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沃街道:黄军营行政村
黄军营行政村
黄军营行政村辖黄军营、葛庄、杨楼三个自然村,位于县城西南一公里处。现有耕地1676亩。该村自清末以来一直由东明县管辖。1911年属第八乡;1933年属第一区;1944年属第四区;1952年属第九区;1958年属城关公社;1964年属鱼窝公社;1979年属城关公社(镇)至今。
黄军营村名的来历说法不一。据村碑记载:唐末黄巢起义军在此安过营寨,群众为纪念黄巢起名黄军营。据《大名府志》记载:“明洪武初宜春侯黄彬屯军于此,因以得名。”据黄军营古观音寺碑文显示,村名原为黄巾营,因东汉末年黄巾军在此安过营寨而得名。据座谈获悉:黄军营最早居民为井、阎、杨三姓人家,在三姓来此定居时,已有一户黄姓人在此居住,故取名黄巾营,“巾”含四方和谐之意。后来黄姓人迁居西台集。究以何种说法为准,有待考查。
黄军营村现有居民275户,1134人,分属25姓,其中50人以上的9姓。宋姓39户,161人,于明万历年间从河南省濮阳市产河村迁来;阎姓32户,129人,明初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赵姓两支共28户,111人,分别来自本县高墙村和蒋满城;李姓四支共27户,110人,分别来自沙窝乡李炉村(落河)和县城南门里、东门里;孔姓22户,90人,十九世纪初从东明集镇屈庄迁来;杨姓20户,79人(含杨楼村),明宣德年间从河南省内黄县回龙集迁来;武姓18户,74人,清光绪年间迁来;刘姓三支共15户,66人,分别来自沙窝乡河道村、高堌村和城关镇四柳树村;马姓两支共15户,57人,分别来自河南省长垣县马寨村和沙窝乡马集村。
葛庄、杨楼两个自然村,均座落在黄军营村北,曙光路穿村而过。葛庄现有32户,140人,均为葛姓。葛氏祖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建村。杨楼村现有杨、李、逯三姓。杨姓9户,36人,明宣德年间从河南省内黄县回龙集迁来建村,因建有很多楼房而取名杨楼;李姓5户,16人,1975年从黄军营迁来;逯姓1户,5人,1980年从本镇梁庄村迁来。1956年,村民蔡广田等2户、10人移民黑龙江。1960年,张玉芝等6户、15人落户新疆。
黄军营村人投身革命斗争较早。赵万金1937年参加东明第一期抗日军政训练班,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赵万林、孔东亮等1938年参加了第二期抗日军政训练班,同年由赵万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赵万金任党支部书记和党的地下交通站站长。他们发动群众,壮大革命队伍,掩护党员干部,传递军事情报。一天,本村30多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在一起开会,派儿童团长宋广柱在村头放哨。不料被叛徒告密,日伪军突然进村。接到报告后,与会人员马上疏散,并把会场伪装成赌场,将文件包放在了床底下垃圾堆里。敌人进屋搜查一无所获,当一名匪兵往床下搜查时,房东老太急中生智说:“床下都是我们女人的脏东西,你们要不怕脏,就弄出来看吧!”骗走了敌人。一些立场不坚定者屈服于压力,从此脱了党。赵万金等撤退到河北,跟随梁子庠、郑子龙打游击。该村交通站多次派杨清顺等人为他们送粮送衣。为配合党的工作,黄军营成立了抗日救国会、妇救会、儿童团、农会、民兵等群众组织。宋广柱任儿童团长,宋玉朋、阎占魁任农会长,阎占所任民兵班长。他们带领贫苦农民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拥军支前,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项工作。解放军两次攻打东明县城,本村都是前沿阵地,全村男女老少齐动员,给部队腾房子、送弹药、抬担架、送水送饭,为东明的解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当年赵万金家在本村是比较富裕的户,有土地100多亩。为了革命的需要,他不断变卖家产解决党的活动经费困难问题。到土改时,他的家境竟不如一般中农户。1953年镇压反革命时,他任东明县司法科长,秉公执法,不循私情,依法将其妻兄判处死刑。
解放前,黄军营的土地大部分为沙、碱、涝洼,庄稼收成很低,遇到自然灾害,村民生活苦不堪言。解放后,经过土改、农业合作化,生产水平逐步提高,村民生活不断改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老支书宋茂成的带领下,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500余亩,治碱改土200余亩,旱改稻300余亩,建起了百亩果园,并在全县率先办了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积极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一步一个新台阶。1995年以来,投资36万元,修石桥两座,打机井26眼,挖排水渠两条,做到了黄灌、井灌双配套,旱涝保丰收。1999年秋,为了改善村容村貌,新修水泥街道1500多米,安装路灯70多盏,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村“两委”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首先,针对果树老化、品种落后的情况,把百亩果园改为优质速生杨苗木生产基地。接着,发动群众大搞村庄绿化和林粮间作,把所有村头荒、空闲地、路旁渠侧都利用起来,栽上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较高的速生杨树。然后,推广冬暖式蔬菜大棚和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收入。村民赵怀修的菜棚年收入过万元;孔宪坤的瓜粮、瓜棉间作亩收入2000元。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已建蔬菜大棚100多个,搞瓜粮、瓜棉、麦棉间作套种的30多户,种早熟西瓜的20多户。为了提高机械化水平,村“两委”借助国家的惠农政策,大力扶植农业机械大户购置拖拉机、旋耕机、收割机、秸秆还田机等大型农机具,普及小四轮、农用三轮、抽水机等中型农机,从耕种到收获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为了发展商品经济,增加村民收入,该村利用距县城近、市场广阔的优势条件,组织村民办起了冰糕厂、条编厂、预制件厂、免烧砖厂、农机具维修厂、汽车修理厂、电气焊门市部等;鼓励村民利用区位优势摆摊设点,经营日杂用品、服务餐饮;动员中学毕业生学习一门技术,出外务工,解决了200余人的就业问题。村民宋宝中创办“888”鞋行,资产已达到数百万元。宋国庆的花都宾馆、浴池、丽宫美食城,红、宋宝善的建筑队,武金盼、张四的装修队,业务繁忙,应接不暇。霍得雨、李雪林等四个运输专业户经营有方,勤劳致富。宋进展的花卉生产初具规模。葛玉顺、葛新堂的食品零售、批发,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同时,发动群众利用庭院大搞家庭副业,现有养鸡、养鸭、养鹌鹑专业户6个,村民马金泉养鸡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
黄军营村尊师重教历史久远,名人辈出。据《东明县志》记载,早在东汉永建年间,黄军营人杨纶在大泽中办学授课,有弟子千余人,多人考取功名。因办学有功,顺帝时官封侍中。明清时期,全村有举人4名,贡生4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起了一所小学,由老党员赵万金任教,为本村培养了一批文化人。曾任东明县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的宋世禄就是其中之一。1950年学校扩建为四个年级的规模,先后由沈志远、袁心宝、赵学智等任教;1953~1955年连续三年的毕业生全部升入了城关完小,后又升入县一中,成了村里第一批“秀才”。上世纪60年代学校升格为完全小学,先后有朱克让、刘养贤、范永昌、杨银生、张素英、朱素恩等任教。1984年进行了校舍改造,建起了高标准的教室、办公室、教师宿舍。2001年自筹资金40多万元,新建教学楼一座,教室、办公室、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音、体、美器材应有尽有。2003年马景泉和温进仓办私立小学、幼儿园。解放以来,全村具有中专以上学历者150余人,其中大学本科30人,研究生4人,博士生2人,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18人。黄军营村历来重视文化建设。早在解放前夕,就有一个村办两夹弦剧团,由能拉擅唱的魏玉田组建,喜忧大典、逢年过节和农闲季节搭台演出,很受乡亲欢迎。村里很多人喜爱豫剧,开封市豫剧团一级演员宋藏珠,就是本村解放初期培养出来的。
观音寺碑
“邑西观音寺”位于本县城关镇黄军营村,始建年代不详,明、清两朝香火不断。历经沧桑,终因黄河泛滥被毁,文物掩埋地下。一九九九年农历正月,黄军营村委会在原址组织发掘,出土文物数十件,其中有铜佛两尊,铁钟一口,石碑八通。
邑西观音寺碑是黄军营观音寺旧址出土石碑之一,保存基本完整。碑高228厘米,宽80厘米。碑记由在明代文坛享有盛名的穆文熙、穆光胤父子搭档撰书。穆文熙所撰碑文为散文体例,游记笔法,杂以僧俗问答,佛法探讨,令人耳目一新,不愧大家手笔。穆光胤书丹字体为行楷,结构圆润,运笔流畅,浑然大气。该碑现存黄军营村民筹资重建的观音寺内,寺庙兼作老年活动中心。
邑西观音寺碑
“邑西观音寺”位于本县城关镇黄军营村,始建年代不详,明、清两朝香火不断。历经沧桑,终因黄河泛滥被毁,文物掩埋地下。一九九九年农历正月,黄军营村委会在原址组织发掘,出土文物数十件,其中有铜佛两尊,铁钟一口,石碑八通。
邑西观音寺碑是黄军营观音寺旧址出土石碑之一,保存基本完整。碑高228厘米,宽80厘米。碑记由在明代文坛享有盛名的穆文熙、穆光胤父子搭档撰书。穆文熙所撰碑文为散文体例,游记笔法,杂以僧俗问答,佛法探讨,令人耳目一新,不愧大家手笔。穆光胤书丹字体为行楷,结构圆润,运笔流畅,浑然大气。该碑现存黄军营村民筹资重建的观音寺内,寺庙兼作老年活动中心。
黄军营村历史文化古迹丰富。据有关资料记载:明万历年间,该村有观音寺、玄帝庙,建筑宏伟,正殿雕梁画栋,工艺精美。数百斤重的镇寺大钟,早晨敲响,声震八方。寺内许多有价值的文物埋在地下,1999年农历正月,村委会组织力量挖掘出铜佛两尊,铁钟一口,石碑八通,其他石器数十件,经文物部门专家鉴定,系明代中、后期和清代前期的文物,有很高的价值。为把这批文物保存好,以便流传后世,经县文化部门批准,村民自愿捐款捐物,重建观音寺,陈列出土文物,辟为“老年活动中心”。为活跃村民文化生活,成立了老年协会,组建了老年秧歌队、旱船队。置办了琴、棋、锣、鼓等娱乐器材。
黄军营重修玄帝行宫记事碑
此碑立于清雍正七年(1729),于1996年出土于黄军营村,现存于庄子纪念馆,碑高1.25米,宽0.48米,厚0.20米。碑文开篇就指出了东明即古代之漆园。
黄军营村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工作突出,成绩显著,曾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党支部”、“先进村委会”、“文明村”等荣誉称号。一个政治稳定,社会安宁,和谐发展,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正在黄军营村逐渐展现出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东明县综合贸易市场”在村东头开发建设,黄军营的明天将更加美好。来源:东明风