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初印象:邂逅黄河入鲁第一县
在华夏大地的版图上,有一个地方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黄河之畔,它就是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享有 “黄河入鲁第一县” 的美誉。当万里黄河奔腾至此,撞开山东的大门,滔滔河水带着磅礴的气势与千年的历史沉淀,开启了在齐鲁大地的壮丽征程,而东明,无疑是这场征程的起点,承载着黄河赋予的独特使命与深厚内涵。
东明县位于山东省的最西南部,地跨东经 114°48′~115°16′,北纬 34°58′~35°25′。其地理位置独特,东连牡丹区、高新区,东南与曹县搭界,南与河南省兰考县接壤,西、北隔黄河与河南省长垣市、濮阳县相望 。这种地处鲁豫交界的特殊区位,让东明既有山东的豪迈大气,又融入了河南的温婉细腻,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域风情。
初闻东明,“黄河入鲁第一县” 这个称号便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们对它的好奇之门。想象一下,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遥远的青藏高原出发,一路蜿蜒曲折,汇聚百川,在东明开启了它在山东的新篇章。站在东明的黄河岸边,极目远眺,那宽阔的河面,奔腾不息的河水,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河水滔滔,不舍昼夜,见证了东明的历史变迁,也孕育了这片土地上灿烂的文明。
历史文化:千年传承的古韵风华
(一)历史沿革
东明的历史,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 140 年)置县开始,便在华夏大地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最初,它被命名为东昏县 ,这一名字的由来颇具传奇色彩。相传秦始皇东巡至此,遭遇 “霾雾四塞,不能进” 的困境,于是此地便被命名为东昏。到了公元 9 年,王莽改制,将东昏改为东明,这一名称的改变,也开启了东明独特的历史篇章。
在漫长的岁月里,东明县建制历经了三置两废、四设治所、一次迁徙的沧桑变迁。三国魏文帝时期,东明县曾被撤销,直到北宋乾德元年(963 年)才复置。此后,又在明洪武十年(1377 年)再次被废,直到明朝弘治三年(1490 年)才再次重设东明县,县治设于今县城驻地的大单集(现为城关镇)。这些历史的变迁,不仅是东明县行政区域的变化,更是其在历史洪流中顽强生存与发展的见证。每一次的置废与迁徙,都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为东明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
(二)非遗文化
东明是一座非遗文化的宝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庄子传说、大平调、佛汉拳便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
庄子,这位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其传说在东明大地世代相传。庄子的哲学思想,如 “逍遥游”“齐物论” 等,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更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明,庄子的传说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紧密相连,人们通过口口相传的故事,将庄子的智慧和精神传承至今。无论是庄子梦蝶的奇幻故事,还是他与惠子的濠梁之辩,都在东明人的讲述中,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人性的温度。
大平调,这一古老的戏曲剧种,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深受东明人民的喜爱。它的唱腔高亢激昂、粗犷豪放,既有北方戏曲的大气磅礴,又融入了东明当地的民间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大平调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手段,演员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生动地呈现在舞台上。无论是热闹的庙会,还是喜庆的节日,大平调的演出总是能吸引众多观众,成为东明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佛汉拳,俗称佛拳,是一种汉族传统武术。此拳起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是寺内武僧徐修文取诸家拳法之精华创编的拳种,它一直为寺内高僧专练之术,秘不外传,故流传社会较晚。清朝咸丰年间,佛汉拳传入东明,至今已传承九代。佛汉拳以其刚柔相济、动作敏捷的特点,在武术界独树一帜。它不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武术,更是东明人民勇敢坚韧精神的象征。在东明,佛汉拳的传承者们通过师徒传承、武术表演等方式,让这一古老的拳种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除了这三项国家级非遗,东明还有众多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如省级非遗东明粮画、市级非遗东明舞狮等。东明粮画始于皇家,传于民间,兴于盛世,它起源于古代的五谷祭祀活动,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东明粮画的制作工艺,主要是巧妙利用各种粮食种子的自然形状和颜色,经过防腐防虫处理后,精心拼粘创作而成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画,一般以书法、山水、花鸟、人物和吉祥图案为主,其画面工写结合、栩栩如生、适当夸张、对比强烈、浮雕感强,充满乡土气息,具有 “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的美好寓意 。而东明舞狮则以其精彩的表演,展现了东明人民的勇敢和智慧。舞狮者们通过灵活的动作和默契的配合,将狮子的威武、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人们带来欢乐和吉祥。
(三)红色文化
在革命的历史长河中,东明同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王高寨九十六革命烈士纪念地,静静地矗立在东明县长兴集镇王高寨村内,它是为了纪念在 1945 年抗击日本侵略者战斗中牺牲的王宪文等 96 位烈士而建。在那场激烈的战斗中,96 位烈士威武不屈、奋勇杀敌,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如今,纪念地内的纪念碑和碑亭,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当年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激励着后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1929 年 8 月,菏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 中共夏营党支部在东明县大屯镇夏营村成立。这是革命的星星之火,在东明这片土地上点燃了希望的曙光。此后,中共寿圣寺高小支部、中共东明乡村师范学校支部、中共东明高级小学支部等早期基层党组织相继成立,它们如同一座座灯塔,引领着东明人民在革命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东明人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积极投身革命斗争,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东明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承载着东明人民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东明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自然景观:黄河之畔的生态画卷
(一)东明黄河湿地公园
东明黄河湿地公园,位于东明县三春集国有林场,规划总面积 317.60 公顷,其中湿地面积 246.53 公顷,湿地率高达 77.6% 。这里处于黄河与黄河故道的夹角地带,湿地广阔、水草丰茂,是大自然赋予东明的珍贵宝藏。
踏入湿地公园,仿佛进入了一个绿色的童话世界。广阔的湿地一望无际,清澈的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仿佛无数颗钻石在闪烁。水中,各种水生植物肆意生长,它们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水下森林。荷叶田田,荷花亭亭玉立,粉色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无数的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湿地公园内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是众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这里已发现的鸟类多达 200 余种,近 15 万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大鸨等也在这里栖息繁衍。每年的迁徙季节,湿地公园便成为了鸟类的天堂,成群结队的候鸟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它们在空中盘旋、鸣叫,为这片宁静的湿地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白鹭身姿优雅,在水面上轻盈地掠过,用它那修长的双腿在浅滩中觅食;苍鹭静静地伫立在水中,宛如一位沉思者,等待着猎物的出现;夜鹭则在夜晚活动,它们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烁着神秘的光芒,为这片湿地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除了鸟类,湿地公园内还有丰富的植物资源。这里生长着大量的芦苇、菖蒲、碱蓬等湿地植物,它们不仅为鸟类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还对维护湿地生态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芦苇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演奏着一首大自然的交响曲;菖蒲的叶子翠绿欲滴,如同一把把利剑,直插云霄;碱蓬则在秋季变成了鲜艳的红色,将整个湿地装点得如诗如画。
东明黄河湿地公园不仅是一个自然生态的宝库,更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奇迹。同时,公园也通过各种科普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湿地、爱护湿地,共同守护这片美丽的家园。
(二)东明黄河森林公园
东明黄河森林公园,是在原国有三春集林场的基础上投资兴建的,园区东西长 5.09 千米,南北宽 4.65 千米,总规划面积 775.3 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 90% 以上,是鲁西南地区最为集中、生长最好的森林之一 。它距东明县城区 30 千米,东临 106 国道,西临黄河,南临 327 国道,距日(照)— 南(阳)高速公路入口处 3 千米,交通十分便利。
走进黄河森林公园,就仿佛置身于一个绿色的海洋。高大挺拔的树木遮天蔽日,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漫步在林间小道上,脚下是厚厚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空气中弥漫着树木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公园内的森林景观丰富多彩,既有郁郁葱葱的杨树、柳树、槐树等落叶乔木,也有四季常青的松树、柏树等针叶树种。不同的树木在不同的季节展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姿态,春天,树木抽出嫩绿的新芽,仿佛大地复苏的使者;夏天,绿树成荫,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去处;秋天,树叶变得金黄、火红,将整个公园装点得如同一幅绚丽的油画;冬天,树木银装素裹,别有一番韵味。
除了茂密的森林,公园内还有广阔的湿地。湿地与森林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景观。湿地中,水草丰美,鱼虾成群,是众多水鸟的栖息地。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野鸭在水面上嬉戏,鸳鸯在水中成双成对,它们的身影为这片湿地增添了一份温馨与浪漫。
东明黄河森林公园还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和栖息地。每年春秋两季,大量的候鸟从这里经过,它们在这里停歇、觅食,补充能量后继续踏上漫长的迁徙之旅。为了保护这些候鸟,公园加强了对湿地的保护和管理,为候鸟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栖息环境。如今,公园内已记录到的鸟类有上百种,其中不乏一些珍稀品种,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小天鹅等。
在东明黄河森林公园,人们可以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感受森林与湿地的魅力。公园内还设有各种娱乐设施和休闲场所,如跑马场、儿童娱乐园、水上乐园等,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能体验到各种乐趣。无论是与家人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周末,还是与朋友一起进行一次难忘的户外探险,东明黄河森林公园都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特色美食:舌尖上的东明记忆
东明,这座充满魅力的小城,不仅拥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美食更是独具特色,让人回味无穷。每一道美食都承载着东明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东明地域文化的生动体现。走进东明的大街小巷,那四溢的香气仿佛是这座城市发出的热情邀请,引领着人们去探寻那些隐藏在民间的美味佳肴。
(一)东明粉肚
东明粉肚,作为东明县的传统名吃,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绝佳的口感,在众多美食中脱颖而出,成为东明美食的代表之一。它诞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清光绪末年,由靳家先人靳富山创作而成,距今已有百年历史 。在这百年的岁月里,东明粉肚的制作工艺不断传承与发展,始终保持着传统的风味,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
东明粉肚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主要以 80% 的鲜猪肉和 20% 的绿豆粉为主要原料 。猪肉选用新鲜的猪前、后腿肉,将其切成宽约一厘米的肉条 。这些肉条不仅肉质鲜嫩,而且富含蛋白质,为粉肚的美味奠定了基础。然后,根据肉的多少,按一定的比例,依次将葱、姜、香料粉、香油 、绿豆粉浆等放入盆中,搅拌均匀 。其中,香料粉是由砂仁、花椒等十几味名贵香料研磨而成,它们相互融合,为粉肚增添了独特的香气。香油的加入,则使粉肚的味道更加醇厚。
搅拌均匀后的肉糜,要装入处理干净的猪尿脬中 。猪尿脬在使用前,需要经过严格的清洗和腌制处理。先除去外部附着的筋络和脂肪,然后每 80 个猪膀胱用盐 1 公斤分 2 次擦腌 。第 1 次用 2/3 的盐均匀擦猪膀胱的内外面,擦后放入缸中或罐内,盖上盖腌制;10 天后再用剩下的 1/3 盐进行第 2 次擦腌,擦后再放入缸中腌制 。3 个月后,从盐卤中取出猪膀胱,每只再用盐 25 克搓揉腌制,然后放入蒲包中晾挂 。这样处理可去掉膀胱的臊味,并使其质地柔软,弹性增强。在装馅前,还需要再内外洗涤 6 次,以彻底消除污物与残留的臊味 。经过以上处理的猪膀胱,就成为了可装肉馅的肚皮。
将肉糜装入猪尿脬后,系口,再用布包扎两层,呈球状 。接着,将装好的粉肚放入经年老汤中文火蒸煮 4 - 5 小时 。老汤是制作东明粉肚的关键之一,它是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而成,蕴含着丰富的味道和营养。在文火蒸煮的过程中,肉糜的香味与老汤的醇厚相互交融,使粉肚的味道更加浓郁。煮熟后的粉肚,色泽红润,质地细腻,口感鲜美爽口 。咬上一口,鲜嫩的猪肉与爽滑的绿豆粉完美结合,香料的香气在口中散开,让人回味无穷。
东明粉肚不仅是一道美味的佳肴,更是东明人民的情怀所在。它先后入选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项目),“山东省名优新特产品”,“东明县土特产名产名录”,“菏泽老字号”,“菏泽市地方名吃”、“中华名吃”、“山东省名优新特产品” 等 。1992 年,它被载入了东明县第一版县志志土产特产名产目录,其加工技艺在 2008 年 “靳家粉肚” 被列为市级非遗名录,目前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招待亲朋好友,东明粉肚都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它不仅可以凉拌,也可以热炒,还可以搭配其他食材一起烹饪出多种美味佳肴 。
(二)东明烧鸡
东明烧鸡,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鲜美的味道,成为东明美食中的又一颗璀璨明珠。其历史悠久,解放前东明集就有烧鸡加工户,20 世纪 80 年代后,加工户逐渐增多,其中比较有名的加工户有李家、周家、胡家 。这些加工户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配方,将东明烧鸡的美味传遍了大街小巷。
东明烧鸡的制作过程十分严谨,每一个环节都关乎着烧鸡的品质和口感。首先是选料,选用家养柴鸡作为主要原料 。家养柴鸡生长周期长,肉质紧实,味道鲜美,为烧鸡的美味提供了优质的食材基础。这些柴鸡在自然环境中生长,食用天然的谷物和昆虫,其肉质更加鲜嫩,营养也更加丰富。
选好鸡后,进行脱毛洗净处理 。将鸡宰杀后,放入 60 - 65 度的热水中浸烫 5 分钟左右,这样可以使鸡毛更容易煺掉 。煺毛后,要仔细检查是否还有小毛残留,确保鸡身干净整洁 。然后,用清水将鸡漂洗干净,去除鸡身上的血水和杂质 。接着,在右翅前面与鸡脖子连接处开一小口,取出嗉囊;再在腹部靠近肛门处横切一小口,伸进两指,掏出全部内脏 。将掏净膛的鸡再次放进清水里漂洗干净,确保鸡的内部也干净卫生。
处理好的鸡要进行造型,这一步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在后续的烹饪过程中使鸡受热均匀 。将洗净的鸡放在操作案板上,用剪刀扭断胸骨,用力下压;再用刀背敲断大腿骨,注意不要敲破鸡皮 。将两腿交叉从刀口处插入鸡腹内,使鸡腹内两只腿爪撑开,顶住鸡腹 。反右翅从鸡脖刀口处穿入,从嘴里拔出身右扭,鸡头压在鸡背上,最后将翅别于翅窝内,左翅向前反别于翅根处与右膀成一直线 。然后,从开口处把两只鸡爪交叉插入鸡腹内,将右膀从宰杀刀口处穿入,使膀尖从鸡嘴露出,鸡头弯曲别在鸡膀下面,左膀向里别在背上与右膀成一直线,将鸡别好 。
造型完成后,要给鸡上色 。在鸡身上涂抹稀释的蜂蜜(或饴糖)水,水与蜂蜜(或饴糖)的比例为 1:1 - 2 。涂抹时要注意鸡头、鸡腿、翅窝、腿窝处都要涂抹均匀,这样可以使鸡在油炸时均匀上色,炸出的鸡皮色泽金黄,十分诱人 。上色后的鸡只晾干后,入 170 - 180 度的热油锅中炸 2 - 3 分钟 。油炸使用的油采用麻油,麻油具有独特的香味,可以为烧鸡增添风味 。炸至鸡皮呈金黄色时,捞出控油 。
炸好的鸡要放到兑好的汤里煮 。汤中按一定配方加入 10 多种佐料,这些佐料包括八角、花椒、桂皮、香叶、丁香等,它们相互搭配,为烧鸡赋予了浓郁的香味 。将炸好的鸡按层次摆放在锅内,加入食盐、白糖、味精和香辛料包,香辛料用纱布或干净的布袋包成香料包 。在鸡的上面放上竹箅子,压上干净的石块或无污染耐煮的重物,使鸡完全浸没在汤中 。加热煮沸后,控制火力保持微沸即可,温度保持在 92 - 95℃ 。当年的小鸡煮制 1 小时左右,大鸡煮 1.5 - 2 小时左右 。煮好后出锅,加工好的烧鸡外红里嫩,味道鲜美 。咬上一口,鸡肉鲜嫩多汁,香料的味道渗透到每一丝鸡肉中,让人唇齿留香 。
东明烧鸡不仅是人们喜爱的佳肴,也是馈赠的上好礼品 。它的美味不仅在于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配料,更在于它承载着东明人民的生活记忆和情感 。无论是在热闹的节日里,还是在平凡的日子里,东明烧鸡都能为人们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
(三)王家五香牛肉
王家五香牛肉,是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的特产,由东明县城关镇店子村回民王炳乾、王炳连兄弟二人经营,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 。多年来,王家五香牛肉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成为东明美食的一张亮丽名片。
王家五香牛肉在选料上十分严格,全部选用 1 - 2 龄鲁西南黄牛 。鲁西南黄牛是我国著名的地方良种牛,其肉质鲜嫩,脂肪分布均匀,口感鲜美 。1 - 2 龄的鲁西南黄牛,肉质正处于最佳状态,既保证了牛肉的鲜嫩度,又具有一定的嚼劲 。宰杀后,将牛肉按部位分割,这样可以使每一块牛肉都能均匀地吸收调料的味道 。
分割好的牛肉要进行腌制 。用中药材入缸腌制七天,每天翻缸一次 。中药材的使用是王家五香牛肉的独特之处,它们不仅可以去腥增香,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在腌制过程中,每天翻缸可以使牛肉均匀地接触到调料,保证腌制的效果 。七天后,牛肉充分吸收了中药材的精华,变得更加美味。
腌好的牛肉入锅煮制,用老汤加十几种名贵佐料,文火煮四五小时即成 。老汤是王家五香牛肉的灵魂所在,它是经过多年的积累和传承而成,蕴含着丰富的味道和营养 。十几种名贵佐料包括花椒、大茴香、丁香、草果、陈皮、鲜姜等,它们相互搭配,为牛肉增添了独特的香味 。在文火煮制的过程中,牛肉的香味与老汤和佐料的味道相互交融,使牛肉的味道更加浓郁 。煮好的牛肉色泽红润,味道清香,松嫩可口 。牛肉的纹理清晰可见,每一丝纤维都充满了香味,让人看了就垂涎欲滴 。咬上一口,牛肉的鲜嫩与香料的味道完美结合,口感醇厚,回味无穷 。
王家五香牛肉不仅口感鲜美,而且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还是宴宾、馈赠之上品 。在重要的节日和场合,人们常常会选择王家五香牛肉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表达自己的心意 。1993 年,王家五香牛肉被菏泽市评为 “地方名吃”,1997 年被菏泽市技术监督局评为 “市级质量信得过产品” 。这些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王家五香牛肉品质的认可,更是对其制作工艺和传承精神的肯定 。
经济发展:崛起的鲁西明珠
东明,这座位于鲁西的小城,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奋进,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近年来,东明县紧紧把握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在工业、农业和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鲁西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工业发展
东明县坚持 “工业立县” 战略不动摇,深入实施工业经济 “强基固本 提质增效” 三年行动,推动高端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 10 条重点产业链集聚发展 。其中,高端化工产业是东明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炼油、精细化工、新材料等为主的产业体系 。东明高端化工产业集群被评为省级十强产业 “雁阵形” 集群,东明石化更是被认定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 。
走进东明石化 100 万吨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现场,崭新的装置矗立在蓝天白云之间,恢宏的中控室大屏闪烁着科技的光芒,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着设备调试 。该项目建设总投资约 150 亿元,预计投产后年可实现新增利税 34 亿元 。像这样的大项目、好项目,在东明还有很多。近年来,东明围绕延链补链强链,累计实施过亿元项目 174 个,恒昌化工 20 万吨高端聚丙烯、润泽化工 100 万吨连续重整、180 万吨加氢裂化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推动高端化工实现全产业链整体跃升 。
在科技创新方面,东明也走在了前列。东明县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建成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 24 处,与 30 多所科研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东明石化与中国石油大学联合研发的原油催化裂解制烯烃技术通过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技术国际领先、国内首创 。这一技术的突破,不仅提升了东明石化的核心竞争力,也为东明县的高端化工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农业发展
东明县是农业大县,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东明县深入实施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战略,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 20 亿斤以上,是全省五个超级产粮大县之一 。2023 年,东明县粮食产量更是超过 20 亿斤,夏粮、秋粮实现双丰收,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 。
在特色农业发展方面,东明县依托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以富硒小麦、食用菌种植、中草药种植、生猪养殖等为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 。目前,东明县富硒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 45 万亩以上,马头镇作为富硒小麦种植基地,全镇富硒小麦种植面积连年保持在 8 万亩以上 。同时,马头镇积极推广 “富硒小麦 — 西瓜 — 玉米(或辣椒)” 三种三收高效种植模式,使亩均效益突破 12600 元 。全县富硒作物、设施瓜菜种植面积达 54.2 万亩,虎杖、金银花、红花等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 4.4 万亩 ,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国最大人工虎杖种植基地 。
东明县还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全县能繁母猪稳定在 4 万头左右,规模以上养殖场稳定在 90 家左右 。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小井镇,通过实施生猪养殖标准化扩容建设项目、生物有机肥项目、生猪粪污处理及养殖规模扩容项目等,全镇生猪规模化育肥 130 万头、年屠宰量 200 万头,带动其他高标准养殖业发展公司、合作社 20 余家,带动东明县及周边地区 5 万人从事相关产业,人均年纯收入增加 2000 元 。
(三)民生保障
东明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民生领域持续加大投入,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在教育方面,东明县累计投资 17.95 亿元用于教育事业发展 。新建、改扩建县一实小、二实小、四实小等学校 8 所,新增建筑面积 18.9 万平方米,新增学位 1.94 万个 。投资 6.7 亿元购买 4 所民办学校,投资 0.95 亿元新建、改扩建乡镇中小学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幼儿园等项目 23 个,新增建筑面积 4.65 万平方米 。投资 3.8 亿元新建黄河滩区小学 24 所、幼儿园 25 所,新增学位 2.2 万个 。2021 年以来,累计补充教师 1128 名,其中引进高层次人才 342 名,公开招聘 708 名,安置公费师范生 78 名 。东明县中高考成绩连年攀升,2023 年高考本科录取人数、“双一流” 录取人数较 2022 年实现了双增长,东明一中吴亚泽同学裸分被清华大学录取,实现了东明高中教育多年来清北生培养从无到有的质变和尖优生培养重大突破 。
在医疗方面,东明县扎实推进健康东明建设,县中医院新院区、县第三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被评为 “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县” 。医疗体系持续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15 分钟就近医疗服务圈基本形成 。
在就业方面,东明县着力抓好稳就业工作,累计新增城镇就业 1.8 万人 。大力实施 “归雁兴东” 行动,新增返乡创业就业人员 5698 人,领办创办实体 2865 家 。强化稳岗就业政策落实,新增城镇就业 6237 人,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 4593 个,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8% 以内 。
东明县还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县文化中心建成投用,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体育健身工程点实现全覆盖 。成功举办 “黄河生态马拉松赛” 和 “美丽中国・全国门球大赛”,被评为 “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门球最强县” 。在全省率先实行城区公交免费乘坐,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保障标准连年增加,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
东明未来:奔赴无限可能
东明,这座充满魅力与活力的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底蕴,在时代的浪潮里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它既有千年传承的古韵风华,又有黄河之畔的生态画卷;既有令人垂涎欲滴的特色美食,又有不断崛起的经济实力。
展望未来,东明拥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和机遇。在经济发展方面,东明将继续坚持 “工业立县” 战略,推动高端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优质项目和企业落户东明,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同时,东明也将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
在文化建设方面,东明将进一步挖掘和传承庄子文化、黄河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升东明的文化影响力,打造具有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 。
在生态保护方面,东明将继续加强黄河湿地和森林资源的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黄河之畔的生态画卷更加绚丽多彩,为人们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 。同时,东明也将积极探索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
东明,就像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又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相信在东明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东明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成为一座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让我们共同期待东明在未来的发展中,创造更多的辉煌,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来源: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