞与数竞和物竞相比,有其特殊性,因为早培和下沉总体做得晚。与现在动辄六年级就开始学习高联一试,五年级就开始学习物理相比较而言,化学往往起步较晚。也正因如此,有不少非名校出身的初中孩子,选择了化学赛道最终也获得了成功,据反馈,今年国集的3名同学,分别来自:市北理、静教院和市西初。由此可见,化竞与出身并没有绝对的联系,化竞的成功因素更多来源于个人的持续投入和教练的合理的规划与科学的训练。谈到合理的规划与科学的训练,我又想说几位同学的故事,这也是成绩背后的故事( 已隐去姓名和关键信息,请勿对号入座 )同学A,初中来自名校理科班,在自招时接触了交大附中的化竞教练,教练反馈这是一位可以在3个月内学完高中化学,并坚持打卡的聪明孩子,教练也动了想要着力培养的心思。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去了另一所四校的实验班,在此次化竞国初的比赛中,未能查到这位同学的名字同学B和C,初中均来自名校理科班,自招时交大附中的化竞教练整体认为同学B的实力和能力要远强于同学C;后来也因为种种原因,同学B去了另一所四校的实验班,同学C留在了交大附中。在此次化竞国初的比赛中,同学B获得省二,同学C获得排位不低的省一。这样的故事还很多,当然这些故事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有很多同学在自招以后就放弃了竞赛这条路,但至少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如果你是真心想在化竞中出成绩,那么当下或许最适合你的学校就是交大附中。这就是学科竞赛与高考训练之间的差异,学科竞赛讲究几点:第一,学校是否配备顶级的教练体系;第二,学校是否有良好的竞赛氛围,具体表现在队友和学长的实力以及传帮带的传统;第三,个人是否有足够的信念和投入;因此,上海在那么多年以来,也就形成了:「数学看上中,物理看华二,化学看交附」这样的潜在逻辑。2026年的化竞决赛将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期待各位上海学子,可以携主场优势,把上海的化学竞赛推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